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曼菱说红楼丨家事与秦淮风月

 泰荣林黑皮 2019-09-07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作者丨张曼菱

0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处处说“金陵”,说得乱了套,却反而一字不提“秦淮”。在很多地方,书中林黛玉作“五美吟”处,又如为《牡丹亭》感动处,其实都涉及秦淮文化。

而金陵文化的代表,就是伤春悲秋之地,那“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历史和地域,非秦淮河莫属。可偏偏《红楼梦》中没有“秦淮”字样。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难道就只是写自己家庭覆灭的滋味吗?自叹自艾,恐怕并不算得上“痴”,也并不难解。一定另有真味,才有一把辛酸泪。这是历史与人生、人性之泪。既非只为一家,亦非只为一朝。

这首作者自题的绝句,我看它是以《登幽州台歌》为底蕴的。在一座生活阅历极丰厚、精神活动极充沛、文学创造力奔涌的高台上,曹雪芹极目远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便唱出了地老天荒的歌谣,流下了悲今悼古的泪水。

这四句自题诗,正是一位具有伟大心灵的文学家对中国人“人性”命运处境的关怀与悲悯。

02

作者以一个世袭贵族家庭由极盛至衰亡的过程为时间线,以一个大家族的族系涵纳了诸多有文学价值的各色人物。

不排除他也可能选择了自己家中或贵胄王孙家中的出色女性,如王熙凤作为当家主妇弄权,属于典型,令人感受甚深,其人物资源也许来自不止一个当家媳妇;庶出小姐贾探春的个性才华,与其生母的关系,以及贾环进言而宝玉遭笞,是对大家族内正庶问题的成功表达;薛宝钗选妃不逞思嫁贾公子,激起姨表亲与姑表亲之斗争,也是大家庭中常见之情。

更多更广泛的人物关系,如邢夫人之纵夫作恶;王夫人之外善内狠;薛蟠之蠢态百出;尤氏姐妹一做偏房至死,一图从良被弃;史湘云之时常做客;戏子琪官、妓女云儿等与客人玩耍,则俱可以移至勾栏曲院中,似更合理。

另外,府内人叫史太君老太太、老祖宗,而书中却称她为“贾母”,这完全是作者的叫法、读者的读法,露出了这个人物粘贴上去的痕迹。

“贾母”的称呼较奇怪。这是谁的口吻呢?《红楼梦》中谁也未曾张口叫一声“贾母”。其他人的称谓,或直呼其名,或指着平辈人来称,如“凤姐”“环哥儿”,或是从仆人口中称出,如“太太”“王夫人”。按此规律,应当是统称为“老太太”,可这只是书中人之称,而作者仍称她“贾母”。所以,只有她的称谓是作者口吻。不过她的确是荣宁二府之母,具有一番母仪,虽然有些偏心。

贾母此人亦是应景而生的人物,且看她没有独外的日子,没有单本的故事,唯有应“众孙女儿的需要”才出现。她最大的作用是“溺爱宝玉”,而宝玉唯其溺爱才能存在。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的故事,可能发生在长干里的平民区,却不太可能发生在这样钟鸣鼎食的世家大族。黛玉一进荣国府,便由老祖宗定夺,与宝玉分别居住于纱橱内外。表面上是表现她对两个孙辈的超级疼爱,其实造就了宝黛情缘的基础和由头。

没有贾母这个人物就没有大观园的整个生活,宝玉也不会混迹于姐妹中。没有贾母的贾府生活是冷漠无情而真实的。贾母所显示出来的博大优美的母爱,是封建社会之仁最后的余晖。

“老祖宗”委实是一部《红楼梦》千奇百怪事情的由来与保护伞。

没有贾母,这部小说中许多重要的、独特的故事就没法展开。像贾母这样的时常离谱的老祖宗,我以为在真实的曹氏家族中没有,在中国所有的封建大家庭中也没有。这是一位历史人情的祖母,其实是曹雪芹所编撰出来的。

而真实的贾母,只可能是后面续书中所言,呆着脸,为了正统利益拆散宝黛那样的老祖宗。

03

如无宝玉混迹于众姐妹间,则无《红楼梦》,黛玉、宝钗亦无从相思相逆。其他妻妾下人之情,则一部《金瓶梅》可以述尽。而宝玉混迹的理由,非常不充分,非大家之礼也,完全是贾母的溺爱。但换一个角度,一个风流少年混迹于诸多才貌双全之女中,此种景观与故事,除秦淮河上,则无他可比拟。

如果说《红楼梦》是在写家族,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个家谱是列出来摆样子的,苍白无力。那些栋梁之材,诸如打天下挣功名的荣宁二公,等于宗祠中的一纸画像。贾政是他们的正统继承者,只有一张“严父孝子”的脸谱,才干平庸,而生动一点的描述是他专宠赵姨娘。贾敬是作者故意放到寺里去炼丹并很快让他死的。

总之,作者对于正经八百的世袭封建大家庭的主流生活和主要人物,一无兴趣,二无资源的积累。关于“收租”的篇章,也是写得极贫乏、极无味的。而这是一个大家庭生存的主要经济方式。

只有那些不肖子孙、荒淫子弟是最有戏看、最活跃、最眉目生动的。他们简直整日里就是活跃在淫娱之所,与无数的红颜女子厮混。如薛蟠、冯紫英等与妓女云儿相处的场景,生动跃跃。

贾珍、贾琏、贾蓉是无分兄弟父子,你来我往,甚至同席荒淫的。贾芹、贾蔷、贾芸亦是各私尼姑,私戏伶,私丫鬟的。他们除了异性,还玩弄同性,连贾宝玉亦未能幸免。

从贾珍起,与儿媳可卿的通奸关系就有许多交代不过去的地方。他的儿子贾蓉,据说也是与可卿情愫甚洽,是“从来没有红过脸”的,而在爱妻夭折后,全府上下无不纳罕,连他的母亲尤氏都气倒装病,他却似乎无察觉,并且后来对其父亦没有半点反应,反而高高兴兴接受了父亲为他买下的龙禁尉。这其实是最微妙最有文学性的关系,作者却没有在这里描摹出这畸形的父子世态,仿佛麻木了一般。

贾蓉与贾珍的这种和解,颇有点像是父子聚娼。一位名妓笼络了父与子二人,气坏了家中夫人。当名妓猝死于艳情,而父子皆尽情盛大装殓之。这样,故事才有内在的合理性。

秦可卿为曹雪芹所钟爱,是进入太虚幻境的“正册”人物,给人亦正亦邪之感觉。在仙姑世界中,她是黛玉、宝钗二美兼有的化身。在荣宁二府里,她是第一个得意的孙子媳妇,贾母眼中最妥帖的人,凤姐引以为知己,上下无不称颂者。她死了之后还托梦给凤姐,交代如何掌握好大家的财运。

然而,正是这个温柔多情的可卿,却为“淫之首”,令父子合姘,初逢即令小叔宝玉失其童贞,可谓是大乱天伦。这样的人,在贾府里是不可能不露端倪的。而秦氏却有端庄之美称。

其解释只能是,可卿作为一位名妓,她性格温柔,外貌美艳,善解人意,处事细腻,因此在风尘天地中颇得钦慕爱惜,从鸨母到达官及至同行姐妹,无不称颂。那么她的善淫,也就是属于优点和优势,而无损其人际关系了。

试看书中写可卿将宝玉引入她自己的卧室,“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壁上是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是秦观写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然后是一系列与古代香艳、床笫风流相关的器物摆设。

这种文化氛围,这种生活知识,不是烟花巷里,秦淮河上,一个穷儒人家的女儿,从何而知,如何布置?在贾府中为媳,又焉能如此宣淫放荡?

这其实是一个上等名妓的房间。确切些说,可卿屋是作者集千古风流的想象,而这种想象来自名妓生活,甚至是文字、传说中的名妓生活。

林黛玉的人物来源,有苏小小之嫌,董小宛之疑。书香世家,父母双亡,孤零堕入风尘中,而得遇知音,日日担忧,果成谶语。

宝玉不得娶名妓,必得娶淑女宝钗,亦可能来源于真实的故事。

晴雯、麝月等俱为秦淮河上二流的可人。正如太虚幻境中的“副册”“又副册”所标明。

04

其实,什么样的女子才会造册入册?只能是青楼乐妓之类。以册来登记和查证女性,所谓乐籍是也,这也透露出了秦淮河上的那些顺应男子眼光而造出的有形无形的册子。

故,且作如下推想:

脂评所批的种种家事之说,回忆之情,可能用了障眼法。他也可以把府第生活与秦淮河上的放纵经历糅和在一起伤感。不能因为有伤感真情就肯定是“家事”。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是判别其书来源的一个最有价值的凭借。一般认为他是曹雪芹的长辈,所以有资格来回忆,甚至可能是他讲授给雪芹的。

“金陵十二钗”本身就是曲院中的称谓。书中群芳,资源来自秦淮河上,曹雪芹不忍抹灭,故留其痕迹,甚至太虚幻境亦是秦淮缩影图。从来中国文化中的神仙世界和宗教天堂都是男性主宰,没有仙姑群居而主宰这一说,而且尽是一些有孽债宿缘的青年美女。秦淮河上那种常与文人名流结交的环境、耳濡目染的熏陶与融会贯通的体悟,令她们在诗词、绘画、书法上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加之时值风云动荡,更朝迭代,便造就了一批不同于大家闺秀,亦有别于小家碧玉的中国奇女子,令古今文人歌之泣之。

《红楼梦》用以作原型的这个大家庭就在金陵,并且因为亦官亦商的缘故,与秦淮河上的游乐妓馆来往密切,府上风气亦大受其熏染,骄奢淫逸,纷纷仿效,甚至女眷中可能有来自秦淮河青楼之人。故事性情亦花样别致。曹家为世袭江宁织造,祖孙三代在江南先后共历六十余年。这个推论倒套得上去。曹家被雍正帝抄没,“唯余京中住房二所”。雪芹是在未成年之龄遭此变故而回到北京的。敦敏赠其芹圃诗中有“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之句。敦敏为曹之密友,“秦淮风月”四字必不是牵强而作。且敦敏居北方,此四字来路只能是曹雪芹。所以对于《红楼梦》一书的作者,家事与秦淮风月是一体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