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药剂丨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了无一客 2019-09-06



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  
几个基本概念: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转运:吸收、分布、排泄  
配置:分布、代谢、排泄  
消除:代谢、排泄

吸收(非血管内给药)

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影响因素(口服给药):
1.生理因素  
(1)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胃液——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  
肠液——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
★背记技巧★  
酸酸碱碱促吸收  
(2)胃排空速率  
慢——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在胃中的吸收
快——有利于多数药物吸收  
影响胃排空速率的主要因素:胃内容物的体积、食物的类型、体位、药物性质  
(3)其他  
消化道吸收部位血液或淋巴循环的途径及其流量大小、胃肠本身的运动及食物等。

2.药物因素  
(1)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
脂溶性大、未解离型药物易吸收!!——酸酸碱碱促吸收  
(2)药物的溶出速度
3.剂型因素
药物剂型与疗效的关系
不同给药途径吸收显效快慢: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  
口服给药吸收显效快慢: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考点回顾★——剂型选择的4条基本原则
一、根据疾病防治需要
二、根据药物性质
三、根据“用、产、带、运、贮”五方便的要求
四、根据方药不同剂型的生物有效性参数和生产条件要求☆
★考点回顾★——四大非胃肠道吸收剂型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滴眼剂

影响因素:
①每次滴眼的滴数或滴药次数
②药物的外周血管消除可能影响药效,亦可能引起全身性副作用
③眼用溶液的pH及药物的pKa
④刺激性
⑤表面张力
⑥黏度  
经皮给药制剂  
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1)皮肤条件
①应用部位
②皮肤的病变
③皮肤的温度与湿度
④皮肤的清洁  
(2)药物性质  
(3)基质的组成与性质
①基质的组成、类型和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穿透和吸收。
②基质的pH影响弱酸性与弱碱性药物的穿透与吸收
③附加剂
④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的基质,也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  
(4)其他因素
直肠给药栓剂  
吸收途径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生理因素
(2)药物因素
脂溶性、非解离型的药物易吸收。  
(3)基质因素  
水溶性药物分散在油脂性基质中,释放吸收较快。  
表面活性剂能增加药物的亲水性,能加速药物向分泌液中转移,有助于药物的释放。
吸入气雾剂、喷雾剂  
吸入气雾剂、喷雾剂给药时,药物以雾状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适宜粒径的雾滴在肺泡部位有较好的分布和沉积,为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影响因素:
①药物的脂溶性及分子大小。  
吸入给药时的吸收速度与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与药物的分子大小成反比;
②吸入气雾剂和喷雾剂的雾滴(粒)粒径大小。
雾滴(粒)的大小影响其在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沉积,吸入气雾剂雾滴(粒)的粒径应在10μm以下,其中大多数应在5μm以下。
雾滴过粗——药物易沉着在口腔、咽部及呼吸器官的各部位
粒子过小——雾滴(粒)易到达肺泡部位但沉积减少,反而影响吸收

分布

分布:药物吸收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

代谢

影响因素:
首过效应:某些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可能在吸收部位和肝脏代谢,或经胆汁排泄使进人体循环的原形药物减少的现象。
复习小贴士:合并用药可结合中药综合第十章“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进行复习。

排泄

排泄: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