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史店豌豆粉浆面条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9-06

王 灿

network

小史店镇,位居南阳东大岗最北端,古称小赊店,隶属方城县,是古丝绸之路源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行走在这个集镇的大街小巷,你会被一种奇特的风味小吃所吸引,手扶推车的小贩在叫卖,街边餐馆在叫卖,甚至到普通人家做客,也会被主人家端出的这种酸香扑鼻的小吃所感染,这种堪称一绝的小吃被当地人称为“豌豆粉浆面条”,它制作精细,选料独特,味道鲜香。

但是在这里,只要花上2元钱,便能吃上一碗,4元钱就能吃个肚儿圆,深受大家喜爱。

第一次品尝豌豆粉浆面条,是黄昏时分,在街北角一家叫“碗碗香”的小吃店,店面不大,却干净整洁,矮矮的小板凳,小方桌上摆放着辣椒油、香菜、蒜瓣等调味品。

女店主三十多岁的样子,动作特别麻利,给人精明能干的感觉。

面对我们好奇的询问,热情的店主扳起指头,娓娓道来豌豆粉浆面条的来历,说它是小史店、杨楼一带农家人招待贵客的招牌饭,属于典型的传统风味小吃,已有500多年历史了。

关于豌豆粉浆面条,民间有着流传很广的传说。传说明朝正德年间,小史店街是漯河和赊店(今社旗)的交通要道,店铺林立,商贾穿梭,过路行人熙熙攘攘。

有一姓史的商贩在镇上开了家饭店,生意非常兴隆。这一年小麦歉收,但豌豆收成不错,饭店里便天天做豌豆面饭。因豌豆有股豆腥气,一时间生意萧条。

一日,京城一位钦差大臣奉旨查看绫罗、丝绸、布匹等商贸情况,日近中午便带着兵丁来到这个婆娑胡柳掩映下的小店寻吃的。史店主因无上等米菜下锅,怕招来灾祸,急得团团转。

看着盆里石磨磨碎的豌豆和桌上的面条,忽然心生一计,找来藿香、花椒、茴香、油菜叶、紫苏叶、韭菜叶,切得粉碎,用香油和以盐碱,又把豌豆浆用纱布过滤去渣,油炸葱姜做菜花,将面条放入锅里烧开后,菜料拌入,面条出锅,浇上油炸辣椒油,撒些水煮黄豆、芹菜丁,吃起来味美可口。

钦差大喜,一阵夸奖,便问何饭如此味美,店主顺口笑答“豌豆粉浆面条”。钦差走后,史店主便增添了这一食谱,生意转而更加兴旺。

从此,豌豆粉浆面条成为了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品牌饮食,经久不衰。

女店主还笑盈盈地告诉我们,豌豆粉浆面条有多种吃法,可素汤,可热烩,尤其是放凉后重新加热食用味道更佳,民间有“浆饭热三遍,拿肉也不换”之说。

说话间,热气腾腾的豌豆粉浆面已经做好了,我们迫不及待大吃起来,粗细均匀的手擀面,精致可爱,滑润筋道,汤汁鲜醇,就连一贯饭量很小的妻子,也破例多吃了半碗。

接下来的这些年,只要有机会去小史店镇,我总会情有独钟地吃一份豌豆粉浆面条,很多来这里的食客和我一样,也深深喜欢上了这道特色风味小吃。

好饭吃遍,不如豌豆粉浆面。

美味豌豆粉浆面条,过齿难忘,绿色、健康、解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