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泰 | 为了那个约定——高邮师范毕业四十年聚会

 老鄧子 2019-09-06

高邮师范毕业四十载,我太太的同学要搞聚会。太太很兴奋,毕业至今的第一次大聚会,怎能不盼之,念之?

从说聚会的那时起,她几天睡不着觉。总爱捧着以前的相册,絮说着学校和班里的故事。因聚会,忙染发,陪她买衣服,翻拍旧照片,想象着聚会可能出现的情景,无不念兹在兹。每想到什么,总要盯着问,非得说个子丑寅卯出来不可。我笑她,你们聚会,让我受累!

几位热心牵头人,决心把全班同学都聚起来,争取一个也不少。商量,先建个微信群,人拉人,把能拉来的都拉进来。看,微信群的力量是大的,同学们闹聚会的热情是高的。四十年来,天南海北,人各一方,做教师的,改了行的,成了名的,杳无音信的,又挤在一个群了。最后,总有几位难以入群,因为,寻他不着。

为了一个也不少,同学们分工负责,各显神通。


李同学,江都人,毕业后回江都做了一段时间的老师,然后就杳无音信了,有人说他到沪上发展去了。同学们谁也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江都同学问到教育局,人事部门说,真是到上海去了,在上海什么单位,不知道。有困难,找公安。一查找,同名同姓的有十多位。缩小年龄范围,缩小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高邮师范读过书的,缩小到在江都做过教师的。公安万能,范围缩小到唯一。

电话打过去:喂,你好!你是李某吗?

是的,是的。请问你是哪位?

你在高邮师范上过学吗?

上过上过。你是哪位?

我是某某啊,同学们找你找得好辛苦,终于找到你了。毕业四十年了,大家想聚会,建了微信群,群主说了,一个也不要少,这就想方设法找到你了,你先进群吧。

好的,好的,想死你们了,我先进群。

于是,皆大欢喜。

徐同学,杭州人,姐妹二人投亲靠友插队到高邮农村。姐姐高邮师范毕业后辗转回到杭州老家,妹妹与我一女同学曾在同校教书。因找不到联系方式,姐姐与高邮师范同学失联久矣。一日,太太与我同学吃饭,偶然间听得同学提到徐同学姓名,她在意了,忙问:你怎么知道徐某某的?同学说,与其妹曾是同事,与姐妹俩都熟,前不久,徐某还从杭州到扬州玩的。转来转去,爱人终得徐同学电话号码。报之群中,又一皆大欢喜。


微信,又一次让人们以各种名义聚在一起,用语音、文字、图片、实时视频等形式,让天涯相隔的人们零距离相聚。

约定了时间、地点,同学们翘首以待见面的那一刻。

许多人,四十年来,才得一见。再忙,再远,再难,也不动摇初心。

一男生,妻子因病化疗,男生一直在医院相伴,不忍离开须臾。相聚前一天,妻子拿出银行卡,坚决要男生与同学相聚,并要男生带去她的问好与祝福。当男生风尘仆仆准时到得现场时,他当年一组的十二位同学都到齐了。因了那“一个也不能少”的约定,大家为之动容。拿着当年的照片,大家按原位置,重新合影。几天的聚餐,这十二人挤在一起,不愿分开。

一女生,心脏不好,先生护送,全程相陪,也为了那“一个也不能少”的约定。

一女生与一男生,由上海出发,同与群主联系着。群主在与他俩同聊时,知道了他们同乘一列车,同坐一车厢。群主说,太巧了,四十年了,你们还找得到对方吗?你们同时挥挥手吧,一看就知道了。四十年后的再次相认,就像演戏。两人的脑海中,保存着对方当年的形象,那是多么富有朝气的面庞。现在是什么样的呢?挥挥手,站起来,走到对面。“你好!”“你好!”两人抑制着内心的激动,轻轻地叫出对方的姓名……


见到的常见面,没见的已隔四十个春秋。几分熟悉,几分生疏,如今的面容还是当年的你我。四十年过去,少了当年的率真和淘气,多了几分沧桑和老成;少了当年的花样年华,多了几分矜持和稳重。是啊,当年的俊男靓女,如今已是铅华已褪的爷爷奶奶了。时间不容抗衡,年轻之心却可长留。今天的相聚,正是对当年的追溯,对友情的追忆。

座谈,叙旧,唱歌,跳舞,拍照片……

举杯,共同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举杯,期盼再次相聚是大家的心愿!

本文原载《高邮日报》2019年8月27日副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