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油画大家在油画创作中运用传统水墨的墨法笔韵

 夕阳红老来少啦 2019-09-05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没有明确提出油画民族化,但美术界从深入生活、接近民众和学习民族民间艺术方面,实践着油画民族化。
从解放区来的画家带动一些年轻人,创作了第一批反映革命斗争和工农兵生活的油画。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吕斯百的《兰州握桥》、吴作人的《齐白石像》和《黄河三门峡》,以及刘海粟、颜文梁、卫天霖、吴冠中的风景与静物……
不但是新中国油画艺术的开篇之作,也是油画本土化的标志性作品。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吸收传统壁画、年画的色调、构图趣味,建构出明朗大度的通俗写实风格。50年代前期美术界学习苏联成为风气,但许多画家在学习苏联的同时,思考和尝试如何使油画具有民族特色。
被视为“苏派”代表人物的罗工柳对油画的本土特色就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他不但自己在油画创作中运用传统水墨的墨法笔韵,还将“写意与写实的结合”理念带入教学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