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早晨,来一场巴赫“马拉松” “巴赫的音乐有佛性,这说法惊人,因巴赫信奉基督教路德新教。他写世俗音乐,写宗教作品,雅俗拼贴,难得糊涂,万物融洽至包罗万象。他的宽容和圆满,如同「佛有众生相,万物皆可佛」。” ——田艺苗 诗:爱上巴赫那天 by 黄灿然 那天可能是盛夏的顶点, 1 巴赫:《十小时精选集》 “巴赫马拉松,十小时的精选集。巴赫写了1000多首乐曲,据说让普通人抄一辈子都抄不完。” ——田艺苗 ▲The Best of Bach精选 巴赫是一切音乐之始,也是一切音乐之终。 ——马克斯·雷格 2 巴赫:《B小调弥撒曲》 “《 B小调弥撒曲》,巴赫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全曲分为《 垂怜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这是《 垂怜经》的一部分。巴赫将传统的实用音乐弥撒曲拓展成具有交响性的大型艺术体裁。他的复杂技巧、宏伟结构与朴素的情感交汇成的音乐之海,都是对万物的赞叹与感激。” ——田艺苗 ▲巴赫《B小调弥撒曲》BWV232 在巴赫的音乐里,我听见上帝的存在。 —— 卡萨尔斯 3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古尔德最后一次录制《哥德堡变奏曲》,1981年版。放慢了近20分钟,更深邃凝炼,乐人合一,但激情不改。《哥德堡变奏曲》如今是巴赫最著名的钢琴作品,但在20世纪之前,几乎无人演奏它。在音乐史中,20世纪是演绎的世纪,表演者备受瞩目并以影像进入历史,不少湮没的乐曲也随之新生。” ——田艺苗 ▲格伦·古尔德1981年巴赫《哥德堡变奏曲》BWV988 “人们觉得巴赫的乐曲如恢宏建筑,朱晓玫却觉得他如流水,是欢快,亲切,天然,透彻的,让她想起中国的山水画、隐僧和老子。在寂静的雪夜里,琴声像从古代传来,让世界变得更加寂静……巴赫是修行,与上帝对话?都过度神化了。那些灵魂生来孤独,即使喧嚣中,也像独坐水底一般温柔沉静。” ——田艺苗 ▲朱晓玫版《哥德堡变奏曲》 4 巴赫:《赋格的艺术》 “巴赫的音乐中没有具体情节和情感,也许因此,人们觉得巴赫很难听懂。但是可以尝试着把它们当作建筑来听:主题、答题、转调、展开……哪些是正厅、哪些是装饰,哪些是衔接的回廊……” ——田艺苗 ▲巴赫《赋格的艺术》BWV1080 科隆古音乐乐团演奏 ![]() 5 巴赫:《音乐的奉献》 “巴赫写宗教音乐,也写世俗音乐。他的世俗音乐曲调美妙,变化多姿,却也流露出宗教感。大概所谓的宗教感,未必和信不信神有关,而是来自他天性中的优雅、平静、单纯、真实、与世无争、矢志不渝……” ——田艺苗 ▲巴赫 -《音乐的奉献》BWV1079(卡尔·李希特) ![]() 6 巴赫:《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罗斯特罗波维奇花了半生研读巴赫的《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到了晚年,他在法国乡间选了一座拥有900年历史的教堂,在这里完整录制了这部乐曲。在破旧拱廊与湮没的线条间,体会巴赫的信仰与巴洛克韵律,每一个音符都如真理般存在,既是一瞬,又是永恒,既是悲剧,又是救赎。 ——田艺苗 ![]() ![]() 小时候,我们觉得巴赫写那么多音符好难啊,每一拍卡牢,咔擦咔擦地像开火车。大师晚年的时候,用大提琴演奏丰富的声部,教我们领会对位曲的涵义:线条的交错里面,隐藏着些许不可言说的情意,欢乐的旋律里穿插着心碎的回忆,安静的曲调里隐藏着躁动的心,淡淡曲线牵引出了漫长岁月,看似深情的乐章里也有无情的宣泄。 ——节选自田艺苗《靠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