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八庙访古之二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大乘之阁的东西两侧,建有两个长方形台殿,即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日殿位于大乘之阁的东侧,坐东朝西。月殿位于大乘之阁的西侧,坐西朝东。

大乘之阁的东、西、南、北四方正中,各建有一座形式各异的台殿,称四大部洲:南赡部洲是进出四大部洲的门道,在普宁寺大雄宝殿后,筑起高达9米的石砌金刚墙,依墙对称设置东西两道石阶,各42级,金刚墙上座落着南赡部洲。东胜神洲下为弯月形白台,上建红色长方形殿宇。西牛贺洲下为长圆形红台,上建白色长方形殿宇。北俱卢洲在大乘之阁以北,采用叠石手法,赋予园林色彩,真山与叠石难分。北俱卢洲即建在假山上,方形红台,上建白色方形殿宇。四大部洲内原分别供奉四大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是求财的,现在高高地耸立在普宁寺的最顶端。在四大部洲四个台殿的东西两侧,都各有一座重层藏式平顶白台,饰有红色藏式梯形盲窗,称八小部洲。南瞻部洲的东、西两侧,分别为遮末罗洲和筏罗遮末罗洲,下层白台均为等边六边形,上层白台均为四方形。

以上资料摘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承德古建筑》大型画册,我看完了,仅仅是有了一个概念性印象,具体的,我还是说不清楚,因为,这些名字我都记不住几个。

参观完普宁寺后,一定要注意,边上还有一个小门,指示为普佑寺。

普佑寺现在只能算是遗址尚存,因为1964年的一场雷电将普佑寺的大殿烧了精光,现在只剩下大殿的石基座及周围的偏殿。算是普佑寺的景点有两个,一个是后山的宗师殿,匾额是班禅额尔德尼题写的,这里是喇嘛学经的地方。另一个是普佑寺的偏殿里供着大概200尊木质的罗汉像,据说这是1964年大火时从火场里抢出来的。每尊罗汉像都形象生动,表情丰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罗汉像还有相互搂抱、相互扶持,还有背人的,真的想象不出当年没发生火灾前,这500尊罗汉在一起是个什么阵仗。

以前见过的罗汉像都是一本正经、一脸严肃的,这里的罗汉都是慈眉善目、笑逐颜开的,疯癫的道济和尚,也许是为了表现他的笑容,竟非常夸张地在他额头上整了好几道皱纹,好像没有皱纹的撕扯,都显示不出笑的深度。

还是介绍一下普佑寺吧,普佑寺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这一年适逢乾隆皇帝50寿辰,其母皇太后70寿辰。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年份。普佑寺的功能不是喇嘛礼佛诵经之所,这点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不同,藏传佛教的喇嘛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普佑寺是一座扎仓(经学院),里面设显宗、密宗、医学、历算法四个方向,也相当于四个系,这里是承德及蒙古喇嘛们深造的地方,普宁寺的住持兼管普佑寺的教学工作。

顺带说明一下,藏传佛教中,寺庙不仅仅是宗教活动场所,更是年轻人学习晋升的地方,听导游说,藏人送孩子进寺庙相当于汉人送孩子当兵,其实这是不对的,应该相当于送孩子进“公学”(公办教育机构)学习深造,这是解放前汉人居住区常有的样子,唯一不同的是,进“公学”学习的孩子可以结婚生子,而喇嘛是不行的,除非还俗或者脱离寺庙,否则就是犯戒。

二、普陀宗乘之庙

去过承德的人都知道,承德有座小布达拉宫。很多来承德旅游的人,都会选择在小布达拉宫前面拍照留念,因为这座寺庙实在是太像布达拉宫了。

不奇怪,它的学名叫普陀宗乘之庙,藏语的意思就是布达拉宫。它建成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兴建了这座寺庙。

真的参观起来,小布达拉宫与真实的布达拉宫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布达拉宫是达赖的宫殿,宫殿是一体化的建筑群,群里分红宫和白宫两个部分,白宫是达赖办公的地方,而红宫是达赖做法事活动及长眠的地方,从五世达赖到十三世达赖(除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世达赖在红宫里就有一座灵塔。

(看不出是几世班禅所书。)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