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致味2》▏《我们的大学》:开创无限可能的未来,从这里开始

 清华视界 2019-09-06

《我们的大学》
少年识酒道,
接班起国潮。
若无世代传,
哪来中国造。
特别策划
《人生致味》第二季

凡有中国人的地方离不开两样东西——茶和酒,茶越饮越淡,而酒越品越香。


茅台酒作为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2012年,茅台集团开始创办茅台学院,备受各方关注。201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正式挂牌,成为贵州省首家国有企业举办的、中国第一所为白酒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本科院校。

那么,在茅台学院学习和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在这里,不仅是拿一张文凭,更是传承中国酒业。”
 
郑珊珊是茅台学院的第一批本科生,来上学之前,她跟大家一样好奇,“这里是不是要学喝酒啊”。

还记得开学报道的画面,报道处仅有几个志愿者和老师,冷冷清清,郑珊珊甚至有些怀疑这里是不是正规学校。


课程由酿酒工程、白酒酿造过程等组成,最令郑珊珊兴奋的是到茅台酒厂的实操体验。贵州初冬,小雨淅淅沥沥,走到制曲车间门口,玻璃上结着一层冰霜。“踩曲是茅台酿酒非常重要的一环,第一次体验我的腿超酸,但踩曲女工们就像跳芭蕾一样,身段轻盈,动作娴熟,很是佩服。” 

这个场面让郑珊珊印象深刻,她似乎明白了做酒出色的都是勤勤恳恳的用心之人。



 “传统白酒面临消费和文化断层,是非常可怕的。”

何珺珺曾是江苏一研究所的白酒检测员,2017年当她看到茅台学院的招聘时,瞬间被“点燃”了,她暗暗发誓:“不管在哪里,我都要过去”。

决定遭到了家人集体反对,尚未步入正轨的茅台学院与一份六年的研究所工作,从小到大习惯了的沿海城市生活与举家搬到内陆定居,选择中的矛盾一触即发。最终,何珺珺还是来了,成为酿酒工程系的老师。


教学中,何珺珺发现即便是报考茅台学院的学生,对传统白酒的了解仍很有限。年轻人偏爱洋酒、鸡尾酒,认为那些更时髦,传统白酒面临着严重的消费和文化断层。

伏特加、威士忌是烈酒,为何能被年轻人接受,而中国白酒就被贴上“老成”的标签,引人深思,何珺珺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打破这样的壁垒。
 


 “现在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别人,我是茅台学院的老师。” 

要论茅台学院的建设者,刘京算一个。2013年他只身从湖南来到贵州,成为茅台学院筹备组一员,职业生涯在这里从零开始。

“当时学校还没有通过教育部审批,每天修改、调整和申报各种材料,一遍又一遍。”时间在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流逝,一年、两年、三年,学院始终没能获批。


刘京慌了,朋友升职的升职,评职称的评职称,唯有自己连学校的影儿都没见着,“动摇过,又不甘心。”

2017年茅台学院正式获批,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这让刘京激动不已。他始终记得第一个学生来报道的情景,通知的是9月6号开学,学生3号就来了,看着那个年轻的身影走近,他难掩激动:“足足五年,在别人的不理解中熬煎,终于等来了要等的人!”
 


茅台学院的创立填补了国内酒类专门本科高校的空白,2017年学院正式面向社会招生,一批又一批像郑珊珊这样的少年,怀揣着理想与抱负来到这里。

他们会在这里完成学业,毕业后,有人成为白酒行业的佼佼者,有人继续深造,也有人转行。但不管怎样,这所传承着悠悠匠心精神的茅台学院,教会这群年轻人的是教养、是坚韧,更是拥抱人生各种可能的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