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浜路、東横浜路、秦關路、黄渡路【圖文】

 還舊樓主. 2013-04-20
 
    横浜路因为靠近横过来的一段沙径浜而得名,是横穿宝山路连通多伦路直达海伦西路的一条小马路,分西中东三段。     

    横浜路35弄景云里是1925年新建的弄堂,弄内有三排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的石库门三层楼房。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大批名人居住在此,从事创作、编刊、领导和组织革命文学活动,有历史文化名里之称。

 横浜路景云里4号《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陈望道等人1928.9开设的大江书铺旧址
 
      1928年9月陈望道与汪馥泉主办的大江书铺正式开业。书店开业后,即以出版进步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著作,介绍先进的科学的文艺理论为特点,在上海书界,成为推动当时左翼文艺运动的一个重要据点。当年许多著名作家的优秀文艺作品大都是在大江书铺出版发行。由于出版物被查禁,造成亏本,再加上经营不善,1933年停业,其财产与存书盘给开明书店。

     陈望道(1891.1~1977.10),浙江义乌人。著名学者、教育家。主要从事进步语文运动和语文科学的教学研究,建立了中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对哲学、伦理学、文艺理论、美学等造诣较深。1915年起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获中央大学法学学士。1920年应陈独秀邀请返回中国,成为《共产党宣言》的首位中译者。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人之一,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3年后陆续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任教,1927年曾任教于极其短命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复旦大学首任校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

横浜路景云里10号周建人旧居

      周建人(1888—1984年)浙江绍兴人。鲁迅三弟。1920年入北京大学攻读哲学。早年从事生物学的研究。1921年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东方杂志》、《妇女杂志》、《自然》杂志编辑、撰稿人。1923年任上海大学、安徽大学教授。大革命失败后,曾为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交往担任通信联络及掩护工作。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后任生活书店、新知书店编辑。1945年与马叙伦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任中央理事。1946年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成立,当选为理事。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全国政协会议首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浙江省副省长、省长,民进第三至五届中央副主席和第六、七届中央主席,民盟第三届中央常委。为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1984年7月29日病逝于北京。著有《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生物进化浅说》,译有达尔文《物种起源》。

横浜路景云里11号(前门)茅盾、冯雪峰、叶圣陶旧居
 
       叶圣陶1927年5月迁来景云里11号主编《小说月报》并写下《倪焕之》,编了整整24期的《小说月报》,发现扶掖了大批文学新人,日后这些文学新人都成了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灭亡》、丁玲的处女作《梦珂》,成名作《莎菲女士日记》、戴望舒的《雨巷》、施蛰存的小说《绢子姑娘》、沈从文、朱自清、王统照、鲁彦等都是经叶圣陶之手,先后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而风靡全国的。

      茅盾1927年因躲避通缉,秘密住进景云里11号。他足不出户,蛰居10个多月,在苦闷和彷徨中创作了《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三个中篇。在这里他开始用茅盾作自己的笔名。

      冯雪峰1929年2月迁居景云里11号茅盾3楼家中,与鲁迅过从密切。

横浜路景云里11号(后门)茅盾,冯雪峰,叶圣陶旧居

      叶圣陶(1894—1988年),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1927年5月—1932年,叶圣陶居住于此。

    茅盾(1896.7.4一1981.3.27)生于浙江桐乡。1916年北大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1年接编《小说月报》,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外国文艺。1927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1928)、《追求》(1928)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强烈的反响。茅盾的笔名是叶圣陶帮助定夺的。中篇小说《虹》发表于1930年,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1948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联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建国后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长,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横浜路景云里11号(后门)茅盾,冯雪峰,叶圣陶旧居

      冯雪峰(1903.6.2-1976.1.31),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到北大旁听日语,曾多次聆听鲁迅讲话。1926年开始翻译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专著。1927年加入共产党,1928年初来到上海,住在景云里11号。
     1928年12月经柔石介绍与鲁迅交往,成为鲁迅后期战斗生活中的忠实学生和亲密战友,成为1930~1933年党与鲁迅之间坚实的联系者。1929年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先后任“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等职。1933年底到瑞金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46年2月冯雪峰回到上海,10月20日参加了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墓祭活动并发表演说。
 
     1949年6月,冯雪峰携妻儿入住东横浜路82弄2号一底层房子,后赴京参加第一次文代会,担任华东代表团团长,并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一届常委,9月参加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为第一届政协委员,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11月,任华东军政委员,同年当选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1950年7月离沪赴北京工作,先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
 
     1954年因《红楼梦》研究问题和“胡风事件”受批判。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6年又被关进牛棚,1976年1月31日患肺癌去世,终年73岁。1979年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横浜路景云里14号1926.11起市总工会短期办公旧址

      1926年11月30日,上海总工会召集各区100余名工人代表开会,议决总工会公开办公,委员长由汪寿华代理,定横浜路景云里14号为公开办公处。12月8日,上海总工会第四次被查封。11月11日,各产业工会代表2000余人前往总工会会所,他们把门口站岗的警察看管起来,自行撕去封条,打开大门,然后排成游行队伍,沿途高呼口号,燃放鞭炮,将桌椅用具一齐送到印刷总工会会所,作为上海总工会临时办公处。

横浜路景云里17号鲁迅旧居
 
       1929年2月,隔壁景云里17号空出,鲁迅喜欢它朝南又兼朝东,于是21日从18号迁入17号新居。为图两家往来方便,在17号与18号之间打通并设一木门,仍从18号后门进出。

       1928年秋起的那几个月里,鲁迅象蚂蚁一样在17、18号之间搬来搬去,他空下的23号留给柔石租了。周海婴就是在景云里出生的,而且一住就是2年多。

横浜路景云里18号鲁迅、周建人旧居

       鲁迅最初住的是景云里23号,由于住所周围很不安宁,不到一年,1928年9月9日鲁迅移居到同排18号和周建人一家同住。
 
横浜路景云里23号柔石旧居(鲁迅住了近一年,把空下的23号留给柔石)
 
      柔石(1902-1931年)浙江宁海人,1925年到北大旁听。1928年6月来上海,与鲁迅过从甚密,成立朝花社,接编《语丝》,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及左联,1930年加入共产党,1931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开会时被捕,2月7日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1928.9—1930年柔石居住于此。在此期间,柔石创作小说《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作品,担任了《语丝》的编辑。1927年鲁迅辞去广州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职务,携夫人许广平来上海,在三弟周建人的帮助下,鲁迅10月3日到上海,10月8日就住进了横浜路景云里23号,这是他俩到上海后第一个同居的寓所。就在鲁迅从景云里23号搬家不久,一个叫赵平复的男青年来做客,鲁迅和他谈得很投机,还把23号介绍给他住,这个男青年的另一个名字叫“柔石”。

      东横浜路是虹口区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道路北起多伦路,南至海伦西路。两旁主要是老式民宅。

 东横浜路82弄2号冯雪峰1949--1951年旧居(前门)

       1949年6月冯雪峰携妻儿入住东横浜路82弄2号底层房子,直至1951年奉命进京担任新职。

东横浜路82弄2号冯雪峰1949~1951年旧居(后门) 

东横浜路122弄9号内山完造1942--1945年旧居
 
      1942年内山夫妇迁居东横浜路松桐里(今东横浜路122弄)9号。1945年1月13日,内山夫人在上海病逝。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10月23日内山书店被国民党当局接收。10月内山迁回千爱里3号居住至1946年4月。
      1946年 10月内山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并与木刻家合影。1947年9月内山参加由许广平主持的鲁迅墓整修工作并一起致祭。同年12月国民党当局强制遣返内山等旅沪日本人归国。回到东京后的内山完造仍致力于中日友好活动。1950年参加创建日中友好协会。1952年声明反对日本政府与台湾当局相互承认。1954年参加接待新中国第一个访日代表团。1959年,内山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身份来华访问,因脑溢血病逝于北京。依其生前意愿,葬于上海万国公墓(今宋庆龄陵园)。
 
      秦关路,多伦路边上的一条小马路。说是马路,其实就是一条弄堂。同四川北路、多伦路相比,秦关路就像是小姐身边的婢女。反正是一付“派”相,沉淀几十年的沧桑。

秦关路44弄周扬、周立波曾居住于此
 
 秦关路44弄13号作家沙汀旧居
 
      沙汀(1904-1992年)四川安县人,作家。毕业于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7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2月流亡上海,1932年入左联。参加中共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抗战后任教成都协进中学。历任西南文联副主任,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二至四届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沙汀1929年来上海,先住秦关路44弄13号,自学并在中华艺术大学听课。1930年与杨伯凯等在北四川路四川里(今1604弄)办辛垦书店,被推为董事长。1932年10月,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出版,始用沙汀笔名,同年退出辛垦书店,迁居四达里,加入左联,1933年任左联常务会秘书。同年秋,迁居天平路天祥里。

      黄渡路是鲁迅公园对面一条略呈“S”型的小马路,北通四川北路,南通东江湾路,原名叫黄罗路,公共租界于1925年前“越界筑路”的马路。

黄渡路107弄15号三楼李白旧居,1949.5.7被枪杀

   李白烈士旧居在黄渡路107弄15号。1945年至1948年李白和夫人裘慧英携子住在此屋三楼,中共的秘密电台就设在此。李白1937年从延安来到上海,长期从事中共地下电台工作。1948年12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次年5月7日在浦东戚家庙就义。李白烈士故居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渡路107弄15号3弄李白旧居
 
      李白,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浏阳。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战爆发后,1937年10月赴上海担任党的秘密电台的工作。
 
     1939年党组织安排女工出身的共产党员裘慧英与李白假扮夫妻掩护电台,后经地下党组织批准结婚。1942年9月,日军逮捕了李白夫妇。1943年5月,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党组织将李白夫妇调往浙江,安排他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做报务员,为党秘密传送日伪和美蒋方面大量的战略情报。抗战胜利后,李白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被捕。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了,牺牲时年仅39岁整。李白烈士故居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歡迎進入個人圖書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