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拆墙建城:近代温州城墙拆除史

 孤舟独钓88 2019-09-07

导语:历史上,温州城墙在防卫海贼、倭寇侵扰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是温州城防不可缺少的一环。到了近代,城墙本身所具有的防卫功能下降,1877年中英《烟台条约》开温州为通商口岸,温州城市商业日渐繁荣,城墙对城市发展的消极作用日益凸显,拆城运动也由此兴起。“民国十三年(1924年),原先的县议会通过若干关于促进市政建设(如拓宽街道、拆除城墙以扩大城域,改善卫生状况等等)的议案。”不过该议案决而未行,拆城也没有进入实质性程序。

拆墙建城:近代温州城墙拆除史

温州东门外

孙中山逝世后,温州人王国桢发表《建筑中山纪念祠募捐启》,1927年北伐军进入浙江,对温州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人提议拆除华盖山至积谷山之间的一段城墙,建造中山公园,标志着温州拆城的开始。城墙拆除断断续续,前后历时12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东段城墙的拆除,第二阶段是各城门的拆除,第三阶段是剩余城墙的拆除。

1.第一阶段


瓯海关的报告提到“选址经过深思熟虑,在东门南边华盖山与积谷山之间,前面有个池塘。那里的城墙已经拆除,从公园可以纵目池塘另一边的田野”。拆城为何从华盖山至积谷山段开始应从温州城市格局的大背景下考量。温州城北部为瓯江海港,南部为温瑞塘河河港,在城内有两条连接两者的南北主干道,分别为信河街和南北大街。到近代,温州城市的发展早已突破城墙的限制,形成规模庞大的城下街区。

拆墙建城:近代温州城墙拆除史

1924年永嘉县城区全图

温州城东仅有镇海一门,严重限制了由该处通过城内干道连接城南的交通。自然而然在城东护城河两侧形成了一条带状的城市街区。这一条状街区已经出现在1924年所绘制的永嘉县城区全图中。受东段山体和城墙所限,东城外的街区与城内的交通相当不方便。城东分自北而南分布着海坛山、华盖山和积谷山。海坛山和华盖山直接有城门,而华盖山和积谷山之间的山口为城墙所断,进出城内必须向北经过镇海门或往南绕行。因此,拆除华盖山和积谷山之间的城墙显得十分必要。在建设中山公园的同时,在东侧建设“中山桥”,跨越护城河,解决了此处城内外交通的问题。见下图永嘉县城市全图。其次中山公园见此,可以直接利用由城墙拆卸了城市,减少运输成本。

拆墙建城:近代温州城墙拆除史

1934年永嘉县城市全图

正当温州准备进一步拆卸城墙时,国民政府路海空军司令下达命令,为巩固国防,要求暂缓拆卸沿海、沿湖和长江沿线城市的城墙

2.第二阶段

由于国民政府的保城命令,温州的拆墙运动暂时中止,直到1934年才重启,这一阶段拆除了主要妨碍城市主要干道交通的城门。

实查本县各城门原本狭窄,所有月城两旁,皆遍设商铺,不仅车马往来□生阻碍,即行人出入亦拥挤不堪。况查是项铺基,大都原□公有,际兹正谋路政建设,着手拆让街道时期,拆改月城,乃难容缓。经派员测量,提交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常会讨论,将各城城基拆进,地面拍卖,并在落面建造铁栅,以资防街。当经议决,一致通过,拟其图说。

此次计划拆除的城门有东门、大南门、小南门和朔门。这四门位于温州城最繁荣的几条干道上,当时永嘉县政府的拆城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城门对城市交通的限制。

拆墙建城:近代温州城墙拆除史

温州城池坊巷图

这一拆城计划并不是突然萌生的,早在第一阶段,就已有了拆除城门的计划。在1929年中国国民党浙江永嘉县执行委员会公函秘字第六号文件“经启者,查本邑拆城筑路计划,业已呈准省政府,有案。惟因需费浩繁,未免观成需时,现因城内户口殷繁,交通辐辏尤以大南、小南、东门、西郭、朔门、麻行等处城内为最拥挤,一般市民急盼及早拆卸,经第六届县代表大会提案讨论,当以各城门及附近一段城垣先行拆毁,以利交通,其拆下城石应行估价标卖,存款生息储作拆城筑路之用,以促各项计划之实现,当经大会一致议决通过并交由属会办理在案,遵议前因相应录案函达。查照希便,依据原案分段先拆各城门附近城垣,以利交通”。只因保城命令,城墙拆除计划才没有付诸实施。然而城门的阻滞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所以在1934年重启了城门拆除计划。

第一阶段的城门拆除计划,第二阶段仅拆除东门、大南门、小南门和朔门四门,这或许顾虑到国民政府的保城命令,仅拆除影响城市交通最为甚者

拆墙建城:近代温州城墙拆除史

华盖山上看江心屿

拆城计划确定后,首先对四城门城墙基的占用情况作了调查,对合法占有的店屋进行收购,对非法占用的店屋强制收回。在1934年9月12日,浙江省第三特区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给予永嘉县政府的指令中,“拟先拆宽朔门、小南门城门月城,以利交通”,仅同意先拆朔门和小南门。随即县政府举行招投标,开始了朔门、小南门的开除工程。由于中标人拆除过程中偷工减料,先后发生坍塌,政府限令投标人立即修复。

到1935年,又开始酝酿拆除其他城门,“县府拟于日内招商拆除东南城门……并闻城区尚未拆之南门东门等处,亦拟日内招商承拆云”。东门和小南门随即拆除。

3.第三阶段


前两阶段的拆墙运动时间上断断续续,仅拆除了温州城墙的一小部分,在1937年《实测永嘉县城厢街巷详图》中,大部分城墙依然存在。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曾要求保留沿海地区城墙,巩固国防。但在战争爆发后,日本空军狂轰烂炸,城墙成了防空疏散的障碍。因此,当时的永嘉县政府决定尽快拆除全部城墙,仅一年时间,城墙全部拆除。从1938年10月到1939年9月,连续召开8次拆城会议讨论拆城事宜。由于城市标价过高,拆城进度缓慢,后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兼保安司令部强制命令“1939年2月25日要将城墙全部拆竣”。

为加快进度,拆城会议讨论决定“一、对征公共困难问题,由镇公所将应征壮丁造册,派警逐户催征;二、标卖城石,长135公尺原定价400元,不减低标价,但可分三次缴款;三、同意落霞镇免价拆用20市丈城石作修九星殿前一带街道,同意集云镇拆取三角门城石三丈作为继修三角门外路面;同意广化镇拨用城石一部分作建筑镇立小学校舍及扩大校外行人道;同意拨城石30担建筑公井;四、如白天因空袭警报不能工作时,应晚间补公;五、各乡镇保甲长或包工头如不努力,故意拖延者,镇乡公所应送府罚办;六、拆城之石延迟到6月20日以前完成。”

拆墙建城:近代温州城墙拆除史

华盖山到巽山城墙

第八行政督察专区要求2月25日前拆竣,永嘉县政府最后要求6月20前完成。然而时间一拖再拖,直到9月第八次拆城会议纪录“拆墙工事大半完成”。温州城墙大部分的拆除工作在抗战初期完成。在1944年的《永嘉县城区统计全图》上已未见城墙标注。

以后由于受温州三次沦陷的影响,政府层面未组织力量拆除剩余城墙。城石本身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一些群众侵占城基以及拆墙取石的行为,温州城墙彻底消失,仅在华盖山上有一小段遗存

4.蓑翁说

随着城市现代化以及城墙保护功能的下降,各地都掀起了拆城运动,温州城墙也不能幸免于难。但是在拆城运动中,夹杂着新旧观念的冲突、利益博弈等等,使得拆城行动屡拆屡停。抗日战争期间,出于防空需要,温州城墙被彻底拆除,这对温州城市历史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