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现代作诗填词的人都师承龙榆生,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他树立了现代诗词创作的标杆;他普及了现代诗词的创作。培养了一大批词人。他的著作使填词这门高雅的艺术真正走入了民间,从垂髫小童到耄耋老人,凡能识文断字者皆能词。他繁荣了诗词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兴起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龙榆生是我国著名词学大师,民国四大词人之一,名沐勋。一九零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江西万载,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八日病逝于上海。在家族中行七,故又自称龙七。别号忍寒居士、风雨龙吟室主、荒鸡警梦室主。生平爱竹,四十岁后又自署箨公。其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他一生从事词学研究,发掘祖国文化遗产,对词学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词学著作有《唐宋词格律》、《词曲概论》、《词学十讲》、《中国韵文史》、《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并主编过《词学季刊》等,诗词作品有《风雨龙吟室词》、《忍寒庐词》。其著作几十年来广为流传深受广大诗词爱好者推崇。 龙榆生先生孜孜不倦深耕于词,对词学做出系统的界定,又提出声调之学、批评之学、目录之学三项研究领域。尤其对词学声韵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词的曲子失传近千年后他能抽丝剥茧见其精微,是词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可以说是烛照古今。 当今填词之人必知王国维先生和龙榆生先生。而填词入门者皆以龙榆生先生的词学著作为基础进行学习创作。王国维先生的词学思想讲究境界,如人之衣冠、气度,形体有了配以衣冠修以气度,风雅尽出。龙榆生先生集词学之大成,重以形体,兼顾风雅,深入浅出,从细微处入手探索词和曲、声、音、韵、律的关系。“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李清照《词论》)。” 龙榆生先生主张“词不称作而称填,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曲调都有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在句读和韵位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恰相谐会,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龙榆生《词学十讲》)。“填词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这就是塑其形体,骨架构成,肌肉丰满词的形体也就出来了。”他的理论深刻影响着后世填词者。 改革开放之前能写诗词者被认为是非有很高的学问而不能,普通知识分子对能作诗填词的人都非常仰慕。作诗填词的工具书几乎是一片空白。清朝康熙时期万树撰编了《词律》,后来陈廷敬、王奕清等奉康熙命以万树《词律》为基础撰编了《钦定词谱》。到这时候才有了填词的工具书,但这不是普通读书人能购买得起的,如清晚期的《白香词谱》在民国印刷条件已经达到近现代化的情况下,一本书定价也要一块大洋,这一块大洋可以参照阿累的小说《一面》,足够普通人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中国书店1983年对《钦定词谱》进行了影印出版,四巨册,2844页,定价14元。1983年普通教师的月工资30元左右。而且《钦定词谱》一般文化者根本看不懂。 1978年,龙榆生先生遗著《唐宋词格律》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定价0.55元。《唐宋词格律》,是一本专讲唐宋词体制格律的书。共收词牌百余调,其中大多数是唐宋词中常见的。每一词牌都说明它的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每一词牌附有“定格”“变格”等词格,标明句读、平仄和韵位。每一词格附有一首至数首唐宋词人的作品,供参考比较。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唐宋词的体制格律。这给普通诗词爱好者学习填词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龙榆生先生的遗著《词曲概论》;1988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词学十讲》。这三本书几十年间一版再版,包括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也都进行了重印,发行量累计达到百万册。由于这三本书的出现,诗词才真正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全国各地的诗词协会、诗社也纷纷成立,诗词创作量急剧上升。 诗词的繁荣离不开互联网,2000年前后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红袖添香等互联网社区成立,都创建了诗词板块。从此作诗填词的人有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地方。天涯社区的“诗词比兴”板块一直在热门排行榜的前五名。广大网民也开始接触诗词,知道什么是格律,什么是平仄,什么是押韵。而手头的工具书则是《唐宋词格律》、《词学十讲》、《词曲概论》等。龙榆生这个名字开始在网上频繁出现,很多作者为了说明词牌格律的正确性,在发布的作品下面往往标注:根据龙榆生谱填写。 2003年腾讯QQ注册用户数突破两亿,QQ开通了腾讯聊天室、QQ群,一时间大量诗词QQ群涌现出来,腾讯聊天室创建了“诗风词韵”、“诗人墨客”、“对联雅座”、等诗词聊天房间,天天人员爆满,诗词成为网络文化的热门话题。《唐宋词格律》、《词学十讲》、《词曲概论》成为广大网民学习诗词创作的经典工具书。诗词群至今还是网络诗词的重要交流场所。可以说是腾讯成就了现代诗词的火热发展。 由于腾讯聊天室的流动性,凡是会不会诗词的网民都可以随时进入房间交流,讨论,也可以随时退出;QQ群也对于个人作品的展示有局限性,网民的目光投向了创建各种诗词网站和论坛。2006年中华诗词文学论坛成立;2007年由梦冰、绿窗媚妩、一苇等人发起的中国诗词文学论坛成立;2008年由紫嫣君主和苇雨一笑发起的国风论坛成立。这三个论坛是网络诗词交流的重要场所,注册会员上百万,每天发帖几十万。之后各种国学网站、大大小小的诗词论坛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到2019年下半年统计,网络诗词每天的发帖量达到百万。 网络诗词的兴趣也促成了许多诗词大神,各个QQ群、论坛都有教授诗词的老师,而所用的教材都是龙榆生先生的《词学十讲》和《唐宋词格律》以及王力的《诗词格律》。 2007年在腾讯聊天室和中国诗词文学论坛以及各大QQ群发起了一场大讨论,讨论的内容是填词者是以《白香词谱》为主要参考工具书还是以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为主要参考工具书。参与讨论者达到近十万人次,最后确定是以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为主要参考工具书。之后凡填词者皆以《唐宋词格律》为校正各种词创作的标准。(《白香词谱》的错误较多,而且晦涩难懂,所以被弃用,到现在无人再提起) 到现在各种国学网站上的词谱都把《唐宋词格律》和《钦定词谱》并列,称之为龙谱。有的网站对于词谱的检索只按照龙榆生的词谱标准。我们现在口中所说的“中仄平”等术语都是龙榆生先生创造的。 诗词文化的繁荣催生了各种诗词教材专著的出现,这些专著无论怎么写,都摆脱不了龙榆生先生《唐宋词格律》、《词学十讲》、《词曲概论》这三部书的框架。很多人的著作只不过是对内容变换了词汇,举例做了更换,词谱做了增删而已。 龙榆生先生博古通今,学际天人,词学造诣无人超越,涉猎很广。有词谱研究编撰、词律研究、词调研究、名家词集校订、词史研究、词学批评研究、词学文献研究,断代词研究,专家词研究。他几乎穷尽了词学的一切领域,界定词学内涵,并提出词学研究的八个方面。他在图谱之学、音律之学、词韵之学、词史之学、校勘之学这五项清代传统词学成就的基础之上,又提出声调之学、批评之学、目录之学三个有待于开拓的领域。著作煌煌千万言,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龙榆生先生开启了现代诗词的繁荣天地,作为词坛一代宗师,他对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唐宋词格律》、《词学十讲》、《词曲概论》这三部书是他呕心沥血的著作,后世能诗文者都继承了他的精华,而这三部著作能成为现在、将来学习诗词者的经典工具书,他的经典著作也无人能代替,也是对他孜孜不倦一生从事词学的肯定,这足以令人欣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