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zpin 2019-09-06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杨冬白

1959 生于上海

1999获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研究系雕塑系硕士学位

2006至今上海油画雕塑院 一级美术师

2008至今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yangdongbai.arthub.cn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晨烟暮霭系列》 铝板、金属漆 300×600x15cm 2018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雕塑不仅是物质,更是修行。

——文/ 杨冬白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晨烟暮霭系列》 铝板、金属漆 300×180×15cm 2018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千峰逸银涛》 铝板、丙烯色 360×700×180cm 2018

他天真烂漫,以好奇的眼光观察周遭、思考当下。他童言无忌,以调皮的口吻讨论人生、吟诵诗文。他恃才傲“物”,不断挑战物质的物理属性,追问物体的运行轨迹。他桀骜不驯,奔波在雕塑的边缘地带,寻找着突围的各种路径。他用材料解释着理想、解构着经验,把崇山峻岭的巍峨溶化在晶莹剔透之中,再把不锈钢板的冷峻温柔成充气球。他用镜头颠倒了秩序、颠覆了常理,却轻轻留下一句“过眼”,让人们在虚妄中发现真实,在满足后体验虚无。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天风吹拂系列》 不锈钢 60×280×40cm 2018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桃花山谷》 铝板、丙烯 141×94×14cm 2017

我一直在想,作为一名艺术家,冬白早已功成名就,或许应该谨守其风、坐享其乐,何必这么辛苦。然而,正是他身上这种难能可贵无限充沛的“荷尔蒙”气息,一次次感染了我,而敢于不断地否定自我,既是一种自信,也是破茧化蝶的境界。

——李向阳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天壁》 铝板、丙烯 228×117×18cm 2015

研究杨冬白的近期雕塑,要从这些山水讲起,杨冬白出身艺术世家,后又求学日本,山水情怀浸润透彻,他也画山水并偶尔有展出。观看杨冬白的雕塑,要从他的手绘稿看起,它是艺术家的灵感同材料的首次碰撞,落笔于纸最为便捷。初读杨冬白的手稿,峰峦叠嶂,刚劲秀润,从中可感受青绿山水中的清润明丽,诸如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会随之在观者脑中复现。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山中人》 琉璃、石膏 120×52×50cm 2015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艺术展区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江山卧游境界》 琉璃 40×660×50cm 2015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江山卧游境界》局部

2015年到2018年,杨冬白的山水系列的材料历经琉璃、石膏、铸铝、铝板着色,再到他的吹气锻造,塑造在雕塑的制作的对立并存的方法中更为主要。

在笔者看来,山在杨冬白的作品中是作为整体关照的对象被塑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跨越从一物到另一物的间隙,实现感觉到超感觉的过程,因为如果止于山,是没有意义的。这种从内而外,结合山水图卷的塑造过程中,蕴藏着一种矛盾的张力。他借用的那些山水图卷,本身是可以带着观众从四个直角的矩形画面中进入的,而雕塑则不然,它不善于表现氛围,所以,在经历了一段在铝板上进行墨韵和渲染的着色后,杨冬白又突破了这种做法。

——孙鹏

节选《绵延与阻断》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晨烟暮霭系列》 铝板、金属漆 300×170×15cm 2018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江山梦》 铸铝、丙烯 38×3450×50cm 2015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江山梦》局部

杨冬白的雕塑作品每每显现了一种动态的体察与缓进,而在一段时期后,又会推进出决绝的总结与突变。无论是最初的抽象形态构建,从对材料的理解把握中探索其可以予以的语言表达;到“烟云供养系列”由古典美学的虚实动静的辩证思考实现材料对虚象空间的塑造;再到“山水系列”从文人山水画获得给养,信手运用金属板材的材质肌理反差异变出“新人文山水”的恢宏呈现——他从未停止探求、思考材料与表现的新的可能性,却也一直坚持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中体会要义与滋养。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欢爆爆》 琉璃 32×12×12cm 2018

此次“过年”系列,艺术家再一次寻求金属材质的表现可能,又一次给出语出惊人、出其不意的惊喜展现,作品的内核则依然是他对传统的尊重、对人文的关切和对生命的热爱。

——范希嘉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欢天喜地》 不锈钢、视频 350×330×250cm 2018

冬白先生自承以反常的正常完成了很多人生的可能,包括艺术准备及创作。所谓反常,他发现自己只关心自己的想法,而他的想法于他,近乎反常于他人。应该说,冬白先生具有审慎的“桑塔格主义”特征,而且他直观地将桑塔格的“碎片化”思维,尺度,审慎处理成了应用材料方面的“碎片”。

当然,这种创造性消解还没有完全令他满意,事实上,他将古代文人的内心景观纳入一种铺排,毋宁说更像形式的代言,由极近推向致远。而在这里,他多少也体现了被桑塔格呵护备至的“对非本来……非本来事物的热爱”。只是,原则上,他爱的还是本来。这种令人费解的逻辑,似乎正合适桑塔格的口味。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乐享享》 不锈钢 2018 60×30×5cm、30×17×5cm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乐享享》局部

强调桑塔格的在场无疑是一种折磨。但是分析究竟是古代“人文山水”以及“文人画”的样本重要,还是古代文人内心景观重要,似乎也是折磨之一。

冬白先生在中国古典文人画上选择切割的边际线,既是鉴于对其图式的个性解读,也是对图式观的某种开放理解;二者经由雕塑创作的捏合,作者内心景观的波澜由是而生。用冬白先生的话说,那是眼睛对眼睛。

——陈海蓝

节选《移山——对自然之物的复活呈现》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仙人来之二》 铝板、丙烯 210×78×21cm 2015

Arthub x 杨冬白

Arthub:杨老师,您好。您的山水系列可以说是脍炙人口,从造型的一次次转变,再到材料的一次次突破,都非常出色,能跟我们聊聊这么久以来,您对于山水这一题材创作及精神的感悟吗?

杨冬白:当沉浸在广茂的山水中时,艺术家会自然而然地油生出一种感动,并明确自己的使命而有所作为。我们这一代艺术家是幸运的,因为经过了上世纪80、90年代的文化洗礼,懂得了艺术的真谛,练就了我们多维度思考、本真而切实的创作模式。

在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是游离于实物的境界畅想,对我而言是一个惬意的过程,而之后每一种形式的落地都是创作中的享受。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日光听涛》 铝板、丙烯色 442×702×20cm 2017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日光听涛》 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厦门国际会议中心

Arthub:您出身艺术世家,家里浓厚的艺术氛围和各自不同的思想观念对于您来说,对您产生的比较大的影响,您觉得是哪些方面?

杨冬白:就艺术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其说家里对我的影响,不如说是8、90年代的艺术思潮对我的洗礼与碰撞更为重要。艺术之家的氛围使我从小在家里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平和的滋润,父母、姐姐日常工作、讨论穿插在生活中,形成一种朴实无华、兢兢业业的创作常态,我在耳濡目染中确立了人生观和对生活的理解。这种质朴而无形的塑造,是家庭给予我的艺术植人,是深深镌刻在我的生命中的幸福。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天风吹拂系列》 不锈钢 30~60cm 若干 2018

Arthub:今年杨老师已有60岁了,然而作品并没有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停滞不前,反而总有创新、总有惊喜,非常令人钦佩! 而且,您到现在还在不断办展、不断教书、不断出新作品,那在创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不难想到雕塑完成所需的工作量之大,加上不断的来回思考,您是如何克服体力和脑力上的高度输出?

杨冬白:中国古人讲究按时序而行其事,在我看来,人生就应该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孩童时的玩耍锻炼出心智,提高了运动协调性和身体素质;青春时经历叛逆、偏执、自我认定的学习过程,并从创作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经过海外修学的深度实践与思考,再到不惑和知天命的年纪,更深切地感受到艺术的深奥与广博。

这几个过程我充分地体验了,都有所得,但是我感觉不能倒置。我由衷地庆幸2、30岁的执着的修炼与研究,可以让我积淀了专业技巧,而在体会无序与有序、神秘而现实的精神状态中,感受精神对体能的作用与反作用,创作自然游刃有余,信手拈来,这是人生的厚积薄发。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秋意》 铝板、丙烯 177×113×19cm 2015

Arthub:水墨画中的山水经过您的双手雕塑出来又活了一次,而且这回更立体了。您是如何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多维度表现?

杨冬白:艺术创作其实是某种语境中的断章取义,比如水墨画中的留白与“意到笔不到”的意蕴实际上就是中国式艺术创作的省略与截取。而雕塑创作中的省略与截取则有赖于艺术家对视觉与空间关系的独到把握,是出奇制胜的法门。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云雾山中》 铝板、丙烯 133×155×23cm 2017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天风吹拂系列——乐踊》 不锈钢 85×100×32cm 2018

Arthub:可能跟您在日本生活过有关,我能看到您的作品里有透露着日本的某些精神:例如,对于精细的执着和深度雕刻。在日本的那几年滋养到您比较大的部分是哪些?

杨冬白:在日本的所见所感往往有一种时空的错乱感,日本的文化现象中透出中国的秦汉、唐宋文明的印痕。我体会着这些对比,在复杂而微妙的反差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真和深厚底蕴,这和原本在书本上看到的、传说中听到的印象是不同的,当时我内心的颤动至今还铭记着。

Arthub:最后,您对于未来的创作有什么期许吗?

杨冬白:停顿与深化。

作品补充赏析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天风吹拂系列》 不锈钢、金属漆 110×110×40cm×3 2018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天风吹拂系列——山趣》 不锈钢 101×75×30cm 2018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春雨》 铝板、丙烯 178×160×16cm 2015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奔奔腾与乐乐球》 不锈钢 46×60×8cm 2018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绝景游系列》 铝板、丙烯 180×153×12cm 2015

杨冬白 | 作品不仅是存在,更是诗

《天风吹拂系列——静目》 不锈钢 宽30-60cm不等26个 20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