分享

走近老子,解读《道德经》中的人生哲思

 云锦居士 2019-09-04

道是什么?

《道德经》开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的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在老子的眼中,“道”即是天道,是自然,是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

“道教”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发展壮大,一直以来都把“道”作为最高的人生信仰。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方仙道开源,即认为追求天道,自然,就可以长生不死,济世救人;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成熟,大力发展道教义礼,让百姓大众修身养性;再到如今的宗教自由,道法自然。“道”在中国历史的演进中一直传承着常人难以到达的思想境界。

以至于被人作是“道教”开山祖师爷的老子,也被镀上了一层传奇色彩。《列仙传》中还说:老子在母亲肚子里待了整整七十二年,一出生就是一个白发老翁,所以周围的人都叫他“老子”。

不过,比起神话传说,我们更需要相信的是,老子也不过是一介凡人,他能悟出道,悟出自然,自是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学习成果有关。他甚至还作为孔子的“老师”,曾经对他指点 一二,也可以一言不合就扭头出国各处游历,这样豁达如谪仙,也难怪古人会把这个“道教”祖先看作是一个世外游神。

老子和《道德经》,一个代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哲人之一;一部作为和《论语》、《易经》齐名的中国历史最重要的思想著作之一,走近它们,理解它们,可谓是一种传承,意义非凡。遗憾的是,看着这样熟悉的脸孔和熟悉的文字,经历过时间岁月的洗礼,反而显得有些陌生,以至于人们在拿起这些著作的时候,常常犯头疼病。但同时我们也该庆幸,有那么多现代哲人,教授,学者愿意把他们领悟到的前人知识的精髓讲与后人听,以至于这些优秀的思想路线不至于断裂,消逝。

一部超越时光的思想碰撞录

传世版《道德经》中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古学今用,恐怕是所有学者都想要弘扬的一种学术思想,希望我们都能够在前人的智慧中找寻到适合今时今日的治世之理。为了契合《道德经》中的传统教义,许多专家学者,都花费毕生精力在经典作品中挖掘新知。如今这本戴建业老师的《戴建业精读老子》的重新再版问世,也让许多人有幸能从这位博学,逗趣的老教授上看到一场超越时光的思想碰撞史。

在这本《戴建业精读老子》中,戴建业教授通过对当今社会、时代、环境、人世的思考,与《道德经》中的老子思想相结合,旁征博引再加上风趣幽默,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来向人揭露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那些孤独,虚伪,狡猾,痛苦的灵魂。

而老子就如同一位从文字中走来的当代“心理医生”,透过他智慧,悠长的目光,用以治愈人们心中数不尽的遗憾和内心无限的焦虑。

老子所谓何人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老子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老子从小就天资聪颖,静思好学,勤勉好问,所以经常缠着家人听一些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的奇闻轶事。据典故记载,家中长辈为他请了精通殷商礼乐的 商容 老先生教授,不到三年,老子即完成所学,使得商容老先生不得不告老还乡。

由于老子的聪明早慧,让他得以进入周都学习,那里,书籍如云,贤士若海,对于老子的精进更是不可多得之地。老子也不负众望,入周以后,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礼乐,无所不学,各种典籍无所不览。

出于老子自身的努力和成就,由博士引荐,得以进入 守藏 室为吏。守藏室是什么地方?它收藏着周朝几乎所有的文典书籍,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如汗牛充栋,无所不包。老子读起书来的架势,就如同我们如今常听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一般令人钦佩和诧异。

老子的勤勉好学,让他得以聪慧过人,心胸豁达,不出几年,其声名就传播在外,不少文人异士都前来讨教文学,其中不乏我们的儒学太祖,孔子。

孔子来到周都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听后佩服地五体投地,回去就向自己的学生说:“ 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 犹龙 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 高邈 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这样看来,孔子还把老子看成是自己的老师,且认为他就如同真龙在世,上天入地,不所不知,有如神明。但因为后世儒学成为了独尊的学问,在儒家学派内,各朝代门人弟子都不认同孔子曾受教于老子。但戴建业教授可不这样认为,他说各类典籍如《庄子》、《礼记.曾子问》、《吕氏春秋.当染篇》以及《史记》中都有相关记载孔子曾问学于老子,而老子确实比孔子年长。

可以说,老子从人到神的蜕变,是他勤勉,聪颖,好学,善问的结果。他确实不是什么世外的神仙,但他却担得起如今“学霸”,“学神”的称号。他的智慧在几千年时光中源远流长,也得意于他自己的静学好思,长久地在自己的思想园地上耕耘,习作。

走近老子,解读《道德经》中的人生哲思

老子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无为治世的人生哲思

相传,老子后来因为在周都中,亲眼见到周室荒淫无度,日渐衰败,一气之下决定出走。在他走到函谷关之时,被函谷关守关官员 关尹一把拦下。函谷关守关官员 关尹自小仰慕老子的学识,见一老者倒骑青牛,鹤发垂鬓,便识得是老子,请求他留下只言片语,传语后世。

老子应允,以王朝兴衰、百姓安危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 ,乃成《道德经》。

01.道是宇宙万物本源,应惟道是从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是《道德经》的中心思想,它不仅是宇宙之道 、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身养性的规则方法。在老子看来,道还不仅是世界的本源,更是万事万物需要遵守的规则和准绳。

西方现代世人有一首《空心人》的诗句,里面说:

“我们是一些空心人,

像是制成的标本;

我们相互靠在一起,

头脑中填满了草梗。”

在戴建业解读老子后发现,这种人就是失去了人生的“道”,失去了生活的根基,没有了前进的方向,古语有言“惟道是从”,而如今我们更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道”,从万事万物的规律中,寻找内心淳朴,本真的目标,用道指引自己的路,找到生活的规律和动力。

02.道法自然,切勿乱加干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中所说,道是万物本源,而道法自然则为点明,“自然”才是其最高境界。自然是贯穿于人、地、天、道的终极原则。

那什么是自然呢?戴建业认为:这里的自然有别于如今我们所说的“自然界”,它表示的自然是指万事万物纯天然,未经加工和改造的状态。

放眼如今的现代化社会,开垦山林,填海造陆,射杀珍稀动物,这在老子看来就是有违天道,有违自然。所以戴老师才发出“人呵,什么时候我们大家才能真的返回自然”的悲呼,到底是不是越文明就越反自然呢?

03.无为治世,顺应万事发展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很多人或许会对老子的无为思想存在误解,认为“无为”就会消极,避世,不作为。但其实“无为”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所表达的却是另外一种含义。

《淮南子.修务训》中所言,“私意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意思是说,我们做事应该顺应正道,按本性而动,不人为改变和干扰自然的生存发展,这样的行为就是“无为”。

所以戴老师也认为,我们私自扭曲的物性的行为,按照自己的为横加干预,最后破坏其本来的面貌,导致灾祸,这就是“有为”所犯下的罪恶。如果是顺应自然,不乱加扭曲,那么这种为就是老子所倡导的“无为”。

走近老子,解读《道德经》中的人生哲思

结语:很多人在读完《道德经》以后,或许和我一样,认为玄之又玄,难以理解。但是通过戴建业的解读,才真正理解“古学今用”的奥义,或许时代的发展不可逆,破坏的生态,环境难以复原,但希望更多人都能遵从道法自然,无为治世,让这个世界不再变得更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