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茶是个好东西。 明代顾元庆在其所著《茶谱》中对茶叶的功用作了全面叙述,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 古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里,就概括了饮茶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中医教授姜良铎和茶学家王岳飞,都是“老茶客”,不妨来听听他们喝茶的健康门道。 喝茶,不能单凭喜好,要看体质 “喝什么茶,不能全凭口味决定,还要辨别体质来判断。”作为专业“茶人”,浙江大学茶学系的王岳飞教授认为:要“因茶喝茶”,也要“因人喝茶”。 中华中医药学会曾颁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 这9种体质的人,喝茶的品种、浓淡都不同。 1、平和质 体质特征:面色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等方面良好,较少患病,抵抗力强 适合的茶:各种茶类均可。 2、气虚质 体质特征:气短、声音低、易累、易感冒,爬楼时气喘吁吁畏冷 适合的茶:宜喝普洱熟茶、乌龙茶、富含氨基酸如安吉白茶。 3、阳虚质 体质特征:手脚发凉、喜欢吃热的东西、精神疲倦、睡眠偏多、易大便稀溏 适合的茶:宜喝红茶、黑茶、重发酵乌龙茶(岩茶);慎喝绿茶,尤其是蒸青绿茶。 4、阴虚质 体质特征:内热、不耐暑热、易口燥咽干、手脚心发热、眼睛干涩、大便干结、易便秘 适合的茶:轻发酵乌龙茶,可配枸杞子、菊花、决明子。 5、血瘀质 体质特征:面色偏暗、口唇暗淡、易有黑眼圈、红血丝、牙龈易出血、皮肤干燥粗糙。 适合的茶:慎喝红茶、黑茶、重发酵乌龙茶,多饮绿茶、黄茶、白茶。 6、痰湿质 体质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易出汗、面油、嗓子有痰、舌苔较厚 适合的茶:轻发酵乌龙茶,可配枸杞子、菊花、决明子,多喝各类茶,或茶中加橘皮同饮。 7、湿热质 体质特征:湿热内蕴,面部和鼻类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 适合的茶:轻发酵乌龙茶,可配枸杞子、菊花、决明子。 8、气郁质 体质特征:体形偏瘦、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 适合的茶:慎喝红茶、黑茶、重发酵乌龙茶,宜饮富含氨基酸如安吉白茶、山楂茶、玫瑰花茶、菊花茶、佛手茶、金银花茶、山楂茶、葛根茶等,喝淡茶、不喝浓茶。 9、特禀质 体质特征:过敏体质,常鼻塞、打喷嚏,易患哮喘,易对药物、食物、花粉等过敏 适合的茶:新普洱生茶,乌龙茶,红茶,黑茶。 若尝试某种茶叶后,身体舒服,就可以继续饮用,若出现不适症状,就说明茶叶不适合你,应停止饮用。 常见不适有两种表现: 一是肠胃不耐受,饮茶后出现腹痛、胃痛、大便稀烂等; 二是过度兴奋、失眠,或者头晕、手脚乏力、口淡等。 防失眠,倒掉“头泡茶” 怕失眠,倒掉第一杯,即不喝“头泡茶”。 为什么? 因为饮茶难眠的祸首是咖啡碱,而在茶的成分中,咖啡碱溶解到水中的速度最快。 所以放弃第一杯,能有效防失眠。 如果喝的是绿茶,即泡一分半钟左右后倒掉,从第二杯开始喝。 特别是以下特殊人群,一定要倒掉“头泡茶”:
这样喝茶,大错特错 你习以为常的喝茶方式,可能犯了大忌。 1、保温杯泡茶 沏茶宜用陶瓷壶杯,不宜用保温杯。 用保温杯泡茶,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会使香味减少,苦涩味加重,也损失部分营养成分。 2、一大杯茶,从早泡到晚 时间太长,茶水会有苦涩味,既品尝不到茶的真味,亦容易使茶中的重金属析出,不利 健康。喝茶最好做到茶、水分离。 3、泡浓茶 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对胃肠刺激性太大。 4、喝茶趁热 过热的茶水易烫伤食管,长此以往,容易诱发食管癌。 5、茶垢不清 茶垢对健康不利,还会影响茶的味道。 6、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会冲淡胃酸,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胃部不适、心烦等“茶醉”现象。若发生“茶醉”,可吃糖果或喝糖水以缓解。 7、饭前后大量饮茶 喝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 8、睡前饮茶 睡前饮茶会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甚至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绿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