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想看标题的答案,那么直接可以找到第三个问题。不过我相信,如果你看到答案,你一定会觉得心理学大师阿德勒一定是个大骗子。 是的,即使我只看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也会这么想的。 但是,如果你想和我一起探讨,你可以把这四个问题看完,我相信到时候你会和我一样,有自己的一番理解和体会。 为什么活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可是,我不是那么确定该怎么回答。 有时,甚至于觉得我的答案是很矛盾的,这让我更加迷茫。每个人生阶段,答案都不尽相同。 直到现在,我依然还在思考这个问题:人到底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前言:今天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 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起初觉得这应该是一本普通的书吧,只是教导人们如何有勇气,鼓励一下他人而已。但当我想了解心理学,想去了解阿德勒的时候,认真翻开了这本书,现在,可以很明确地说,这就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心理学入门书籍。 《被讨厌的勇气》是对阿德勒思想的一种解读——名家解读。 为什么不直接去看阿德勒的书呢? 因为我很畏惧心理学专业的描述;对于拗口难懂的解释很抗拒;让我把心理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很难;学习拉德勒的心理学之后,如何把它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不知所措。 所以,选择名家解读,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阶梯,而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这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不光像一座灯塔,我认为它是灯塔和小船的结合体,给了我航行方向,又提供了一艘小船,只要我愿意拿起双桨,就可以慢慢地滑到彼岸。 这本书不光光是教我要有勇气,也不是简单地教我如何不怕被讨厌,它是对阿德勒思想很接地气的解读。 它和其他的书有什么不同呢?我读过大量的育儿书,方法论,国学,英语,数学等。我渐渐地走进了心理学。因为很需要! 因为我想知道我是谁, 我想认识我自己, 我想了解自己的世界, 我想知道如何面对外面的世界。 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它是能够和自己内心对话的一本书,也是一本自我总结和思考的书。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和大家探讨四个问题和自己的疑问。 从这四个问题里,层层推进总结出人为什么活着这个最终的问题。 这四个问题是: 怎么算认真的活? 人生最大的谎言是什么?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人生中会有茫然的时候? 第一个问题:怎么算认真地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想一想,没有认真地活是什么样?
如果说,当下的我们活在过去,或者活在憧憬中,那么我们就没有认真地活。
这里,强调的是两点,一个是强调自我,一个是强调改变。我们要认识到生活中的此时此刻,同时“此时此刻”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的。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课题分离,这也是阿德勒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如果我们陷在过去中,就会把现在的生活归咎到过去的原因,例如: 我现在不自信,就是因为小的时候父母对我管教太严厉; 我现在的工作不好,就是因为过去我考的大学不好; 将来,我一定要挣好多好多钱; 将来,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摄影家; 将来,我一定要好好的孝顺父母。 当我们缅怀过去,或者憧憬未来的时候,就会模糊了“此时此刻”,弱化了此时此刻,也就会减少了此时此刻的幸福感。 第二个问题:人生最大的谎言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欺骗自己,不活在当下。
如果我们寄希望于未来,强忍现在的无奈,我想很大可能就会不快乐,是在逃避现实。 父母那一辈,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三年自然灾害忍饥挨饿,中年时候又经历了下岗。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辞职,会坚守一份工作直到退休,用我们现在的想法去想,他们的人生无比的枯燥,每天中规中矩,逆来顺受不知反抗。 但是他们经历了很多,怨言却很少。我经常会思考,像父母那一代人,是不是真的幸福呢?在我的心里,他们是不幸福的。这是我所定义的他们的世界。 事实上,只要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人生应该是很幸福的。单从这一点看,爸爸妈妈们的人生是很幸福的,他们活得很认真。 第三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真正的答案就是自己可以定义,权力只在“我”手中。有个人在想阿德勒一定是个大骗子,说出这样的话不就是因为自己找不到答案吗?所以又把这个球踢给了读者,因为他自己根本没有答案。 我就是这么想的! 然而,阿德勒说,
想一想战争年代,看着身边的战友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一批一批地倒下去。自己眼睁睁地看着亲爱的兄弟们一个一个地离自己远去。如果我们坐着时光穿梭机,回到那场战争中,亲眼看着发生的一切,我们会怎么做呢? 我想,大多数人都能理解英雄是如何舍身成仁的了。 他们人生的意义,就是由他们自己来定义的——他们为何去选择牺牲, 他们如何界定自己的人生意义, 他们为了什么而活。 小的时候,看过一篇小说,里面描述的是一位盲人琴师带着他的盲人小徒弟在各个村庄里面为大家表演。这位盲人琴师说,他要拉断50根琴弦,这样就可以打开二胡里面的一个纸条,上面就会告诉他如何重见光明。 这个纸条是谁留下的呢?盲人琴师的师傅! 日复一日,风风雨雨,盲人带着他的小徒弟不停地穿梭在各个村庄里,给大家带去二胡曲子,带去快乐。当他终于弹断了五十根琴弦之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出纸条。第二天,当他的盲人小徒弟,兴奋冲冲地问他的师傅,是否知道了如何重见光明,如何恢复视力?他的师傅郑重地告诉他,是自己弄错了,当年师傅说的不是弹断五十根琴弦,而是弹断一百根琴弦。于是,师徒两个就继续上路了。当盲人师傅去世的时候,他也给他的小徒弟留下了一个纸条,他跟徒弟说,当你弹断一百根琴弦的时候,你就可以打开纸条,上面就有你重见光明的秘密。师傅很遗憾没有弹断一百根琴弦,你要努力啊。 这个故事已经过去快20年,所以我并不记得,这个盲人师傅请谁来帮他看的纸条。 我只知道自己有些黯然伤神,也体会到了一种希望的延续。 盲人师傅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呢? 他到底为了什么而活? 起初他应该是想弹断五十根琴弦,那是他的目标。但当他完成了这个目标之后呢? 我想他的人生意义就在于,他会一直不停地演奏二胡,给自己,给村民,带去快乐! 这个故事是伤感的,让我曾经一度非常惋惜,非常失落。 反观芸芸众生,每一个人的故事都不同,每一个人脚下的路也不同,那么人生的意义如何用一把一模一样的尺子去衡量呢? 真是做不到。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过着自己的故事,我们看着别人的故事。最终,我想人生的意义也确实只在我们自己手中。我接受了阿德勒大师的思想。 第四个问题:为何茫然? 如果我们想要选择自由,就意味着以下三个事情: 不怕招人讨厌, 不为他人而活, 只为自己而活。 我们选择了自由,就选择了幸福。问题是当我们选择自由的时候,也会感觉到很迷茫,也会因为选择了自由而会迷路。这时候,阿德勒提出了“引导之星”这个人生的重大指针。
那么引导之星是什么呢?他者贡献!他者贡献就是引导之星。那什么是他者贡献呢?
那么当我们觉得茫然的时候,按照这个顺序来反问自己的内心,我是否选择了自由? 我是否不怕招人讨厌? 不为他人而活? 只为自己而活? 我是否迷路了? 我是否看到了引导之星? 我是否做到了他者贡献? 我是否感到幸福? 茫然时,停下来,空下来,闲下来,静下来;学起来,约起来,聊起来,读起来,写起来。 我的疑惑 即使我接受了阿德勒的思想,依然还有自己的疑问。 第一个问题:阿德勒说,看不到过去,也不规划未来,那么如何思考我们的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呢?这句话可是育儿的专家们都非常认可的一句话,也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很有用的经验。如果按照阿德勒的思想分析,这句话就是不对的。 我的理解:这是他人对于孩子的一种界定和预测,和孩子自身无关。也就是说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这是他人课题,但他自己可以改变自己。他掌握着自己的人生。 对于孩子性格培养,我认为到六岁的时候,孩子的性格就已经形成。在后期的人生里,他的行为可以改变,他的性格很难改变。 例如:他从小爱吃的东西,长大以后,即使生病的时候也爱吃那一口。这一点是我的想法和阿德勒的思想有所差异的地方。 第二个疑问就是,阿德勒说人看不见未来,不需要规划未来。这和我一贯的想法非常矛盾。我们经常说人生规划,也经常说要有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如果都不去规划未来,不去思考未来的话,怎么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呢? 我承认我们不应该对当下抱有隐忍和无奈的心情。 要活好此时此刻,并不影响我们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去辽望一下自己的未来呀?所以这是我的疑问,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答案。 总结一下,简单介绍了阿德勒和《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通过讨论四个问题来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同时提出了针对阿德勒思想的疑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