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词杂论 | 清词流派及词人群之梳理(一)

 暮云深 2019-09-08

词经元明两朝萎靡后,至清朝复振,流派纷出,百家争鸣,蔚然壮观。清词无论作者或作品,均数量浩繁,远超两宋。清代词坛产生了众多流派和具有地域或家庭特色的词人群体,纷繁复杂,这些流派和词人群体反映了词风流变和盛衰起伏的历程,是研究清词的基础。本文基本以时间线索为主,对这些流派对词人群体作一简略梳理,以帮助了解清词流变的大体脉搏。

一.云间词派

云间是上海松江的古称,云间词派是指生活在云间及附近,以陈子龙、宋征舆和李雯为首的文学群体,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其活动时间约在崇祯初至顺治间,约40年。

  • 云间词派代表人物

云间词派领袖陈子龙是明末著名作家,也是一位义士,明亡后起兵抗清被执,投水而死,气节为后世景仰。陈子龙诗词骈文成就均高,其词学思想标举南唐北宋,主张“境由情生,辞随天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追求纯情自然的“高浑”之格,推尊南唐二主及周邦彦、李清照,词风妍丽婉委,多咏春色及杨花、游丝、美人之类,但有也部分作品蕴含哀怨惆怅的家国寄托。

李雯与陈子龙同龄,明亡后逼于压力曾出仕新朝,因此部分词作表达了愧疚的心态。 其词深具清凄婉丽之致,晚作尤多凄苦。《浪淘沙.杨花》一阕甚为世人赞赏。

宋征舆年龄比陈李二人幼十岁,明诸生,与陈李二人倡几社,明亡后中顺治进士,在清朝为官,著有《海闾香词》。

  • 云间词派与清词振兴之关系

明词之衰弊,在于未脱曲法,格调陋俗,陈子龙推举南唐及北宋词之高浑,创作上追求纯情自然,试图通过回归词的正统,把词的发展重纳正道。这种“重纳正道”,实际上是复古。在当时词坛萎靡风气之下倡导复古,有其积极的意义,明末衰颓的词风到此一变,但这种复古本身对清词的复兴并无多大意义,其意义主要在于:陈子龙以其精深的文学造诣和高尚的人格气节,受众多文士敬仰附和,影响巨大,追随者众,后来的瓣香者在清初之际,在创作的道路上各有发展,部分已脱离了云间初始词风,影响了清初词风的演变。

清词杂论 | 清词流派及词人群之梳理(一)

朱东润著《陈子龙及其时代》

  • 云间派余响
  • 西冷十子

西冷十子是指陆圻、柴绍炳、张丹、孙冶、陈廷会、毛先舒、丁澎、吴百朋、沈谦、虞昊10人,均出陈子龙门下。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张丹、毛先舒、沈谦和丁澎。

毛先舒和沈谦词皆香软绵丽,是典型的云间余风,而张丹和丁澎则悲慨之调渐多,离云间词风渐远。

  • 《支机集》

《支机集》是蒋平阶父子、沈亿年、周积贤等人词作合集。这部集子以小令为主,“冀复古音”,词风出自云间,但比云间更为保守。

  • 张渊懿与田茂遇与《清平初选》

《清平初选》是张渊懿与田茂遇选辑的云间词派的汇结性的大型选本,分前后两集,所收以云间一郡为多,是研究云间词派的重要选集。

二.吴伟业、王翃、余怀、尤侗、毛奇龄

清初至康熙十八年“博学鸿儒”科诏试约30年间,汉人知识分子多有对新朝不满和对故国怀念的言论,清政府对此强力镇压,震惊全国的“科场案”、“奏销案”和“通海案”也在此时发生,文人们的言论受到镇压,开始转而将心中不平之言以词这种较有隐蔽性的文学体裁进行表达,并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文人大力倡导之下,词得以蓬勃发展,名家辈出。

  • 吴伟业

吴伟业是此时期声望最高的作家,明亡后曾被迫出新朝为官,四年后辞官。晚年作品多慨然深沉而怨愤之情,其作品集《梅村词》最能代表这一时期文人进退失据的心态。

王翃词奇丽精工而又意蕴深沉,中锋峭拔,婉委而不柔弱。余怀早期词旖旎艳丽,明亡后则时有激昂悲慨之音。尤侗词风格自然,清新流转,秾丽处时有感慨,哀怨中不失流宕。毛奇龄少年受知于陈子龙,源自云间一派,词好古习气较重,部分小词得乐府之清新。

上述五家涵盖清词初盛的三数十年时间,风格各异,存在的时期在前后各派之间,有着各种渊源和联系,反映了清词初期百舸争流的态势。

三.柳洲词派

柳洲词派是明末清初出现在浙江嘉善一带的词人群体,词人数量多达二百余,盛极一时。柳洲词派本属云间词派羽翼,词风接近五代北宋,但明亡后,风气渐变悲凉。柳洲词派其代表人物曹尔堪是清初词坛的重要人物,多次倡导唱和活动,对清词的繁荣有推动之功。

  • 江村三子

康熙四年,曹尔堪、宋琬、王士䘵三人在杭州以词酬和,此三人为当时诗坛大家,故南北词人纷纷应和,蔚为盛事,对当时词风影响甚大。

曹、宋、王三人均仕途多艰,曾遭牢狱,遭遇相近,故多感慨,此次唱和,实为相互感叹。徐士俊写过一段文字谈及此次唱和:“盖三先生胸中各抱怀思,互相感叹,不托诸诗,而一一寓之于词,岂非以诗之谨严,反多豪放,词之妍秀,足耐幽寻者乎?”可见清初之时,由于词相比于诗更为含蓄婉曲,具有隐蔽性,在满清政府对汉文人言论的镇压之下,文人们更倾向于以词来表达思想。

四.广陵词坛

广陵词坛是清初一个规模浩大的词的活动中心, 承“云间”词风余波,转向“花间”情趣,专攻绮靡艳丽之调。王士祯则是广陵词坛的核心人物,他27岁到任扬州,任期五年,在此期间,广交诗人文士、词苑名家,朝夕唱和,实际上是广陵词坛的组织者。王士祯词以陈子龙为尊,未见更辙,并于离开扬州后,即停止了词创作活动。他于词成就不高,但有组织推动之功。

彭孙遹与王士禛并称“彭王”,词风相近,后期亦弃词不作。其词毁誉皆有,推重者言其“得温李神髓,由其骨妍故词媚,而非俗艳”,批评者言其“好逞聪明,不能沉着”。彭之艳词大多作于扬州唱和期间,但也有感慨悲怨之作,门径并不如王士祯一般狭窄。

孙默是广陵词坛的重要人物,他选辑了清代第一部规模宏大的词总集:《国朝名家诗余》,保存了清初名家完整的词集,反映这些词人前后词风的演变,是有研究价值的词学文献。

广陵词人中名声最著的还有吴绮、汪懋麟、宗元鼎等。吴绮词小令学《花间》,长调学苏、辛,两者皆工。汪懋麟词温润缠绵与豪迈慷慨之作皆有。宗元鼎词以咏史见长,“精于取景”,曾选编《诗余花钿》,是清初重要词选。

广陵词人群另还有郑侠如、黄云、邓汉仪、徐石麒、冒辟疆、张圯授等。

  • 邹祗谟与毗陵词人群

邹祗谟是清初词人中较早专力于词的词人,早年风格未脱“云间”之风,以艳词小令闻名。他以古文辞与陈维菘、董以宁、黄永并称“毗陵四子”,是毗陵与广陵两地词人联系的纽带,与王填士祯有词学上的交流。他在扬州期间和诸家酬唱,写了大量感忆情事之作,“其词修洁,有《花间》遗意”,是其词集的主要面貌,但也有少量怨气郁勃的作品。邹祗谟于清词的贡献在于与王士祯合编词《倚声初集》,收集明万历至清顺治朝词人及作品,包括词话杂论等,是具有文献价值的词学资料。

毗陵词人九主要成员还有董以宁、黄永、孙自式、毛重倬、龚百药、钱珵、陈玉璂等。

清词杂论 | 清词流派及词人群之梳理(一)

严迪昌著《清词史》

五.遗民大家:今释澹归、王夫之、屈大均、方以智

上述四词人风格倾向基本上为悲慨苍凉的稼轩、竹山基调。

今释澹归原名金堡,是明崇祯十三年进士,清兵南下,他起兵抗清,后以直言遭祸被谪,境遇凄凉,削发为僧,名今释澹归。词除少量应酬之作外,大多苍劲悲凉、痛切凄厉,是其悲苦身世的反映。有词集《偏行堂词》。

王夫之是崇祯十五年举人,清兵陷中原后曾依永历朝图谋恢复,又因为营救金堡险遭祸,后退归衡阳石船山,以著书终老。词集有《船山鼓棹》、《潇洒怨词》两卷。王词表达的是“欲抱孤忠而无从致”的遗民的悲愤抑郁之情,多怆怀故国之思,有楚骚之意。

屈大均为广东人,清兵陷广州后,他参与抗清斗争,时年仅18岁。后削发为僧,至康熙元年又返服归儒,意再恢复,曾参与吴三桂军事活动,后失望辞归。屈大均是“岭南三大家”之首,他常年远游边关穷塞,词风豪迈,有郁勃怒张之势,意境空阔,悲壮情意弥漫于一种寥廓感中。

岭南三大家”的另二人梁佩兰、陈恭尹亦工词,岭南词风盛于乾、嘉朝,人数多达四、五十人,“三大家”实具开创风气之功。

方以智是崇祯十三年进士,为“明末四公子”之一,身世历经沉浮劫难,后变服为僧。著作散帙甚多,词作今存其手书横卷词五首,笔力雄健,意境苍凉,一片慷慨呜咽之情。

清词杂论 | 清词流派及词人群之梳理(一)

《全清词》

六.京师词坛

龚鼎孳诗列“江左三大家”名,其词更卓称名家,为清初词的繁荣多有推波助澜之贡献。陈维崧落泊时曾大力支助。存《香严词》、《三十六芙蓉斋词》,初多绮丽悱恻之调,晚年词风转苍润清腴,为京师词坛之领袖。“秋水轩唱和”一叠数十韵是他词风转变的巅峰之作。

秋水轩唱和”发生在康熙十年秋,是“辇毂诸公”发挥影响力的一场社集性质的群体酬唱活动,也是“稼轩风”从京师推向南北词坛的一次大波澜。此次唱和活动由曹尔堪首唱开题发起,龚鼎孳响应并大力推波助澜,经周在浚主持,并辑录成编。唱和的作者,收录进《秋水轩倡和词》的有曹尔堪、龚鼎孳、纪映钟、梁清标、宋琬、曹贞吉等26家。

  • 稼轩风重振

“秋水轩唱和”是稼轩风在康熙之初勃兴的表现,其成因与满清统治者发起的几场在案有关,如“科场案”、“奏销案”。这些大案意在震服汉族知识分子,因此严重威胁了知识分子千百年来赖以进身的仕途生涯,令这些知识分子深感失望甚至绝望,从而再勾起亡国哀痛,乃至产生逆反心态。顺治十四年的“科场案”,清廷以打击作弊为名,对汉族知识分子发动了全国性的打击,一时间,文坛哀鸿遍野。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吴兆骞被发配宁古塔一事。接下来的“奏销案”更是涉及大批清初词人,清政府以欠粮为名,将列名于欠册的秀才、举人、进士全数革去功名,有职的则直降二级,无数汉族文人受累。同年,清廷又对与郑成功、张煌言有连系的沿江各地士绅大肆杀伐,斩六十四人,是为“通海案”。

如此大案频出,神州大地一片悲凉肃杀气氛,文人们心中由此充满了郁愤的逆反心态,慷慨激昂的稼轩风因而渐渐在词人们心中发生,词人们开始以悲慨雄放的词来抒发心中郁愤之情。这种风气,直接为其后清词三大派之一“阳羡词派”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