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角色研究之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的变化

 木香草堂 2019-09-05

与家长角色关系最为密切的社会结构是家庭。家庭既是基本社群,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制度,也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关系之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家庭的变化来探讨家长角色的变化,下面主要从家庭婚姻制度、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几个方面来分析家庭的变化。

1.家庭婚姻制度的变化

社会制度作为社会有机整体的一种内在结构,其构成包括观念原则、规范体系、履行规范的人、群体和组织、社会机构与设施。社会制度包括社会形态、一个社会的具体制度、各个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中规章制度三个层次。其中,与家长角色最直接相关的是婚姻家庭制度,可以说,婚姻家庭制度在相当大程度上规定了家长角色的基本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现代婚姻和家庭本质性规定的特征“是建立在男女双方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婚姻自由及家庭成员间的极大平等,由此而带来夫权制、父权制的日益衰落和瓦解。”与之相对的“传统的婚姻和家庭”的基本特征就是婚姻的不自由和家庭成员的不平等,以及以夫权、父权居统治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家庭婚姻制度大大地加快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首先,彻底摧毁了维持封建传统婚姻与家庭的主要社会支柱——地主阶级和封建土地制度;其次,运用法律对现代婚姻家庭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不仅在法律、政治,而且在教育、就业等方面使妇女享受了与男人同样的权利,妇女在经济上越来越自立,从而也就在相当普遍的程度上,保证了男女(特别是城市中的男女)在婚姻与家庭中的真正平等。

2.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结构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我国社会在经济体制改革后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迁,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调查反映,我国城市家庭结构形态的特点是:以3人到5人为主要规模;以核心家庭、主干家庭为主要类型;有一对以上夫妻的完整家庭占绝大多数,家庭结构较稳定。核心家庭比例升高了,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降低了,其他家庭也降低了。家庭小型化是城市家庭未来发展趋向,同时家庭生命周期对家庭结构现状和改变具有调节和影响作用。[8:64]可以看出,我国家庭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家庭结构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简单化。

3.家庭关系的变化

所谓家庭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依据自身的角色,在共同生活中的人际互动或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家庭关系规定了诸多成员间的相互权利和义务,规范程度较高,其中既有法律的规定,也有伦理和道德的约束。

我国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代际关系,主要是亲子关系,是对家长角色规范影响最直

接最深刻的。在传统的家长专制制度下,个人是家庭的附庸,一切家庭关系必须首先服从于家族利益的需要和家长的权威。封建家庭伦理所规定的夫妻关系准则是:夫妻有别、“夫为妻纲”、男尊女卑。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其地位和人权完全被忽视。“相夫教子”是传统社会中为人妻者的最高理想。传统家庭伦理对代际关系的规范要求是父慈子孝。家庭权力集中于家长,子女对家长必须绝对服从,子女的一切主权属于父母或家族尊长。家长则承担着使家族延续乃至光宗耀祖的重要职责,同时也就承担着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生存发展需求的职责,尽管这种个人需求是在家族和家庭利益之下的。家长拥有无上的权力也有着沉重的责任。孝的观念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孝”是子女对父母所应奉行的行为准则。纵向的代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心。

在当代社会中,核心家庭占了大部分比例,家庭关系主要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不只是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而且是共同向儿女负责的合作关系。”[11]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特别是在城市家庭中,夫妻共同掌握家庭事务决定权的平等型家庭占主导地位。夫妻关系开始成为家庭关系的轴心,而且由主从型向平等型发展。从代际关系看,尽管“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淡化,但中国人对子女的养育仍然十分投入。首先,在代际关系中,“孝”和“慈”仍然被当做一种道德规范,为家庭、社会所主张和推崇。其次,存在着不平衡的代际交换现象。父母在经济、情感上给予子女最大限度的付出和支持。子代对父代具有很强的依赖,但给予父母的经济、供养责任的回报却很

少。第三,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众星捧月”般的定位、物质上的无限满足、成长中的过分保护和对子女的高期望值,造成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许多障碍。[8:99~100]尽管亲子关系依然存在显著的不平等,但是,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亲子关系模式受到褒扬,亲子之间的平等沟通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4.家庭功能的变迁

所谓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即家庭对于人类的功用和效能。家庭功能也可以分为家庭对社会的功能和家庭对个人的功能。家庭对社会的积极功能主要有维持社会延续,保障社会继替,实现社会控制,推动社会变迁,参与社会交换。在社会发生变革时期或社会需要发生变革时期,某些家庭也会起到阻碍社会改革、顽

固因循守旧的消极作用。

家庭功能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功能。如生理需求的满足、生育繁衍、抚幼携老;

(2)心理功能。如情感的慰藉、安全的需要;

(3)经济功能。如物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功能;

(4)政治功能。如家庭作为一个“小型政府”和家长的权力;

(5)教育功能。如儿童的社会化和家庭成员的相互教导;

(6)娱乐功能。如儿童游戏和家庭成员的闲暇生活;

(7)文化功能。如社会习俗、宗教的学习和传授。

家庭功能随着社会需求和家庭本身特性的变化而变化。当前,经济、教育、宗教和安全保护等个人社会生活需要正日益脱离原来曾属于家庭的私有范围而被其他社会组织所取代而纳入社会公共生活范围。尽管学校教育完成大部分的知识传授、技能培训和文化传承的职能,但家庭对儿童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在规范、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的传承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势力的扩张并没有蚕食家长们的教育职能,相反由于必须掌握和协调学校以外的诸多关系,家庭教育功能得到增强和充实。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社会的转型使家庭婚姻制度、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自然对家长角色提出新的要求。

注:摘编自王丽霞撰写的《社会转型对家长角色提出新要求》,原载《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责任编辑:刘秀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

http://www./Article.asp?Category=1&Column=447&ID=1437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