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中,我们工作很忙,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很大,加上经常加班和出差,饮食和休息没有规律,胃疼痛是经常出现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除了吃药,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面对这些困惑,我们来自我按揉一些穴位看看能否缓解下胃痛,不妨来试一试哦。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相关的穴位 首先是腹部的“中脘穴”。 它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是一个养生的常用穴位,可以调节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对缓解和治疗各种胃痛、打嗝、胃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的中点。也就是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处。 接下来是“天枢穴”。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是调节新陈代谢非常重要的穴位。 常按揉此穴对消除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胀、腹泻、腹痛等各种症状都很有效,还可以促进肚子脂肪的代谢。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2寸处,大约是三指并拢的宽度,左右各一个。 第三个就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胃经,是强壮身体的大穴,也是重要的养生长寿穴。 按揉此穴位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增强抵抗力、健脾和胃的功效。它几乎可以治疗所有的肠胃问题。俗话说,长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就是这个道理。 此穴位于膝盖外侧,胫骨头边缘,从膝盖眼往下四个手指处。因为这里的局部肌肉比较丰富,按压时要稍微加些力度,以感到酸胀为止,可以重复按揉。 第四个就是“内关穴”。 内关穴是心包经上面重要的穴位。 按揉此穴位具有理气宽胸、和胃降浊、养心安神、醒神开窍的作用,对缓解和治疗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等都有很明显的效果。 此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距离手腕的横纹2寸距离处(约三指并拢宽度)。当我们用力握紧拳头时,前臂就会出现两条非常明显的肌腱,内关穴就在中间。 第五个就是“公孙穴”。 公孙穴是脾经和胃经的交会穴。 公孙穴具有补脾和胃、调心安神的功效,肠胃相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公孙穴来进行调理。局部按揉此穴可以使肠胃蠕动恢复正常,可以缓解腹胀、腹痛和便秘问题。 此穴位于足踝的内侧,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我们再来说说按揉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先全身放松,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平缓呼吸,放松腹部肌肉。双手交叉,掌心按在肚脐上,接着顺时针方向绕着肚脐周围按揉腹部80-100次,再逆时针按揉腹部80-100次,加度不用太大,稍微发热了就可以。 第二步,食指中指并拢,按揉腹部的“中脘穴”80-100次。这个时候我们的肚子会咕噜咕噜的叫,胃就不那么胀了。 第三步,食指中指并拢,按揉肚脐左右两侧的“天枢穴“各80-100次。这个时候胃部就会慢慢放松,紧绷感慢慢减轻。 第四步,人慢慢地坐起来,用大拇指按揉前臂的“内关穴”80-100次,可以稍微用点力。这个时候胃痛感就会有所改善。 第五步,用大拇指按揉小腿的“足三里穴”80-100次,会感到酸酸胀胀,还会出现打嗝的现象,说明肚子里的气出来了。 最后一步,用大拇指按揉足踝前内侧的“公孙穴”80-100次。 总之,我们的日常三顿饭记得要按时按量吃,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平时多运动,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多吃一些对胃有好处的水果和蔬菜。祝大家身体健康!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了。 各位朋友,您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一起分享您的生活经验吧。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