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搭地铁感受上海旧史】深藏在虹口区的这两条马路 入秋后“轧”最合适

 4050szl 2019-09-07

【编辑】左佐

【责编】蓝爸爸

【编审】Shining灵感

明天就是白露了,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在这个季节,逛逛马路再适合不过了。上海有不少小马路,比较长的也不过一公里有余,但是细细逛下来,小店、画廊、餐厅,也得花上个半天的时光。找一个晴朗的周末,我们一起去逛逛虹口区溧阳路和多伦路吧,感受上海的历史痕迹。

溧阳路

溧阳路位于虹口区中部的鲁迅公园板块,南起黄浦江畔虹口港,北迄四川北路,原称狄思威路,1943年更为今名。

溧阳路因开辟较早,所以路两侧大多是旧式的里弄和仓库堆栈。

溧阳路共两段,中间被四平路隔着。

上海虹口区溧阳路上有48幢花园洋房。这些花园洋房基本上都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一样的灰砖红瓦,一式的英国建筑风格。几十年来,没多大变化,使这条不大的溧阳路一直都是那么幽静、沉稳,成为历史见证与人文传沿的载体。

著名建筑有郭沫若故居,鲁迅存书室,解放前上海总工会,曹聚仁旧居,金仲华旧居等,以花园洋房建筑群最为出名。

坐落在溧阳路上的虹口文化名人名言录,把曾经在虹口区居住过的名人名言整理出来,刻在墙上,形成了一条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街道。

溧阳路向左转,走一会就来到了多伦路

多伦路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位于虹口区东江湾路146号,路不过550米长,却蜿蜒蛇行,曲径道幽。这几年修葺翻新后,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沪上的人文风情。

多伦路文化街是上海的一条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轻轨明珠线,动静相间一里有余。

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

多伦路文化街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但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伦路的路面用石块铺成,路两边的各式洋楼涂饰一新,门面洞开,皆为雅商,字画,古董,红木器具,一路列过去,甚是风雅。

鸿德堂(苏韵阁)位于多伦路59号。主体建筑座南朝北为2楼,突出的裙楼第四层为钟楼,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于1928年由中国教友捐献12万元自建。为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作为西方宗教建筑而采用中式建筑的风格,在国内仅此一处,极为罕见。当时为纪念美国传教士费启鸿故名,是上海现存的唯一中西合璧的典型中国庙宇式建筑的基督教堂。

夕拾钟楼位于多伦路119号。名称取自鲁迅先生著名文集《朝花夕拾》。钟楼顶端所置机器人为上海交通大学高新技术产品。其古钟为青铜冶铸。整幢钟楼棂体用花岗石砌成,既表现超越时空的动感,又有凝重的哲人气质。机器人同时具有电脑语音系统功能,能说话、会唱歌。编人程序的电脑语音系统,可以准确报时,略地向您介绍本地区近代历史演变的大事典故。

1920咖啡吧位于多伦路93号,建于1920年,原为抗战时期著名爱国知识分子“七君子”之一王造时的寓所,已改为“奥沙艺术空间”。

文豪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文学家、史学家,二十年和四十年代两次居住在虹口。


老电影咖啡馆是多伦路上非常有名的老字号Café,坐落在一座小洋房内,店里的背投式电视不间断地播放着旧式的胶片电影,从无声时代到三四十年代国内、国外的经典影片,当日的电影安排在门口的小黑板就能看到。

鲁迅和他的学生们在探讨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景云里(名人之路)位于多伦路135弄背后。建于1925年,为砖木结构石库门房屋。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有历史文化名里之称。

“景云里”对面的墙挂上了左翼作家们的版画

左联纪念馆(十大文化名人展馆)位于多伦路145号。建成于二十年代,外廊与柱式及砖墙的线条,突出显示其富有代表性的美洲殖民地式建筑风格。曾作为左翼中华艺术大学校址和学生宿舍。现为左联纪念馆和十大文化名人展馆。

多伦路的民宅永安里

白公馆,多伦路210号。20世纪20年代由广东商人李氏兄弟建造,抗战胜利后作国民党桂系将领白崇禧寓所,人称“白公馆”。该建筑为法国新古典主义样式,气势壮观,建筑平面呈凸字形,巨柱式柱头为变形的科林斯式,入口门廊两侧墙面各设一处凹进的半圆形壁龛,为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二层露台围以铸铁栏杆,图案精美。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化名少雄,浙江宁海人。共产党员,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先生同办“朝花社”。

孔公馆位于多伦路250号,是一座二层楼建筑,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它的外墙面缀满了细纹抽纱的阿拉伯纹案浮雕,门框、窗框均为修长的椭圆形,上部分为马蹄形拱卷,内缘裂成锯齿。进入大门是满堂生辉的彩色贴面的瓷砖和地砖。从扶梯到扶手一直到天花板,无一不是雕纹刻镂,精美绝伦,精致细腻。

报童雕像

多伦路是上海虹口区的一条小街,毗邻山阴路与长春路隔街相望,路虽短却幽深,夹街小楼,栉比鳞次。像这样的小街小巷,在上海的大小马路中实在是太多了,而这多伦路不同在于它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条五百米的街道居住着众多的文化名人,像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及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都曾经在这条小街上生活居住过,多伦路可以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界的大本营,中华艺术大学旧址曾经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的会场,多伦路上铭牌介绍:夏衍、冯雪峰、瞿秋白、柔石、许幸之、潘汉年、张爱萍都在这条小街上活动过;抗战胜利后,这里还有汤恩伯、孔祥熙和白崇禧的公馆,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童年就是在多伦路210号的白公馆里度过的,在一条500多米的小街上集中了如此多的著名人士遗迹在上海是罕见的。

在哪儿?怎么去?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溧阳路、多伦路

地铁:3号线东宝兴路站、4、10号线海伦路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