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是谷雨节气,谷雨过后,春天将去。随着气温升高,人体内热和湿气结合在一起,易形成湿热。为此,养生应遵循此时的节气变化,针对气候特点进行调养,了解湿气过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中医上所讲的湿气分为两种中医讲的湿气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受外感六淫之邪,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当中的湿邪而引起;另一种是由于内生五邪,也就是风、寒、湿、燥、火当中的湿,它主要是由于肺、脾、肾气的不足,特别是脾气的不足,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进而出现水湿。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刘洪德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让人产生湿气,如爱吃生冷食物、爱饮酒、爱吃甜腻食物、运动少、睡眠不足等。同时,长期游泳的人也容易被湿气困扰。
两方面可判断体内有无湿气湿气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生张克表示,大家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判断身体内是否有湿气。 一看舌苔。正常的舌应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薄薄的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而且有湿气;如果舌苔粗糙或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鲜红无苔,则说明体内的湿气比较严重了。 二看大便。正常的大便应该是“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型,很通畅”。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就说明体内有湿气:一是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二是大便不成形,结束之后总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
用红豆、薏米祛湿因人而异生活中,红豆薏米汤是人人皆知的祛湿食物。对此,石家庄市中医院制剂室副主任彭安堂表示,赤小豆,色红入心,有补气养血的功效。经常吃赤小豆有减肥作用,也就是说有利水、消肿、健脾之功效。薏米在中药中称为薏苡仁,可以消水肿,健脾胃。薏米赤小豆是食补的首选,不但有祛湿消肿的作用,同时可减轻脾胃的负担。 作为养生汤,红豆薏米汤基本上没有副作用,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因为薏米红豆都属偏寒性食物,寒性体质的人尽量少用;薏米有粘性且含有较多的糖类,吃多了不容易消化,加重胃的负担,因此消化不良的病人不宜吃;薏米本就难以消化,红豆蛋白质含量高,吃多了也不容易消化,便秘的人也不建议食用。
做到这些可以远离湿气困扰临床病例显示,只要体内湿气少了,就能远离很多疾病的困扰。彭安堂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预防湿气的产生。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海霞 ■编辑/寇拴民 |
|
来自: 魏征故乡人 > 《湿热、寒湿、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