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坐起来的?真相就藏在这件唐三彩美女俑中

 gs老张 2019-09-06

作者:M·辰

#陕历博篇-14#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以及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一直走到亚洲系列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现在,2019年“国庆70周年——中国篇·陕历博”正在进行中。小伙伴们,速度围观啦!

(唐,三彩梳妆女坐俑;图源陕历博)

前面文章中:我们重点欣赏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各种唐三彩俏丽女俑。通过这些神态怡然、自信满满的美女俑,我们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大唐社会剪影。

今天,我们继续欣赏陕历博的唐三彩女俑。

哼哼,今天的这件女俑非常、非常的特殊,在博物馆里几乎很少见到这一类的唐三彩女俑——梳妆女坐俑。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它又向我们揭示了怎样一段有趣的人类生活历史?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陕历博,一起去品赏“梳妆女坐俑”(以下简称“女坐俑”)。

(本文图片中器物,除特别注明外皆为陕历博馆藏品,不再复注)

很多观众在陕历博观览这件女坐俑时,并没有特别在意它有什么特殊之处,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美妞正端坐在那里认真地化妆。只见她正左手半握拳举于胸前(应该是手执一面镜子,镜已失),右手伸指,似乎正在“对镜贴花黄”妆点额头。整件作品表现了唐代女子化妆时的一个生活场景。

的确,你没看错,它确实是一个美女在化妆。但是可是但可是,这件文物的重点却是:她正在着!坐着!坐着!化妆。

What!坐着?坐着很牛比吗?!

是滴,坐着不仅仅是牛比,而且是相当滴牛比!史无前例滴牛比

(《原始人类》,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藏)

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坐”着的?

呃欧!人类这话题有点大,咱还是先说说咱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坐起来的吧(人类坐起来的历史世界各地异同,咱以后慢慢聊,^_^)。

原始社会,人类没有任何生活类日用家具,吃、睡等都是在地上进行,所谓“天当房,地当床”。困了,人们倒地而睡;饿了,坐地而吃(上图)。再往后,人类不断进化的大脑逐渐感觉到了直接睡、坐在地上不太舒适(雨天、冬天地上又湿又冷等)。于是,他们将草、兽皮等当作垫子铺在地上,人坐在草或兽皮上。

(秦,跽坐陶俑)

再后来,随着人类的进一步进化,人类能够利用天然植被手工进行“垫子”的制作,如:席、毯等,于是有了“席地而坐”,以及“主席”之地位差别。

直到汉代之前,中国人都是席地而坐或者是跪(跽)坐(如上图)。

(《乐舞图》,汉墓壁画)

由图可见,汉代人的坐式仍是席地而坐。

(北齐,半跏思惟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汉代,随着佛教的传入,垂足坐讲的讲经形式(上图)为中原人所见识。之后,随着佛教的世俗化,坐具作为家具逐渐出现在社会生活中。

另外,由于汉代丝绸之路的打通,西域游牧民族所使用的“马扎”——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坐具也传入了中原,人们称其为“胡床”。“胡”,指胡人,“床”即马扎,因其用于支撑坐面的两腿儿呈交叉状(脑补马扎画面),故也被称为“交床”。

诗人李白的名诗中曾写到过这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床即是马扎。因为古人房间的窗都非常小,躺在床上是看不见窗外月光的(之前写做“窗前明月光”系误解),更况且一个人如果躺在床上,他是无法做出”举头“和”低头“的动作的。因此,这句诗表现的是人坐在马扎上望月沉思的情景。

(唐,彩绘乐舞陶女俑)

魏晋南北朝时垂足坐出现,席地而坐不再是唯一的坐式,高坐具渐现市场。

至隋唐时代,高坐具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喜爱,但社会上仍是以席地而坐为主要坐式,形成了席地而坐与垂足高坐并存的日常生活习惯。

由上图“唐乐舞陶女俑”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唐代的乐女们呈跪坐状,而今天本文的主角“唐三彩梳妆女坐俑”(下图)却是明显的垂足高坐状,说明唐代社会中坐式已经多样化。

(唐,三彩梳妆女坐俑)

最后,回到本文主题: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坐起来的?

中国人由“席地而坐”到伊始“垂足高坐”的年代大约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其证据多见于佛教绘画、石刻或文字描绘,鲜见于实物物证。而陕历博的这件“唐三彩梳妆女坐俑”是我们在博物馆里所看到的表现中国人坐在坐具上的、最早的、少见的文物之一!它以实物证明了:

中国人在唐代时就已经坐起来了(坐在坐具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