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 什么是“反问”?
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当人的情感激化时,会如出闸的洪水,汪洋恣肆,一发不可收拾。此时,运用排比和反问的辞格,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请看:袁膺的《井冈翠竹》
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把把它们忘怀呢?
{评}
这段文字,作者先用一句反问,烘托出对井冈翠竹的强烈思念之情。然后,用一组排比“用它……用它……”的句子历数了井冈翠竹当年不可磨灭的功绩,不论是对红军的生活,还是战斗,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令人寄予深情。最后,作者又说:“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把把它们忘怀呢?” 这一句反问又把人们带入了无限的思念之中。
◎运用排比和反问抒情时的注意事项 
(1)、排比、反问和呼告、反复辞格一样,都是作者强烈情感的载体。情感不到位,不可免强使用这些方法。否则,作用相反。
(2)、特别是排比,更要慎重运用。
排比一般要在三项以上;而且各项之间,既要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互相包容,或有重复之意。
例如,像下面这个排比就不能成立:
回到乡里我一看, 啊,今年的农业又获得了大丰收!谷子堆成堆,玉米垛成垛,粮食装满仓……
{评论}
“谷子”、“玉米”,只能同“大豆”、“花生”等具体农作物并列;而不能与“粮食”这一概念并举——因为它们之间是包容关系。
又如:下面这个排比抒情也不行:
青年,我祝福你!你是祖国的未来, 你是民族的希望,你是21世纪的主人,你是早晨八九钟的太阳……
{评论}这里的四个句子排在一起,有两重不合适:
一是,前三句的“未来”、“希望”、“主人”,用的都是词语的引申义;而“太阳”是比喻修辞格,与前三者并列起来不大和谐;而且“太阳”就代表着一种“希望”,与前三者又有重复之意。
二是, “祖国”、“民族”这两个词并没有指具体时间;而“21世纪”、“早晨八九钟”都指的是时间;而这两者的时间也不属于一个性质——前者是实指、后者是比喻。
将这样的角度不一、又有某些重复的句子排列在一起,那是不行的。
可见,运用排比抒情,一定要谨慎,不可生堆硬凑;否则,达不到抒情目的,还造成语病。
(3)、其它修辞格,如比喻、反语、讽刺、夸张等,均可用来直接抒情。
总之,有很多辞格,都是随作者情感的激化和升华而产生的;反过来,它也正适合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作文时,要加以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