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wsyqn 2019-09-06

易峰,原名吉跃峰,号龙居。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 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北京大学访问学 者,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授;荣宝斋画院教授;中国艺 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咫尺两石间》240×199cm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醉入飞云解画桡》68×35cm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空香拈手》68×136cm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蝶堪成梦》68×136cm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文 / 王平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

易峰的小写意花鸟画中充溢着一股文人气息,虽然身为北方画家,但他的作品毫无粗犷雄强的感受,更多流露着清雅诗意的南方情调。易峰擅长传统的花鸟画题材,常在灰色调中抒写笔情墨韵,随心随性,不急不躁。仔细观赏,又能在看似文人雅意的花鸟画背后,看到易峰对于花鸟画技法的个性化转换与革新。虽然易峰的花鸟画作品尺幅不大,但物象的品种极为丰富,而且显示出扎实的造型功底,如在画面中对蜻蜓、蚱蜢、水鸟、小雀、蝴蝶等鸟虫动势的把握非常到位。同时,易峰花鸟画的造型特征也受到了近现代时期写实潮流的影响,特别是在某些花草形态的刻画上,尤其体现了他综合性的绘画能力。尽管易峰的小写意花鸟画受到了写实因素的影响,但他仍然坚持遵循着传统文人画的体系与脉络,追求诗意、平淡和天真的情趣。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种闲适和典雅的审美倾向。另外,易峰的花鸟画中又带有一种纯美的意味,反映了深藏在他骨子里的唯美主义情怀。

易峰的小写意花鸟画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他的难点在于是以单纯来表现丰富,既要合乎自然的物态特征,又要着力于传统的笔墨表现。如在草簇、点景的描绘中,可以看到易峰对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格的吸收,以及在大写意向小写意的自由转化中对于笔墨质量的追求。而且,从画面中也能体会到,易峰尤其注重传统笔墨的内在精神和墨色运用的丰富变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

当代画坛中,在小写意花鸟画领域有所成就者极少,因为当代花鸟画家更多是以工笔技法表现花鸟,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纯粹的小写意花鸟画家也少于大写意花鸟画家,呈现出工笔绘画和大写意绘画两级分化的局面。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小写意绘画“易好而难工”,想要达到颇高的境界尤其艰难。如与工笔绘画相比,虽然小写意绘画对造型的要求不似工笔绘画如此严谨工致,但在勾画小稿时亦有难度;而与大写意绘画相比,小写意绘画又强调造型的准确,从而出现了“意笔画形”的难题。因此,假如小写意绘画没有工笔绘画的基础,那么就欠缺在形体上的视觉感受,假如小写意绘画没有大写意绘画的底蕴,那么在气势和情趣上就会略显不足。易峰的小写意花鸟画较好地把握住了平衡点,他在“以神写形”的表现方面感悟颇多,因此,他在表现物象形体结构时渗入了写意的因素,但在提炼概括的过程中又能抓住对象的神色和姿态,从而体现了易峰在创作中对“神”“形”的捕捉、提炼和取舍方面的天赋。

在当代花鸟画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小写意花鸟画的创作,画家们要么是为了主题性创作而选择工笔绘画,要么为了应酬市场而倾向大写意绘画,真正有意识地把小写意花鸟画作为追求方向的花鸟画家非常少见,可以说小写意是一个绘画“冷门”。尽管如此,易峰却坚定地在小写意方向上孜孜探求。早年易峰画大写意花鸟,师法八大、吴昌硕、陈淳等,有着深厚的传统笔墨滋养。不惑之年后,心性的转变及对宋元绘画的研究,进而把笔墨转入到小写意花鸟画中。如今,易峰的作品既表现出了小写意花鸟画的时代特征,又融入了个人在唯美倾向上的优势与特长,在当代花鸟画创作中已经形成鲜明的风格样式。在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易峰是一位平易随和、谈吐大智的性情中人,但在绘画中却表现出严谨细致的态度。因此从他的花鸟画中可以看到易峰另一面的精神状态,呈现的或许更为真实的易峰。

总之,易峰在小写意花鸟画作品中呈现出他独特的个性和才情。他的作品追求不同的审美境界:典雅、野逸、中和。在他的小写意花鸟画中,他在笔墨情趣上有意追求细致微妙的变化;与此同时,也通过花鸟的动态表露了一种情绪和心境,体现了他与自然万物之间诗意而温馨的对话。因此,我们说,易峰小写意花鸟画可谓是是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红莲落故衣》68×136cm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又是一年春花开》190×100cm

▎易峰:以现代之眼关照古韵清风

文 / 于洋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20世纪的传统花鸟画发展至今,在笔墨、色彩和题材上都产生了许多延展与衍变。我们今天观看花鸟画方式和视角,也是以一个都市人的现代之眼去关照自然造化的过程。而花鸟画家的职责是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寻找生活中的趣味与情韵,以此寄托和抒发自己的向往与情怀。易峰在花鸟画创作领域即是这样一位对于自然世界颇有真切感知和心得体会,并且独具绘画语言的画家。

从易峰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一种生机盎然的自然光色,其笔下的花鸟画有鸣禽野卉,有故园庭院中的蔬果,也有芦苇等乡间景色,从这些景物中能够看到艺术家个性化的追求方向。由此,易峰的花鸟画创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易峰的作品非常注重光色斑斓的视觉效果。他在笔墨和色彩上受到了西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如运用环境色、冷暖色以及光线漫漶等变化,使得画面中所体现的物象更加真切生动。

其次,是易峰作品中禽鸟的造型较有特色。鸟的外在形质是在浑圆的基础上追求含蓄的方折感,其笔下的仙鹤、孔雀等禽鸟都具有这一特征。易峰在用笔方面讲求干湿浓淡变化,经常使用带有散峰的扫笔去描绘禽鸟的羽毛,可见是吸收了山水画中表现树木、山石的笔法。

其三,易峰并未将形式感的营构作为画面的支撑,而是把笔墨的呈现作为第一课题,这源自于他对传统绘画的自觉与持守。易峰在作品中更多追求的是安宁、静谧的自然意境,这也反映了易峰花鸟画师法自然的核心追求。

其四,易峰在笔墨技法上吸收“青藤白阳”的大写意用笔,在笔质和墨法上相对感觉碎笔较多,但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精微的情趣,而且他在局部塑造上融入了没骨画法,使得他笔下的禽鸟、花卉、草树都介于实写和意写之间,在表现生机盎然的自然生灵的同时传递出一种都市文人对自然世界的向往和憧憬。荷塘也是他擅长的题材之一,常把氤氲的笔墨与变幻的线条相结合。易峰的花鸟画又继承了吴昌硕、潘天寿大写意花鸟画的图示与章法,用略带金石味道的笔墨以及晕染、浸渍的表现方法,呈现了他在自然生态中的真实感知与体会,进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

其五,易峰的画面中除了追求现代性的变化和氤氲的笔墨之外,还非常注重“诗、书、画、印”的结合。目前,诗书题跋在中国当代绘画领域几乎处于缺席状态,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大家不够重视,二是很多画家不具备全面的素养。但从易峰的日常创作中可以看到,他的大多数画作都有题跋和钤印,特别讲究题跋的章法位置以及进入画面融于一体后的艺术效果,这使得易峰的花鸟画呈现出浓厚的文人诗意。而且易峰画作中的很多题跋内容为自创诗文,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他在有意识地结合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传统。

由此看来,易峰既注重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又有意识地把自身的特点含蓄地融合到传统程式中。他一直试图从质的层面突破程式的影响,并且在表现和传达很多具体物象的韵味上,运用了很多特殊的材料与技法,添加了自己的情感和认知,这都是易峰花鸟画的可贵之处。

不仅如此,易峰作品的取舍得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他在某些作品中汲取了宋代院体画的写真思想,兼顾了“岭南画派”中“二高一陈”光影写实的风格特点,同时运用了“二居”撞水和撞粉的绘画方式。虽然易峰是“北人”,但在作品中却凸显了“南相”,呈现了一种折衷东西的艺术特色。易峰还是一位以笔墨为中心的画家,也有一些对元人经典山水作品的临创,以及实地写生的山水画创作,对于很多物象的造型都有准确把握和独到见解。由此,易峰也有将山水元素结合在一个全景式花鸟画中的作品,显现了其多方面融合的才华与素养。

作品欣赏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故园秋意浓》250×125cm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无风亦自举》178×83cm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青韵素翎》68×136cm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花间记系列之一》34×68cm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花间记系列之二》34×68cm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花间记系列之三》34×68cm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花间记系列之四》34×68cm

易峰|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松鹤长春》240×360cm

注:图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