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首先要从字词入手,可文言字词浩如烟海,一个字就能有很多种意思,往往猜对了开头猜不对结尾,实在是令人苦恼,别急,这就来教几个文言文字词的学习方法给大家。 巧析字形法1.偏旁部首有深意 汉字的偏旁部首大部分都是象形字,具有一定的表意特征。因此,在文言字词的学习中,可以参照许慎《说文解字》一书,因为它不仅分析了汉字的字形和字义,还考究了汉字的字源。可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这些常用的偏旁部首进行字形分析,对它们的含义了如指掌。 2.象形写法知原意 现在的楷体字已经失去象形的意味,这给我们通过字形了解字义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可借助它的古文字形体来进行分析理解。例如“为”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形体都可看出它的本义,即都与劳作有关,都像人拉着大象劳作的样子。 语境结合法文言字词中蕴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学习过程中可以先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在理解文意、鉴赏文章的过程中把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例如《赤壁赋》一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这里有表示年号的“壬戌”,表示日期的“望”,虚词“与”、“于”、“之”,难懂的实词有“属”,通读文章可知是作者在这一年秋天的七月十六日和朋友在赤壁下泛舟游览,之后的两句是环境描写,良辰美酒怎么能少得了酒呢?作者举起酒杯自然是劝客人多喝两杯了,所以这的“属”就通的是“嘱”,引申为劝酒。 积累溯源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至江海。”文言字词的学习尤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实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是固定的,但它们都有哪些意义和用法却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善于积累,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实现质的飞越。 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归纳比较法1.一词多义比较: 在文言文中往往同一个字、词,具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文言文学习之后,可以把文言文字、词的不同义项加以整理和比较,这样不仅能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而且也能形成系统以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例如《鸿门宴》中的“为”字,就有很多种意思。 2.近义词比较: 在文言字词学习中,可以把词义相近的文言字词放到一块加以分析比较,能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如: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赍钱三百万 《孔雀东南飞》 赠大珠四枚 《记王忠肃公翱事》 这几句中的“贻”“遗”“赍”和“赠”几个字都可以解释为“赠送”“赠给”的意思。 3.古今词义比较: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词义在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学会在具体的语境当中分析比较,得出恰当的释义。 例如: 基础辅助法1.成语辅助: 现在的很多成语是由古代经典中产生的,脱胎于中国古代的文言文,成语中依旧保留着很多文言字词、句式和文言意义,所以成语可以称为文言文学习的“活化石”和“活标本”。 在学习文言字词时,可以联想到含有这些字词的成语,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文言字词,这样也会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去学文言字词。 比如《鸿门宴》中就有很多: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劳苦功高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今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诗句辅助: 诗歌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跟文言文一同脱胎于古汉语,只不过在句式结构上更简练。学习文言文不应当将它和诗歌割裂,而是应该看成一体,将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诗句当中的很多字词释义其实都适用于文言文。 例如: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滕王阁序》)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文言文中的“襟”、“逸兴”、“籁”、“遏”的古诗当中的这几个字的意义和用法都是一样的。 3.用法辅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中花不会溅泪,鸟不会惊心,而是作者用了使动用法让它们流泪惊心。同样的《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也是用到了使动用法,“使蛟龙起舞”、“使嫠妇哭泣”。这样联系起来看,是不是觉得关键字词也没那么难理解了呢? 经典感知法在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后,可以自己试着买上一两本文言书籍读一读,比如《史记》或唐宋八大家的文集,考察文言功底的同时,通过有趣的人物事迹、华丽的文章辞采感知文言作品的美,也可以从中补充到更多的文言字词,进而扩充字词知识库。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激发了对古文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文言文就变得so easy 了! 如果大家觉得小编这几种方法还不错的话,不妨关注我们的诗文典,先从学习古诗入手,为我们的文言文学习打基础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