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期:一群给人带来鼓舞和希望的教学创新者 谢小庆 (北京语言大学) 周宏老师是西北大学附中的特级教师,是站在课堂上的一线老师,是陕西省周宏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他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实践,将审辩式思维以简洁的方式表述为:追问质疑,证据为先,谦逊包容,力行担责。他总结提炼出“审辩式教学”模式。审辩式教学,就是将审辩式思维贯穿于学科教学、学科育人的方方面面,包含3个环节10个要点。 审辩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学生的交流表达和思维能力为重心。教学中,通过阅读、查找资料和交流辩论,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核心素养方面的成长。这是一个可执行、可复制的教育模式。 周宏老师还创办了《审辩式教学》微信公众号,通过“名师工作室”和微信公众号,团结了一批有志于教育改革的一线教师,形成了一个教育创新的群体。群体成员不仅包含陕西省许多地市的中学老师,而且已经有甘肃、山东、山西、湖北、新疆等省区的中学教师参与。 让我们听听这些一线教师在教育创新这的真实感受吧: 周宏老师说: 审辩式教学在当下的现实意义就是引导教师和学生解开目前的教育经验加在活泼的人身上的束缚,让师生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的活着。在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推广审辩式教学就是解放与解救。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解放,马克思所追求的建设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空中楼阁。 立德树人之人,应该是主体的人,自由的人,拥有创造力的人,是说话像人,做事像人,活着像人的一个主体。 让孩子拥有正常人的情感,活出人的状态,这是我们今天研讨和推广审辩式教学的价值所在。这是对学生的解放。更是对我们教师的解放。唯有解放了的人,活泼的人,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可以用美好来定义的中国梦。 李明是西安博迪学校老师。他说: 为了让学生们成长得更好是审辩式教学的根本追求。何为“成长得更好”?就是学生们能够面对真实的世界,解决自己的问题,创造自己的生活。让他活的更好,这是育人的核心。审辩式教学追求的不是让学生记住一堆知识,而是要引领学生能够解决自己现实中的问题。 面对一个苹果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人的正常反应是拿起来尝一口,而不是眼巴巴的等着老师给出正确答案。我们的传统教学,就是我们自己吃苹果,却不让学生吃,反而把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做笔记,然后进行掌握。或者是,我们让学生做活动,模仿老师吃苹果,然后把老师的感受加深印象,反正是不让学生真的去吃苹果。这种教学非常可笑。但是我们都是这种教学的产品。 我要坚持用审辩式教学的思想,来不断改善我的教学:我要把每一节课,都当作一个苹果,勇敢地让学生去自己吃,自己体会,让课堂变学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李曼是陕西韩城职专的老师,她说: 讨论真问题,培育真正人,传播真善美。关于审辩式教学的探讨真正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史教育不应教死书、死教书,而应育活人、扬正气。我也会继续努力! 薛淑丽是西安67中的老师,她说: 我理解的审辩式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回归简单的过程。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的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喜欢程度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乐意去跟着老师在课堂上思考问题,并进行追问、搜证、求证。事实胜于雄辩,近期期末考试成绩新鲜出炉,孩子们比上次的成绩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们很开心。答卷让我看到的是,他们会学历史、会审辩、也会答题了。我明白了:这样的模式,就是我想要的,也是学生需要的。 靳友玲是陕西西安经开第一学校的老师,她说: 审辩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学科育人模式,在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追问是关键,搜求论证是行为,回溯证据是核心,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向性是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罗秋霞是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师,是湖北省的省级学科带头人。她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复习任务繁重的高三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回答每一个问题都让学生给出足够的证据,并能耐心倾听别人的观点,发表意见和看法。 在学校,我也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加入周宏老师这个团队才发现,不管你认不认同审辩式教学,你都在不自觉地践行它。 今天,静静的坐在这里,深刻的反思,才明白审辩式教学才是历史的根。 刘钫是西安市第三中学 周宏老师的引领示范,工作室成员的言行感染,让我体悟到做一名教学的有心人多么重要。研究学情,以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设计教学的初衷,关注学生的思维形成、能力提升、价值抉择。研究教情,研读课标要求,挖掘教材内涵,充分合理的利用教师和学生手中的共有资源,适度拓展课外素材,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大胆走出自己封闭的舒适圈,参与集体研讨,借助团队力量,及时发现问题,内省调整。 解建溪是西安市第八中学的老师。他说: 我,一个大学毕业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近二十年且已步入不惑之年的初中历史教师,可能和绝大多数教师一样,经历了初为人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已经进入职业倦怠期……处于职业倦怠迷茫期的我在遇到了审辩式教学新理论后,眼前一亮,如沐春风。这不就是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所苦苦追寻的那“一剂良方”吗?不就是茫茫的大海中指引我前进的那座灯塔吗? 在审辩式教学的影响下,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的课堂我做主”变为“我的课堂学生为主”……在审辩式教学的影响下,学生有了更强的问题意识,通过不断的追问进入深度学习。 在审辩式教学的影响下,历史课堂的面貌改变了。审辩式教学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变”了;审辩式教学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变”了。 汪玉瑾是西安市黄河中学的老师。他说: 我觉得,不光是学生需要审辩式思维,老师更需要。创新型人才是通过理性思维为基础培养出来的,而理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审辩式教学方式。 惠肖是陕西省蓝田县城关中学老师。她说: 学习审辩式教学,并不是设定或者照搬一个怎样的教学模式,而是发自内心对于它所宣扬的教育理念的认同和实践。 张岚是西安市第十中学老师 。她说: 随着一步步深入学习,我慢慢揭开了审辩式教学神秘的面纱,对它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了解,它也在一步步解开深藏我内心的困惑。这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我一直以来要找寻的答案! 在周宏老师主持的《审辩式教学》微信公众号中,类似的感悟很多很多,很难一一列举。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到自己在探索审辩式教学中的感悟的老师还有: 西安尊德中学温菁华老师; 西安市长安中学闫敏老师; 西安六中分校党扬老师; 西安铁一中分校李春艳老师; 西电科大附中王敏老师; 西大附中焦璟丽老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韦荣老师; 陕西宁强杨倩茹老师; 陕西南郑县大河坎中学秦宏玉老师; 陕西宜川中学李霞老师; 陕西汉中市南郑中学田茂刚老师; 陕西凤翔县教研室付娟老师; 陕西蓝田县城关中学刘卫卫老师; 甘肃省兰州市第六中学王佳老师; 山东龙口中学魏丽英老师; 山西省交城中学张启发老师; 新疆图木舒克中学苟锋老师; 江苏省宿豫中学赵宝老师; 等等。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曾说:“听单向的演讲意义不大,重要的是展开校内的教研活动,是教师的互相评论。”上面这些老师的话是对佐藤学看法的很好诠释。这些站在一线课堂上的老师,是发展学生审辩式思维的主力,是进行审辩式教学的主角。 看到这些老师们的探索,读到这些老师们的感悟,我由衷地受到鼓舞,我欣喜地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我知道,今日中国,从城市到乡村,从东部沿海当西部山区,类似的助学者成千上万。他们正在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正在努力保护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质疑精神。他们即使戴着镣铐,也要拼命舞出精彩。他们知道,只有拼命起舞,才可能最终挣脱镣铐。 看到他们,我想到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看到他们,我想到鲁迅先生所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 学习,不仅要追求“达标”,更要追求“成长(growth)”。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实现“达标”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成长”;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即使暂时“达标”有困难,仍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成长”。这就是新的“达标 成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估模型。基于成长评估,那些能够帮助暂时“达标”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长”的教师和学校,那些能够帮助优秀生不仅“达标”而且获得进一步实际“成长”的教师和学校,将受到鼓励和表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