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梳理一下书法史,楷书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即小楷、唐楷和魏碑 对于书法小白来说,“唐楷”拥有严密清晰的法度,用来作为入门书体是非常合适的,但也正因为唐楷过于严谨的特性,以至于人们练多之后,自己的“书法创造力”或多或少受到制约,这无疑对我们后期的书法发展很不利。
1.老一辈人强调练唐楷打基础,结果练了几十年唐楷打基础,也不知啥时候是个头,也一直没写过别的书体。 2.我现在一拿起笔就开始程序化的执行“描头画脚”,写出的笔画活脱脱的“土肥圆”,不知如何纠正。 3.创作的时候想在字的空间结构上表现出一点“新意”,无奈大脑空空,不知从何处理。 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说实话靠练唐楷和小楷肯定是不行的,小楷书法讲究线条的精到细致,唐楷讲究结构的法度森严。 如果你想要写出楷书的“新意”,如果你想要改变笔画的“臃肿”,如果你想要摆脱楷书会临不会创的难题,那么三大楷书类型中“魏碑”就是您的不二之选。
临摹魏碑,可以让你挣脱以往的束缚,将你推向楷书临摹和创作的下一个高峰。但历史上“魏碑”要比“唐楷”早很多,那时候北方连年战乱群雄割据,以至于形成了魏碑书法形制种类繁多的局面,所以打算练“魏碑”书法的同学不可避免会遇到以下这些问题: 首先就是不知道作何选择,常言道:“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书法也是一样的,选错字帖的代价就是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进步。 第二个就是自我的反省与定位,还是因为“魏碑”不像唐楷那样有清晰的法则可循,所以学“魏碑”需具备较强的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大部分书友最明显的就是对自己早就出现了的问题“视而不见”,更别说通过系统的训练改正了。 最后就是“魏碑”书法的“技法”这一块,“魏碑”书法的笔画形态多种多样,相对应的就是我们临摹时的用笔技巧也要灵活起来,绝不能陷于程式化。
那么这些“难点”该怎么解决呢?有没有好的具体的方法呢? 魏碑虽然种类繁多,但其用笔大多以“方折”为主,可以说魏碑中一切的运笔方法都是建立在方笔基础上的,我们应该选择魏碑中的“方笔”代表作品来作为前期的突破方向。 而《龙门四品》恰好满足了以上要求,这四品是“魏碑体系”中的标杆,临摹此四品不仅能够接触到魏碑的“纯正血脉”,并且能丰富我们魏碑用笔的丰富变化与结字意趣,为后期的临创转换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龙门四品》作为魏碑书法中的经典,它们可不像唐楷那样简单,自学这条路根本行不通,如果有一位擅长魏碑的老师来指引方向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通过吸取老师以往的经验,少走弯路,从而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迈进。 为此我们特邀请到了在魏碑领域颇有研究的孙冲老师,为你一一解决关于魏碑临摹的疑难杂症。 孙老师在自己的魏碑探索之路上大胆突破敢于创新,以往人们临摹魏碑大多流于“傻大粗”式的简单处理,孙老师则做到了“入古出新”。用笔上孙老师将魏碑书法中的“金石气”用全新的手法表现出来,通过丰富的运腕,既表现了魏碑书法的雄强壮美亦不失灵动苍秀。在结字的处理上强化空间意识,将笔画的长短、粗细、方圆、疏密、曲直、斜正、聚散等诸多元素的对比进一步加强,大大拓展了作品整体的表现力。
孙老师的魏碑作品先后获得了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最高奖,全国魏碑书法大赛一等奖,第二届江苏书法奖最高奖。 那么,对于《龙门四品》的临摹要点,孙老师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给出了解答: 一、《龙门四品》中“方笔”的训练 毫无疑问,魏碑书法中其“方折”的用笔尤为重要,我们应当从这一显著特点入手,所以我们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多去理解“透过刀锋看笔锋”,通过探索刀锋后面的笔锋,从而能够和龙门四品的书写者和刊刻者对话,达到“刀笔结合”之境界。
所以我们先从《龙门四品》笔画的外轮廓开始,我在课程中会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反复尝试,最后锤炼出最有效的用笔方式。 二、发挥自己的理性,在拟之贵似的基础上,追求化古为我 在掌握了《龙门四品》笔画的主要特点之后,接下来就要进入临摹的第二阶段,即“出帖”。我们要知道《龙门四品》里面大量的方笔给人以震撼的同时也会有少数笔画流于死板,所以这时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注重“线形”的方折,还要加上“线质”的锤炼。 三、强化“线质”,丰富运笔动作 对于魏碑书法来说,好的“线质”就是要有涩感,不可“油腻浮华”,更不可流于表面的“形似”,王僧虔在他的《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没有“神采”的笔画一定是呆板僵硬的,毫无生命力。古人讲究的“屋漏痕”、“锥画沙”等都是对线质的一种比喻。 所以我们在临摹的时候要做到线条两边要有“虫蛀状”如同“蚕食树叶”。就是你写出来的线要很苍涩、很老辣才行,具体到行笔的时候要感知到笔和纸面的阻力,要冲破这种阻力继续往前走,就是“涩式逆行”。行笔要讲究节奏感,不可一带而过。 当然,以上内容只是在理念上的一些阐述,究竟如何实践在笔墨上,还需要专业的老师来示范讲解。 所以,孙冲老师特开设了魏碑《龙门四品》的精准临摹课程,旨在通过《龙门四品》这一魏碑经典,为大家解析魏碑造像的用笔方法,结字的规律与变化。我们会先从“方笔”训练开始,抓住魏碑书法的主要用笔特点,做到“形似”,然后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和拆解,将《龙门四品》里部分呆滞刻板的笔画悉数剔除,活学活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本次课程的提纲,供你参考: 现在,一位专业的好老师,一套系统科学的魏碑精准临摹分析课程就摆在你的眼前,同学们不要犹豫了,赶快点击下方的按钮报名吧!! 友情提示
导师介绍: 孙冲,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公务员书法家协会理事、宿迁市优秀科技专家、宿迁市文联委员、宿迁市文联专职书法家、宿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高级注册教师。 个人专访曾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三套、书画频道、江苏公共频道、江苏教育频道、宿迁电视台播出。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兰亭书法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收藏,多次受到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书法家协会嘉奖和表彰。2014年随江苏文化艺术代表团访问法国,2017年随宿迁市政府代表团访问日本。 作品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二等奖 “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中华情”全国书法作品巡展优秀作品奖 “全国书法艺术大赛冼夫人奖三等奖” “气韵东方——别克君威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优秀作品奖” 江苏省第七届“五星工程奖“金奖 第二届江苏书法奖最高奖 全国魏碑书法大赛一等奖 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展一等奖等二十余次 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八届、九届、十届国展等各类大展40余次。 更多导师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