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错药,一粒就让姑娘全身毁容!

 山峰云绕 2019-09-06

很多人每天都在吃药,可吃进身体的药到底有没有效却因人而异,这当中,基因往往起了决定作用。今年65岁的王先生在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后开始服用一种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如氯吡格雷),目的是预防复发。

然而在支架术后的4年间,他却多次发生血管狭窄和血栓等不良事件,不得不更换了五次支架。后来经检测发现,这原来与王先生的基因有关。这种基因使得此类药物在他体内的活性低,难以起效,所以必须改用另一种药物才能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除了药效,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是另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数据显示,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1.7万余份,比2012年增长9.0%。“目前临床上用药考虑的基本上是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环境等,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遗传,却往往被忽略。”徐邦牢教授说,遗传因素,也就是常说的基因,对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对100多种中国药物提出在说明书上列出基因信息的要求。”

今年20岁的阿玲就差点因为药物不良反应丢了性命。她因为三叉神经痛到医院就诊,医生给她开了卡马西平片。然而就在阿玲用药后三天,她的皮肤和眼睛开始出现烧灼的感觉,继而皮肤出现烧伤一样的大片脱皮、溃烂……“全身就像被烧伤一样,几乎都毁容了。”

原来,阿玲的HLA-B*1502基因为阳性,使得她只要服用了这种药物就会发生皮肤坏死等不良反应。按照相关指引,医生在给患者使用卡马西平之前,一定要先进行基因检测,如果患者的HLA-B*1502基因为阳性是禁用这类药物的。“研究显示,在中国人群中,最少有10%~15%或更多的患者是HLA-B*1502基因阳性,但据我们所知,目前在使用卡马西平前给患者做基因检测的医院非常少。这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对患者来说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据了解,目前药物基因检测在临床上可以应用的领域已经非常多,除了心脑血管疾病,还能对胃病,辅助生殖、孕期添加叶酸等几十个基因项目,上百种药物的临床使用给出精准指导。

因此,早做基因检测对人体健康来说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提前预知患病风险,从而早做预防,规避风险。在用药时可以做出科学的指导,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药品精准治疗,减少痛苦。避免病情加重的悲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