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整体动作中几个关键性练法---腰裆劲

 秋林 2019-09-08

太极拳几个关键性练法--腰裆劲 来自太极网 06:01

太极拳整体动作中几个关键性练法---腰裆劲

      太极拳的四肢动作,以腰为纲,为轴心。实践证明腰的轴心是腰脊,腰脊命门穴(前对脐)是全身的重心所在,起到调节全身平衡的作用,也是人身爆发力的来源。腰脊控制着腰的左旋右转,并使腰的旋转幅度合乎生理上技击上的要求。练拳和推手的时候,时刻注意着腰脊命门穴的枢纽作用,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腰部的左旋右转,须轻松灵活,用意识引导贯注的内劲由腰脊达于四梢,因此要求在练拳时“刻刻留心在腰间”。腰力运用得当,既有助于保持全身的平衡,也有助于内劲运转的充足和集中。必须注意,作为轴心运动的腰部旋转,必须松沉直竖而微微旋转,腰部不可摇摆失中,不可旋转幅度过大。腰轴一有摇摆,是中轴已弯,中轴弯则手足全无定向,运转不灵;腰轴旋转幅度过大,身体和四肢动作就失之太过,推手时也易于授人以隙。

       裆是指的两胯根,胯根须松开撑圆。腰与胯的旋转是一致的,如果胯旋转不灵活,腰旋转的圆活性就要受影响。迈步时实腿的胯根先微向内收而下沉,这一侧的腰肾也落实,这一侧的小腹就觉得充实;膝关节加大了负担量,实腿也就稳固有力,既加大了运动量,也使虚腿迈出时极为轻灵善变。

动势时裆须开,停势时裆须合。裆不开则动作不灵活,动势时一腿迈出,两膝盖分向相反方向前挺,这是开裆,起到伸筋拔骨的作用;裆不合则骨节松而力不聚,停势时两膝盖微向内合(或用两大股有上提向内包裹之意),这是合裆,两胯根仍须松开撑圆,谓之外合内开。

      停势时,顶劲领好,腰劲塌下,裆劲沉着合住,胯根撑开、撑圆,脊柱节节松沉,骶骨有力,随着呼气而膈肌下降,自然能“气沉丹田”。臀部之力要贯到足跟,手臂之劲前去,而腰脊命门穴则后撑,两腿则前足弓,后足蹬,腿劲如植地生根;上下前后左右,对拉匀称,周身团聚,劲力集中,姿势方能沉着稳固,并有助于“沉气”。

       动势时,腰裆劲由松沉转为浅弧形略微(外形土不易看出的略微)向前上方(或向左、右、后上方)而去,自然地催动劲力经脊背达于手臂浅弧形地略微向前上方(或向左、右、后上方)而去。运用在推手时容易使对方失去平衡,脚跟浮动。这种缠绵曲折的练法极为细微,勿使外形上显出动作有忽高忽低或颤动的形象,这是拳套熟练后要求提高练拳质量的练法,初学者不宜急于求成。

      手臂前伸,用意识贯注内劲前进时,必须扣裆拧腰,到达定点的一瞬间,必须落胯,塌腰,合裆。下部两腿稳固,中间腰部松静而又充实,胸部宽舒,头部虚领上顶,手臂之劲方能贯足到手尖。完成下体稳固,上体灵活的要求。

      腰裆不松不活,内劲运转时就会显得迟钝。腰不塌下,裆不扣合,手臂就会显得不是沉着松静而是飘浮无力。

      每势变着换劲,腰裆的变换、开合、虚实,关系到全身的灵动和重心、力点的变换迅速。腰裆的沉着有力,关系到力量和耐力的发展。步稳如大树之不可动摇,虽在双足如螺丝钉之入地,牢不可移,也要依靠腰裆的变换与坚实,才不致流于死硬;桩步无论怎样稳固,如果死硬而不善于变换虚实,还是易于被牵动的;“柔中有刚攻不破”,在桩步上也适用这条规律的。

       腰裆劲的变换,是调节动度,加强爆发力量的关键。太极拳中的抖劲,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爆发力量。抖劲的特点是:快速、螺旋、气足、力猛、劲长、动短、意远。是从推手时“沾连粘随,不丢不顶”“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突然的发劲动作,需要通过长期锻炼身体各部分的发劲(单练和双练)动作,逐步提高力量和技术,才能获得“但依着何处,即依何处击之”的技巧。这种抖劲是从腰裆劲的迅速一转而爆发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