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岐山历险记

 松竹同音 2019-09-06

“凤鸣岐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但岐山是哪一座山,能说清楚的并不多,包括我这个在宝鸡生活了几十多年的“老宝鸡”。
2018年8月17日,为制作纪录片《陈仓道》,我们开始了“寻迹西周”之旅。这次的目标有三:岐阳村、岐山和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驱车从宝鸡到岐山很方便,大部分是高速,其它道路状况亦好。

岐阳村照壁  摄影/刘希平
9时许,至岐阳村。岐阳因位于岐山之南而得名。岐阳村是周王朝的龙兴之地,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周人三代(周太王、王季、周文王)在这里发展、壮大。《诗经》有: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岐阳村现有周三王庙和周太王陵。周三王庙中雍容华贵的颇具盛唐风韵的壁画,令人印象深刻。

周三王庙中的大型壁画   摄影/刘希平

岐阳村不愧是“周祖圣地”,文化底蕴深厚。和这里百姓聊起西周,他们都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一位老乡建议我们,今天天气好,去周太王陵那里看岐山。


遥望岐山   摄影/刘希平

11时许,至周太王陵。这里视野开阔,可能是时近中午的原因,遥望岐山已不很清爽,但岐山垭口仍清晰可见,果然形似箭括
《岐山县志》载:“岐山,俗称箭括岭,位于县城东北约30公里,祝家庄乡岐阳村北,有东西二峰,中为缺口,形似箭括而得名。东峰海拔1594米,西峰海拔1549米,缺口有一古道,宽约10米,是隋唐帝王去九成宫的必经之路。断崖有摩崖刻字,遒劲有力。山体由石灰岩组成,峰峦耸翠,绿草如茵。山之阳平原广漠,土壤肥沃,此即‘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地方——周原。”
由此可见,岐山之名历史悠久。但现在电子地图均称箭括岭,而非岐山。
我们使用高德地图导航,向箭括岭出发。从平原到山区,再上山。当盘旋至山顶时,导航指示,要从柏油马路进入一条石子路。大家犹豫了。有的打退堂鼓说:“到此为止吧,就算是上过岐山。”也有的说:“既然来了,没见垭口,以后后悔。”最后,为了不后悔,跟着导航驶进了颠簸的石子路。
石子路仅能行驶一车,一边是山,一边是一米多高的蓬蒿延绵。路边频繁出现的安全驾驶的警示牌,令人发怵
不久,进入海螺水泥公司的采石场。时至正午,一辆庞大的载重汽车停在路旁。导航依然向前指引。问路边的工人是否可以继续前行,回答都是,往前走就下山了。
12时许,导航终于提示到达目的地。这里确实是箭括岭的垭口——我们的目的地。

箭括岭垭口    摄影/刘希平

站在箭括岭垭口俯瞰    摄影/刘希平
站在垭口高点,俯瞰南方,广袤肥沃的周原尽收眼底,一股豪情悠然而生。当年唐玄宗路过此地是否也下辇一观呢?!
虽然,在这里没有找到摩崖石刻,但能箭括岭垭口上,已让人心满意足了
过了垭口开始下山,还是石子路,一直沿着运送石料的传送带前行。这是我见过的最长的传输,约有10公里长。一路向下,总是坡不断,惊得人手心冒汗。走了约五、六公里,终于到达山底,惊魂未定,眼前却出现了一个栅栏挡住了去路。下车观看,栅栏为数码控制。没有密码,车辆不能通行。栅栏外有一醒目的大告示牌:“施工重地,闲人免进,否则后果自负”。这是给外面想进来的人写的,我们从里面想出去的人该怎么办呢 
时逢周日中午,我们在烈日下等了好一阵,没有人来。最后只能原路返回。下山陡,上山也自然陡。若不是四驱,爬这么陡的石子路应该够呛。
我们吭吭哧哧上到垭口附近碰见了一个工人。向他讲述了我们的遭遇后,他告诉了我们密码。我们又一次提心吊胆下山。到了栅栏处,输入密码,果然灵验,栅栏开了,这才舒了一口气。 这段路真够闹心
下午2时许,至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这是近年建设的新馆,气势恢宏  凭身份证领票参观,是了解西周的打卡地。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前的周太王像    摄影/刘希平
4时许,离开周原博物馆,返程。



欢迎观看我们拍摄的纪录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