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辨病有技巧么?都遵循伤寒的规律么?

 弗兰奇将军 2019-09-06

前面在介绍治病的顺序的时候,其实已经说明白了治疗疾病的一般思路,只是这种思路其实是通俗化的调子,因为一般临床医生真的很少看《伤寒论》,特别是体制内的医生,读书的时候只是把《伤寒论》当成了平时要考试的内容,而且学校教的伤寒也是比较浅显的,至于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的伤寒法,基本上都没有人讲。

治病其实也是要分步骤的,很多人一个方开出去,表里虚实寒热都有,有解表的药,也有泻下的药,也有温中的药,反正一个方五味俱全,四气皆有,治疗疾病也是寒热温凉皆涉及。这种开方的方式是很危险的,所以《伤寒论》给了我们一个治疗疾病的套路,按照套路来治疗疾病,自然就能够非常不错。

先确定无表证

治疗疾病,有一个标本之论,所谓的标本之论,很有意思。从新旧来说,新病为标,旧病为本,所以治疗上是先治新病,后治旧病;从表里来说,表病是标,里病是本,所以治疗上先治疗表证,后治疗里证。

一般来说,新旧的差别,新病大多数条件下就是外感疾病,旧病就是里病,是内伤疾病,所以治病第一步就是辨别是否有表证,有表证就需要先解表。

所谓的表证,只有一种,那就是太阳之表,太阳表以内都是里证,就好比玩笑开的“头以下都是腰”,治病就得先解表,就是先治疗太阳病。

太阳分上中下

太阳病,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元气不虚,还是处于正邪之间很明显的正气为主导状态下的疾病。一般来说,太阳病必定有脉浮,但是脉浮也可以分上中下三焦,不同的浮脉有不同的治法,所以我们看太阳病其实也有胃病,也有肝胆疾病,也有膀胱疾病。

首先是,肺表,此时一般就是脉浮,发热,怕冷,这种表证就是外感疾病,治疗时先解表,后治疗里病。

如果不是在头部,一般会在胸部,所以头痛之后,会有项紧,会有胸部疼痛,这些都是太阳表,都是浮脉决定的。

然后是关脉出现了浮,这个一般就是泻心汤证和柴胡汤证,大家很奇怪,为什么泻心汤是治疗阳明胃的,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的,为什么会放在太阳篇。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两者的使用都是基于太阳脉浮,不是因为太阳经,更不是因为太阳腑。

如果再深入,那么就是尺部的浮脉,此时的太阳病,其实就是旁观气化不利,就是表证在下焦,一般会用五苓散治疗,这些都是在临床中经常遇见的情况,只要有表证在,就必须先解表。

辨病就是这种按照元气的层次,按照阳气的盛衰,辨太阳病,然后才是辨阳明病,才是辨少阳病,然后才是太阴,少阴,厥阴,只有这样辨证,才能确保我们的每一个方的使用都是对病的,都是对症的。不然,就是瞎闹,就会出现辨证正确,但是用方没效。

庆雨阁阁主倾力推荐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