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表现书法笔势

 百了无恨 2019-09-05
持笔书写,千人千姿,万人万态,何也?笔势——是你我他书法面目各异的基因密码。书法就是手持毛笔书写汉字点画的动作过程,这一动作过程中自然存在笔法和笔势。笔法是使用毛笔的方法,笔势就是书写汉字点画时的笔法组合方法。

“势”在中国古典书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最为单纯的一点一划,到每个字的字形结构以及相生相发的势脉关联,或者某种书体的风神意象,某个书家的风貌特征等等无不可以用“势”这一概念来描述。

持笔书写有水平、上下和旋转三种运动方式,蕴含“行”、“转”、“折” “提”、“按”、“捻”六种笔法,其中,水平运动蕴含 “行”、“转”、“折”三种笔法;上下运动蕴含“提”、“按”二种笔法;旋转运动蕴含“捻”一种笔法。

在书写汉字过程中,毛笔的三种空间运动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因此,笔法也是随机组合运用的。也只有将笔法组合运用,才能写成汉字的点画。所以,笔法组合是写成汉字点画的必然,也必然有组合的方法的问题,所以,书写点画时的笔法组合方法就是笔势。

举几个例子看看就明白了

一、同一字体,同一个字,同一点画,不同的人,其笔势(笔法的组合方法)不同,写出的点画形态各不相同。如,行书人字的“捺”画。

米芾《贺铸帖》“人”字的“捺”画笔势。承撇画,自空中入笔,与撇画交接,右“转”笔,向右下方“行”进,自然“提”笔,完成。

2、苏轼《吏部陈公诗跋》“人”字的“捺”画笔势。承撇画,空中“转”笔,与撇画交接,向右下方“行”进,左“转”笔,撇脚“按”笔,“捻”笔顺锋“提”起,完成。

不同字体,不同的人,同一个字,同一点画,其笔势(笔法的组合方法)不同,点画形态各不相同。如雨字“横”画。

汉简书“雨”字“横”画笔势。顺锋落笔,左“转”笔“行”进,略向上弧度,自然“提”笔,完成。

三、

同一字体,同一个字,同一点画,同一个人,其笔势(笔法的组合方法)不同,点画形态各不相同。

如王羲之的“之”字,其笔势(笔法的组合方法)不同,形态各不相同,姿态万千。

笔法有限,笔势无穷,笔法自由组合,笔势则千变万化,这就为书法创作形成各不相同的面目,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在书法创作实践中,每个人由于自己的生理机能、秉性、情趣各不相同,对笔势(笔法组合方法)也必然有自己的取舍,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书写汉字点画时,逐渐形 成了自己的用笔动力习惯,也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不同于别人的笔势(笔法组合方法),也就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点画面目,既而也就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属于 自己的书法风格,因此,笔势是形成书法家风格的基因。

羲、献、钟、张各具风姿,颜、柳、欧、赵形态各异,苏、黄、米、蔡面目不同,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笔势很抽象吗?

NO!

笔势在那里?

它存在于汉字书法的点画之中!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这字写的有力,这字写的有力无力。这里说的力,便是因点画中有势。写字造势如何好好表现呢?其实并不难。

先看卫夫人说的: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 “撇”如陆断犀象。

乙 “折”如百钧弩发。

∣ “竖”如万岁枯藤。

? “捺”如崩浪雷奔。

勹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再看颜真卿说的:

侧,蹲鸱而附石;勒,纵缓以藏机;努,弯环而势典;趯,峻快以如锥;策,依稀而似勒;掠,仿佛以宜肥;啄,腾凌而速进;磔,抑趞以迟移。

古人谈点画的很多,古代书家十分重视点画的写法,且都主张要写出笔力来。

那么,我们如何好好表现呢?

一,贯气取势血脉通

点画贯气,上一个点画要贯向下一个点画;

字间贯气,上一字的末笔,要贯向向下一个字的首笔;

行间贯气,上一行与下一行要有呼应,行间气势要相联,气不断,力也不断。

二、欹侧取势力奇崛

横画右上稍斜可取势,写成水平却无力;竖笔弯斜有态势,把弯斜的竖写成笔直的反觉无力;有时,某些部位写成欹侧,也觉得有势;在练习中,我们试一试,红写平,书写直,部位写得端端正正,却感觉板滞无力,了无生机。

三、长短取势字开张

有时把长的点画写的短促些反觉有力,如,“山”字的竖笔,“非”字的横笔;戈钩则以厂长见力等,是以长短取势。

四、肥瘦取势态意浓

字小的点画要粗壮些,如果瘦了就觉得无势;点画多,结构复杂的要瘦细些,如写粗了,就觉得重浊,当然反而无力。

五、疾涩相间势得宜

疾,有如箭离弦、虎扑食、快而又挟有一股力,如快而不挟力,就不是疾,疾必须有力所在。

涩,如逆水行舟,用力前行,却似前行不多;如负重登山,十分用力,前进却慢;如射箭前的拉弓,虽慢却十分用力。涩,不是慢,慢而无力是迟缓。涩,必须有力所在。

疾涩之法,是表现点画内在力度的,书法取势,十分重要,不可不察,不可不用。在习书中细心揣摩,用心练习,心追手摩,日就可得。

写字取势,不能一味的疾、也不能一味地涩,要疾涩相间,快慢结合,笔势就能显示出来。

写字用疾涩之法,笔画则无平拖而过的毛病。如平拖用笔,笔画写的再粗也无力,疾涩交替运笔,笔画再细也有力。

请看看张瑞图的《饮中八仙歌》局部,揣摩揣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