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 【鉴别点】 玄,就是黑。玄参刚出土时里面是白的,经过反复发汗才变黑。由于发汗的次数、时间及切制干燥的方法不同,每批饮片的黑色深浅有差异,传统认为越黑的越好。 玄参外皮发黄,生地没有发黄的外皮。按干燥品计算,含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总量不得少于0.45%。 【性味与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9~15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基源】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 【鉴别点】 牡丹皮饮片常有带心者,木心超过3%为劣药。牡丹皮的香气越浓越好,不香的不要。 连牡丹皮带外皮,香气较浓,带心者较少,且价格低廉,性价比高。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丹皮酚不得少于1.2%。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6~12g。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基源】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 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鉴别点】 茯苓嚼之粘牙,遇碘液不变色(不含淀粉),很难透水,茯苓由菌丝相互缠绕构成,其中许多是疏水性化学成分。在冷水中泡20分钟也只能浸透薄薄一层。 淀粉造的假茯苓,嚼之不粘牙,滴上碘伏变黑色,极易吸水,冷水泡10分钟开始分解,20分钟溃散。 赤茯苓是贴近茯苓皮的部分,市场上不多见,价格也比白茯苓便宜得多。 茯神是有木心(松根)的茯苓,虽然药典没有单列茯神,但实际用得很多,价格也比茯苓高出一倍。有人为在茯苓中插入木心作假,细看木心周围颜色、质地与其他地方不同。 水分不得过18.0%,总灰分不得过2.0%。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10~15g。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基源】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鉴别点】 验收远志一定要尝,苦、微辛,有刺激感的才能收。远志的“刺舌感”不是疼,而是一种不舒适的轻度刺激感,刺激感强鉴别点皂苷含量高,质量好。 远志过去分远志筒趁鲜去心,远志肉和远志棍(细而带木心)。如今商品多是家种的远志筒,远志棍里往往掺料子,我们见过一种远志料子是带心的麦冬须根,最好不要带心的。 药典饮片注明“中空”,就是说的远志筒。但药典规定的远志的采收、炮制都没说去心,做饮片的话,没去心的应该拒收。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功能与主治】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用法与用量】3~l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基源】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 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鉴别点】 绵茵陈呈绒团状,小叶的末端小卵形或条形,密布细短茸毛,药典规定绵茵陈是用地上部分,带根的属于劣药。 绵菌陈来货常未经水洗,撕开尘土飞扬。杂质(泥土)超过3%就为劣药。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滨蒿内酯不得少于0.20%。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用法与用量】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基源】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鉴别点】 干姜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6-姜辣素不得少于0.60%。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制剂】姜流浸膏。 【基源】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稍晾,置沸水中烫后,除去外皮,干燥。或洗净直接干燥。 【鉴别点】 之前为了使北沙参呈现白色常用硫黄熏,现在熏硫的少了,所以淡黄棕色的多了。味淡而微甘是正品,有酸味的是熏硫的。 北沙参去皮者外表面不平,散布有许多凸起物,横向皮孔及细根痕。 顶端有较细的棕色根茎,横切面木部较大,多占直径一半以上,木部的导管束多呈V状。 木部之外有一圈较宽的深色环,感觉像是油浸的样子,这是北沙参一大特点。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用法与用量】5~12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基源】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色,可见少量残存的黄棕色叶基纤维和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切面黄白色至黄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鉴别点】 知母片表面有纤维、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是与其他药材不同的特征。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知母皂苷BⅡ不得少于3.0%。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基源】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 【鉴别点】 外皮有深浅不一的纵纹、纵沟,从切面看边缘有不规则凹凸起伏,每片形状都不一样。 最中心处没有纹理,叫“髓”(双子叶植物的根有髓的极少)。断面致密没有裂隙。 续断来货中时常掺有杂质,木质化,有裂隙,中间空心。验收时将饮片摊薄,仔细观察。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川续断皂苷Ⅵ不得少于2.0%。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基源】苦楝皮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鉴别点】 本品呈不规则的丝状,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除去粗皮者呈淡黄色。 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切面纤维性,略呈层片状,易剥离。取本品一段,用手折叠揉搓,可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间,每层薄片有极细的网纹。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川楝素应为0.010%~0.20%。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杀虫,疗癣。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用法与用量】3~6g。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 (1)中国药典 (2)饮片验收经验 赵昌 王满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