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少年看远,中年看开,老年看淡

 黄宗诚 2019-09-05

在唐代诗坛上,有一位9岁就能写作的神童诗人。

他的才华堪比李杜,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他就是王维。

他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后人冠以他“诗佛”的称号。

如果说李白豪放不羁,杜甫忧国忧民,那么王维则是反求自然。

王维做官的年代,盛唐发生了安史之乱,君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命不保夕。

所以,身在乱朝中的王维,干脆脱身朝廷,寄情于山水田园之中,成了一名诗佛。

纵览王维的一生,可以浓缩成三个词:

少年看远,中年看开,老年看淡。 

▲王维画像

1

少年看远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
追古烁今,凡成大事之人,俱是少年有志,胸怀天地之人。
年少就胸怀壮志,为君王了却天下事,为自己赢得名利。
可见,人在少年,要立鸿鹄志,争做奋斗者,不玩物丧志,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践行人生目标。

从王维早年时期的诗《观猎》,可以看出他期盼建功立业的决心: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在唐朝,一个人想要建功立业,必须要通过科举考试的选拔。

于是王维,潜下心来读书,要凭借自己的学识一展抱负。

他20岁金榜题名,中了进士第,官封太乐丞。

当时的朝廷里,难以再寻到像王维这样满腔热血的男儿。

王维就像是盛唐的一位璀璨明星,人生充满正能量。

他站在山巅,目之所及,看的很远。

2

中年看开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凝碧池》
756年,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
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因他作诗《凝碧池》抒发了亡国之痛,又经众臣求情,降职为太子中允。
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就经历了官场上的动荡、妻子不幸早逝的打击。
从此他终生不再娶,开始皈依佛门,看淡一切,以“摩诘”自称,诗风显出一种孤独冷漠。
命运捉弄着王维,把所有的苦难都加注在他身上,似乎是在逼他看淡是非得失。
遭遇的种种不幸,让王维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正如那句话,“所有使你倒不下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加强大”。
政坛变化莫测,人世浮沉,王维已经看开,不愿太深入。
他宁可一辈子做布衣,也不肯卑躬屈膝地谋求仕进坚持自己气节。
但是,当他得知张九龄是位贤明的宰相,用人唯贤不结党营私。
他早年的抱负又从心底涌起,于是他写信向张九龄陈情本意: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看得开形势,放得下面子,为天下苍生尽一己之力,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臣子。

3

老年看淡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
晚年的王维,不再挂心繁杂世事,追求宁静平淡的环境和生活。
当时的朝廷里,张九龄已罢相,李林甫独揽朝政,朝政日益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能做的就是回归山林。
一个“空”字透出了王维心境,他看淡了官场的残酷斗争,寻求山林生活来让自己平息浅愁。
看淡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积极的处事态度。
既然朝政的混乱不利于做官,那不如看淡仕途,独善其身。
功名利禄不再是心中向往的天地,而是像青烟一样的虚幻之景。
洁身自好,活在一片净土里,不为外界的污浊所侵扰,与世无争,自得其乐。
晚年的王维,尽管没辞官,但是心里已经忘记了官场。
公务之余,他把精力全部投注到写诗作画、参悟佛理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就这样静静的度过晚年,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朋好友道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人在年少时,要胸怀大志,切勿游戏人生。
人在中年时,要乐天知名,切勿逆天行道。
人到老年时,要安享晚年,切勿贪恋财物。
愿你我都能在逆境面前淡定从容,享受当下的生活。

一号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