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热伴腹泻、胃脘不适?名医教你用经方

 旷世奇药 2019-09-06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廖小华 内一科主任

桂枝人参汤

一男性病人,15岁,发热、腹泻、微恶寒、口不渴、大便如水注、无里急后重,在当地输液2天,服蒙脱石无效,便到我处就诊,查舌淡苔白,脉迟弱,根据恶寒和发热而知有表热,从苔白脉迟弱、腹泻和口不渴而知有里寒,于是便诊断为桂枝人参汤证,服药第二天明显好转,第三天便痊愈了。桂枝人参汤治疗表热里寒的腹泻,以桂枝去其表热,人参汤散其里寒。

人参汤又称理中汤,其脉象多见沉弱或沉迟,脉象共同特点是无力、腹部特点是腹部软弱无力。

人参汤证,有食欲不振或食后感觉胸脘痞塞不通的表现,有时有肢冷症而尿量多,或有腹泻或不腹泻,口中有淡而无味的口水上泛,这些症状依古人的说法,为里有寒,因而用人参汤温其里寒,病情便会好转,桂枝人参汤证与人参汤证相似,用于悸动或体表有热的时候,本病为体表有热之证。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大家都很熟,半夏泻心汤的主证是古代的痞病,痞在中医里就是“不通”的意思,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心下痞就是胃脘部的不适,故半夏泻心汤为胃肠第一方。

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但有些病人心下痞满不适,伴有呕吐或腹泻,也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并且疗效很好。为什么呢?

答曰:邪聚于心下,故痞。心下的痞进而向上则只有呕吐而无腹泻,如果邪狂且乱,向上又向下时,向上则呕,向下而腹泻,如果邪聚于心下而不动时,则既无呕吐也无腹泻,只出现心下痞的症状,所以,痞为主证,呕吐、腹泻为客证,如果无主证,只有客证,则应另当别论,不符合本方之证。

一病友,39岁,胃脘部总有痞塞感,时疼痛不适,胃镜检查示胃溃疡,经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后,疼痛消失,但痞塞感一直未除,大便二日一次,稍结, 脉平,舌淡红,苔稍腻而微黄。 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患者第二天,爽快地解出了大便,大便不结,并且胃部的症状也完全消失了。

半夏泻心汤的应用,要抓住心下痞这个主证,而呕吐腹泻只是客证,此患者大便稍结,也是客证,邪在心下,向下可腹泻、也可便秘,半夏泻心汤无泻下药物,在针对主证心下痞的施治中,客证的便秘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廖小华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

邵阳市名中医,邵阳市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县十佳医生,多次获得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三等功两次。现为邵东县中医医院内一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擅长:内科系统疾病的中西医治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