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的上海那些事和人------(十二)

 雨亭书馆 2013-07-04

 雨亭边框

难忘的上海那些事和人------(十二)

雨亭书屋编辑

我是一个上海人,虽常年生活在美国,但总会对出生地上海有着别样的深情和牵挂,那熟悉的事熟悉的人熟悉的景勾起我美好又难忘的回忆------

 

 

上海旧里—多伦路

        多伦路是上海虹口区的一条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业闹市,北临鲁迅公园,原名窦乐安路(Darroch Road),以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授予“进士”称号的英国传教士、伦敦圣教书会总部干事窦乐安(John Litt Darroch)曾在此居住过而得名,又称为上海旧里。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时以内蒙古多伦县改为今名。1998年虹口区政府正式将它开辟为名人文化街。这条小街虽然很短也很窄,但延伸而去的却是上海滩一百多年的历史印迹和文化缩影,不仅记载了上海发展的沧桑历程,也见证了近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变迁,是上海文化历史的“活化石”。

      一百多幢风格迥异的英、法、日、荷式洋房与鳞次栉比的石库门建筑群,洋溢着的仿佛不仅仅是白先勇、张爱玲笔下旧昔上海人家的那份温馨与浪漫,似乎还有鲁迅的那份深刻、郭沫若的那份激情,以及孔祥熙、白崇禧等达官显贵们的那份奢华和传奇。柳林里、景云里、永安里等有着一定风貌特色的里弄和原汁原味的石库门建筑分布于其中,使得多伦路街区散发着老上海的人文气息。

      夕阳洒在多伦路上,这是一个可以穿越历史、“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好去处,这条不足600米的街道,沿街的书贩和古董摊引人驻足。这条曾经同时住过鲁迅、叶圣陶的街道,里弄深处的老建筑流转着1930年代风情,在冬日的夕阳下氤氲着怀旧的味道。2003年以来,我来过多次,两年前曾经在博上留下几篇上海多伦路风情的图文。今天抽空再整理一组这两年的几次拍摄记录,与朋友们一起追寻那逝去的岁月、逝去的人和如今的多伦路故事和文化内涵吧。。。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上)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上)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上)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今天,这条见证近代中国命运变迁的著名城市街道,被冠了名,立了牌坊。街道两头矗立着颇具石库门风格的崭新银灰色牌楼,赫然刻着“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几个大字。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牌楼下的叶圣陶和卖报童雕像。。。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穿过牌楼,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建造于1924年的一座异国风情浓郁的住宅,门牌号是多伦路250号。抗战期间,这里被日本占为知恩院,人称东洋庙,是日本上海神社的组成部分,还做过日本海军陆战队总司令的府邸,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中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沪上四处豪宅之一,人称孔公馆 。这是一幢具有浓厚伊斯兰情调的阿拉伯风格的二层建筑,它那既艳丽又俗气的风格,使之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圆顶、尖塔、马蹄形拱、石造花窗格、釉面砖镶嵌,独特的阿拉伯元素描述着岁月的传奇。【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多伦路240号,山根会所又名考拉花园旅舍,电影《花样年华》的重要拍摄场景,将上海的风情映进了许多人的心里。。。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上)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的上海作家群有两个明显的居住区域,一个在卢湾区的思南路地区,另一个则是虹口区的多伦路附近。

      多伦路201弄2号,就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旧址,深藏在一条弄堂里。这幢三层楼的小洋房当时是陈望道等创办的中华艺术大学,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此召开成立大会。在楼上的“左联”展馆里,你可以发现,“左联”的成立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培养出大批文学青年投身革命之中。阿英的《夜航集》、茅盾的《子夜》、鲁迅作序的《丰收》。。。从1930年到1936年,7年不到的时间,480多个盟员、上百部作品,显示出了“左联”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分量。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大名鼎鼎的景云里,位于多伦路135弄背后。建于1925年,为砖木结构石库门房屋。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有历史文化名里之称。也是鲁迅与许广平相识相恋的地方。摄于2011年3月,当时这里的老建筑正在修缮。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景云里旁边就是多伦路145号,左联纪念馆。建成于二十年代,曾作为左翼中华艺术大学校址和学生宿舍。外廊与柱式及砖墙的线条,突出显示其富有代表性的美洲殖民地式建筑风格。现为左联纪念馆和十大文化名人展馆、上海文物商店设在多伦路的分店。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两张片子相隔两年,多伦路经过整修,重新铺砌阔别多年的“弹格路”。【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多伦路119号夕拾钟楼为多伦路标志性建筑,位于多伦路的中段。夕拾钟楼名称取自鲁迅先生著名文集《朝花夕拾》。钟系青铜铸造。整幢钟楼高18.15米用花岗石砌成,暗红色的墙和悠然的钟声熏染出这条街独有的文化气息。右侧就是名气很响的老电影咖啡店,门前几盏旧式的铁皮壳子路灯高高地垂下,似乎要把人拉回逝去的年代。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上)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夕拾钟楼旁边,多伦路123号就是名气很响的老电影咖啡店 (Old Film Cafe),一个用胶片来怀旧的地方。这是一幢日本近代西洋式的三层小楼改建的以旧电影为特色的主题咖啡吧,店里滚动放映旧上海经典电影。无论是一楼墙上悬挂的周旋、胡蝶等昔日明星的靓照,门边摆放的手摇式留声机,还是二楼清末民初的桌椅、老式收音机、古典精美的欧式座钟和8毫米的德国默片放映机,以及三楼贴满“老申报”的泛黄墙头,都完美地充当了怀旧的道具,将你的思绪拉回老上海,仿佛时光倒流了70年。(摄于2011年3月)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上)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夕拾钟楼的对面、多伦路90号、马路的拐角处是一家茶馆,记得早些年叫“名人茶艺馆”,现在改叫“老茶楼”。茶楼的另一个匾额上用篆体写着“老上海新玩家”,是个艺术会所。茶楼的门前站着神态慈祥、谦和、典雅的大书法家沈尹默和少女时代初涉十里洋场、坐在随身带来的衣箱上的丁玲的雕像。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上)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上)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沈尹默,浙江吴兴人,入过私塾,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作过国民党的监察院委员,也作过共产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最后在文革中含冤而死。。。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上)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你坐在那里观看着什么呢? 这里不是太阳照着的桑干河。 不管过去还是今天,你的装束、你的打扮都是浪漫。 从少女的追求到人生的尽头,赤诚的爱都是你心中永恒的热流。如果时光能够停留,你会避开多少磨难,而青春依旧?  眼前的街道熙熙攘攘,有多少人曾经将你作为他(她)们的偶像?——茶楼旁的丁玲雕塑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多伦路66号,约1920年为薛氏建造,人称“薛公馆”。该建筑外观为青砖砌筑,周围有较大庭院。主体部分原来是外廊式建筑,形式上受英国乔治亚王朝时期风格影响。入口门廊呈现古典主义样式。抗战时期曾作为侵华日军海军武官驻地。(下面两张片子分别摄于2011年夏天和2012年冬天)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66号门口小花园站立着冯雪峰的雕塑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上)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在66号的门前曾经放置了一个很大的钟(摄于2011年3月)。。。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上)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为纪念美国传教士黄启鸿而建造的鸿德堂,位于多伦路59号,这座教堂作为西方宗教建筑却采用了中式红色庙宇的造型,是国内唯一一座入乡随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堂,既有中国庙宇圆柱飞檐的气势、又有基督教堂高耸入云的气派,为罕见的中西合壁的完美建筑。教堂里面依然保持哥特式的高耸空间,拱形的教台,法式的天窗。每到周末,这里仍然可以听到做弥撒的唱诗歌声。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2012年1月7日,我在这里亲历神圣的教堂婚礼。。。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薛公馆斜对面的多伦路93号建于1920年,1920是个有故事的年份,而多伦路上的这间1920 Cafe也是间有故事的Cafe。因为这间咖啡馆开在一幢1920年建造的中西合璧的三层楼建筑里,而这里曾是抗战时期著名爱国知识分子“七君子”之一王造时教授的寓所。咖啡吧共分三层:底层商务区,二层情侣座,三楼贵宾区。(没有全景,因为用100-400长焦镜头扫街拍人物时,看到光线不错,顺手咔嚓两张【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上)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多伦路现在的风格是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结合,那些欧式的建筑糅杂在周围的旧式石库门民宅中,形成了一种典型的上海中西合璧的文化魅力。多伦路240号,山根会所又名考拉花园旅舍,电影《花样年华》的重要拍摄场景,将上海的风情映进了许多人的心里。。。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永安里为大名鼎鼎的永安公司老板郭琳爽(1896-1974)投资建造。1925年靠四川北路一侧的永安里前半部房屋先竣工,1930年之后建造了多伦路152-192号的沿街建筑,1945年前后又建造了永安里弄内的后半部,整个永安里分三期建造完成,时逾十二年。建筑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属于新式花园里弄住房,户户毗连,联排朝南而居。外墙立面装饰有古典英国式、西班牙式等多种风格。永安里的先期居住者以永安公司职员为主,后来逐渐泛化,但居住者大都是殷实人家。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多伦路上到处都是古玩店和画廊,多做裱画或者现场肖像画的业务。  路两边的各式洋楼涂饰一新,门面洞开,字画,古董,红木器具,一路列过去,甚是风雅。。。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走在街上,我们还能看见在街边沏茶下棋谈天的老人们,偶尔会出现的街头乐手。。。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街头乐手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这条引人遐想的浪漫小街现在也成了上海婚纱摄影外景地,新人们来此回味老上海的时光。它以旧容新貌贯串过去与未来,继续诉说着上海滩种种动人的传说(见拙作《上海多伦路风情》)。 。。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2011年秋冬,多伦路再次整修,紧挨永安里建成这座文化名人墙,游人又多了一个参观景点。。。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多伦路,曾聚集着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沈尹默等30余位中国现代文坛上响当当的人物;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茅盾的第一篇小说《幻灭》、丁玲的《梦珂》、巴金的《灭亡》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如今有10位历史人物经过当代著名雕塑家的精心塑造,以富于当代感的人物肖像雕塑的方式,屹立在多伦路。他们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叶圣陶、瞿秋白、冯雪峰、柔石、丁玲、沈伊默、内山完造(沈伊默、冯雪峰等雕塑见海上旧里-多伦路(上))。这些栩栩如生的塑像和铭牌向我们描绘着当时文人的风采,那些故居遗址向我们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茅盾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丁玲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叶圣陶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鲁迅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内山书店店主。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瞿秋白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聆听大文豪的教导——鲁迅与《五四》青年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和多伦路相连的东横浜路是一条小弄堂,早些年这地方是菜市场,现在街边依然散落着各种各样的的摊子,卖画和古董、卖水果的、卖杂货的,二楼窗户外的竹竿上晾着衣服和被子,这一切都让人觉得有一种久违的熟悉。。。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来到多伦路的另一头、靠近四川北路街口的“咸亨酒店”,使得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熟识的小说中人物,那个孔乙已的雕像就在这家酒店的门口。或许,酒店里边也不会预备温酒的热水,卖那种孔乙己总爱吃的茴香豆了。只剩下孔已己本人默默的站在外面,在苦与乐的边缘拿着一叠茴香豆,好象要固执地向路人介绍“茴”字的四种写法。。。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上海文化名人街—多伦路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原创】海上旧里—多伦路(下) - 王工 - 王工的摄影博客



雨亭边框

雨亭边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