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和其他体育锻炼最大的不同,就是周身内外上下要求松——依据松的进阶,可分为松开、松散、松沉、松净、松柔、松化等不同境界。这其中,松开颈、肩、肘、腕、指、肋、腰、胯、膝、踝、脚趾、脊柱等身体的重要关节至为重要——如此,气血才会在体内畅通无阻,才能为其他松之境界的实现奠定物质及基础。只有把身体松开,才能实现“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这样,练太极拳才能“气遍身躯不稍滞。” 这是在幼儿园中,进行亲子对拉拔长训练 著名太极拳家吴图南对于如何松,松到什么程度有过具体论述:“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轻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物质之特性也。凡此种种,皆明示松之意义也。” 此外,太极拳里所说的松,不是懈怠,而是松中有紧,紧中含松的。如此,方符合太极拳阴阳平衡之法则。我的一位太极拳老师曾用琴弦说明松紧的关系:“琴弦紧了才能弹,但过紧又会断,所以关键的关键是适中。” 太极对拉拔长法,是以传统内功太极拳对拉拔长之理念为总则,结合紧缩、抻拉、圆方等形式,帮助松开、松透身体各个部位,它即是一种伸展法,也是一种放松运动;更是任何人都能操之的健身活动。 第一式:合十拔地 基本动作:两脚并拢,周身中正,手心朝下,从两侧徐徐升起,两臂伸直成一字的时,逐渐转手心朝上,继续拢合上升,至头顶上方,两掌心相对(武学界称之为合十手),指尖向上,大臂贴耳(尽量到耳后);同时脚后抬起,脚掌着地。 特别说明:用内在的力量(古人称之为“静力”)抻拉身体,好像把上半身用劲往上拔,下半身用劲往下拉。上下反向同时抻、拉的作法,传统内功太极拳称之为对拔拉长。 第二式:龙鹤游动 基本动作:接上式,合十手下落,至胸前,安静片刻;随之,两手沿肋弓分开,运行到两侧时,手指微微卷曲,翻转手腕约180度,两手掐腰,拇指朝后,其余四指朝前。①正向立圆——下颌回收,向上拔颈椎,然后,头后仰,进而,下颌依次向上、前、下、内的方向划立圆;②反向立圆——头中正,随之,下颌回收,向下到极点,进而,下颌依次向前、上、 内、下的方向划立圆;③正向平圆——头中正,随之,依右、前、左、后的方向平划圆,头部放松地做3-18次;④反向平圆——头中正,随之,依左、前、右、后的方向平划圆,头部放松地做3-18次;⑤伸起缩回——两手松开,缓缓方向,手指指地,尽量往下用静力,同时,头往上伸出,如乌龟之头伸出体内一般;停留片刻,随之,两臂放松,两肩尽量往上拔,头部尽量往身体内缩,乌龟之头缩回体内一般; 特别说明:以上每个步骤均做3-9次。①和②尽量用力缓缓而做;③和④尽量放松地做;⑤上起的时候,一定是百会上领,随之停留片刻,微微地用静力,反之,则肩往上领,下颌回收着缩头。 第三式:掌指击打 基本姿势:两臂伸平,两手各自指向两侧,手心朝下,随之,两手五指伸展,尔后屈指用力击打手掌,共打击18次,然后两臂伸平。 特别说明:掌指一定要充分舒展后击打,击打频率因人而宜,击打完毕,放松片刻,体会内在的感觉。本式可强化指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及力量。 (本内容为原创,分上、中、下陆续发布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