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中医大家王文鼎先生曾说“中医长于治疗急性病,慢性病则逊色于西医”,这和大多数人的印象正好相反。 其实翻阅古典医籍的记载,就会发现,古代的名医很会治急症,如《扁鹊传》所记载扁鹊治疗虢太子的尸厥就是最典型的、也是最早的急症案例。 中医急救历史悠久 01 催吐法 最早记载的药物催吐医方,见于张仲景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瓜蒂散”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催吐方,由瓜蒂、赤小豆两味药物组成。古代医家曾用之急救食物中毒者,也有用之于解食河豚鱼毒。 02 针刺放血法 明代著名针灸医学家杨继洲,继承前人的经验和家传技术,编辑了针灸专书《针灸大成》,书中也论述了针刺放血急救的内容。认为以三棱针刺手指十二穴去恶血,能治不省人事之症,并称这种治疗方法可起死回生。 微课导读 中医治疗急症,需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方能取效。在此次微课中许鹰老师就为大家分享了一下他临床中治疗急症病人的一些体会。老师会为大家分享5个医案,其中一则如下: 肺炎、心衰、肝肾损伤(许鹰医案) 医案 男性患者,90岁,2018年1月18日初诊。 素有冠心病,最近肺部感染,肝肾损害,医院要求回家准备后事。患者尿少,脚肿,近三天每晚腹泻3-7次,大便腥臭。左胸痛,心累,嗳气,痰多,精神萎靡,趴在桌上不能抬头。脉结无柔和之气,舌暗红,苔微黄腻。 辨证:心肾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兼有痰热壅肺。 治法:下利清谷不止,急当救里。温阳为主,适当顾阴,兼清化痰热。 处方:太子参30 制附片10 干姜10 炙甘草6 陈皮10 合欢皮20 桔梗15 竹茹15 石斛30 苦荞头60 ,服药两剂 21日二诊,泻止肿消,痰减少,食欲好。小便较前多。心累,偶有左胸痛。神差乏力。脉结不调,较前柔和,舌如前。 处方:太子参30 制附片10 干姜10 炙甘草6 陈皮10 合欢皮20 桔梗15 竹茹15 石斛30 苦荞头60 穿山龙30 ,两剂。 23日三诊,二便正常,胃口好,痰明显减少。嗳气,吐清口水。脉结,已转柔和。舌暗红,苔微黄不匀。 处方:太子参30 玉竹20 制附片15 干姜15 炙甘草10 陈皮10 合欢皮20 桔梗15 竹茹15 石斛30 苦荞头60 穿山龙30 矮茶风30,两剂。 28日四诊:脉缓,略见不调,舌暗红,苔微黄不匀。精神好,胃口二便正常。嗳气,有痰。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加桑叶透表邪。 处方:太子参30 玉竹20 制附片15 干姜15 炙甘草10 陈皮10 合欢皮20 桔梗15 竹茹15 石斛30 苦荞头60 穿山龙30 桑叶15 枇杷叶15。 因临近春节,患者服药三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即自行停药。其实此时尚未痊愈。一个月后,又出现心累脚肿,据舌脉仍用28日方稍化裁,断续服药一个多月后病情稳定,至今仍健在。 思考 1、太子参和合欢皮合用是何用意? 2、为什么此医案中患者精神萎靡、水肿腹泻,却要照顾阴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