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城市“双修”中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高观点笃者 2019-09-08

01背景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改革开放后的40年间快速推进,我国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58.52%,但是目前我国仍处在诺瑟姆S曲线的快速上升阶段,还没到拐点(70%),所以我们未来还会有一段快速城镇化进程。快速城镇化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我国的城乡面貌,增进社会的福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正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指出的“大拆大建问题突出,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其中大拆大建就包括大量历史街区、历史建筑被拆除,工业遗存更是首当其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城市双修”的对策,所谓“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在“双修”中中央文件多次提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保护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历史建筑,更好地延续文脉,展现城市风貌”。

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

02对工业遗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在生态修复中,特别强调要“积极推进采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治理污染土地,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转型,城市建设也在实施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转变,在城市有机更新、有序改造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保护遗产、盘活遗存方面也取得一些成果,也有一些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交流,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处在探索试点、逐步推开的起步阶段,但业界和社会正在取得更多的共识,相关政策制度和法规也逐步在建立和健全。前不久,住建部印发了《做好既有建筑保护利用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认为既有建筑时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不能简单一拆了之,强调“坚持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理念”。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政府各部门、各行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更大进展。对今后的工作,阐述下自己的观点,以下几项工作特别值得关注:

  1. 开展对工业遗产的普查和建档工作。要组织力量对不同时期的工业遗产进行全面调查和普查,建立全信息档案,这是早晚都要做的基础工作,而且越早越主动。工业遗产的概念很宽泛,是工业化进程中留存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合,是人类智慧和社会文明的一种结晶。《下塔吉尔宪章》所定义的工业遗产范围广泛,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如果不经过普查和建档就难以摸清家底,所以一定要做好工业遗产的普查和建档。

  2. 搞好工业遗产的研究和评估。做好了第一步,我们根据普查结果,从其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方面价值对遗产进行全面的梳理、研究,进行分类、分级的评估,建立工业遗产名录,考虑到面临的任务和困难,可以分批次形成。对于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的工业遗产,也应该建立台账,实施监控。

  3. 做好保护和利用的规划、设计。作为城市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部分,对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做出全面的规划,对重要的区块包括工业联片区、大型厂矿以及重要单项工程,应该按城市设计要求,做出保护和利用设计。提出保护利用方案,将保护利用的理念转化为设计语言和技术手段,做好实施的前期工作,即做好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方案设计。

  4. 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政策和制度,进而上升为法规甚至法律,引导和规范保护、利用的行为,确保我们的规划设计能付诸实施并顺利进行。现在有些非常重要的工业遗存就是在缺乏法规保护的前提下,因决策不当而消失,这些消失的遗产价值不像其他一些事物可以用明显的数字衡量,这个价值通常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制度和法律,我们的遗产保护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5. 加强对工业遗产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对拆除、迁移这方面的管理,尤其是加强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工业遗产任意拆除的管理。这些工业建筑既不违法,也在合理生命周期内,但是被拆除了,需要加强管理,最好的办法是立法,如果国家还没立法,地方可以先做探索。

  6. 加大对工业遗产的宣传力度。目前对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宣传力度比较多,对工业遗产的宣传力度相对来说还很不够。应该调动多种工具,通过举办研讨、论坛、科普、展览活动以及利用平面媒体、视频、网络等多种形式,提升公众对工业遗产价值、保护利用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动员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尊重公众的知情权,重要工业遗产的保护、拆除、利用方案应该广泛听取公众意见。

03案例分享

       上海1933老场坊:原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屠宰场。其立面在当时很新潮,现在也不落伍,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做出非线性结构,非常了不起。建筑内部根据屠宰流程的需要,做出复杂而又漂亮的结构,具有技术之美。在建筑艺术来看,1933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上海没有拆除而是将其改造为综合性的文创基地。屠宰后肉类进行切割、包装的大场所,现在改造为创意空间搞一些艺术展览、商店以及俄罗斯餐厅。

1933老场坊

       上海四行仓库:原来是四个银行用来存放贷款方抵押品而建的储物仓,1937年在此发生了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墙壁上留下的枪炮弹痕清晰可见。由于其重要意义,仓库没有被拆掉,一部分改造为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一部分变为文创园区。当年战斗留下的弹痕被完整保存,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弹痕累累的四行仓库

       上海的远东啤酒厂:由德国人创办,建于1911年,是上海第一家啤酒厂,也曾是远东最大的啤酒工厂,生产“UB”牌啤酒,现在这个啤酒厂改造为精品酒店。当时的发酵车间现在改变为酒吧,灌装和运输空间变成了生态展览馆。建筑内部结构所有调整,外观基本保持原貌。这就说明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利用不必追求都以文创形式。

远东啤酒厂的改造

       挪威奥斯陆水泥大粮食筒仓:已经停用,经过方案征集,改造为大学生公寓。三排筒仓中间的一排经过加楼板,外墙开窗等方式变为走道、卫生间、小厨房等,非常有现代气息。这种粮食筒仓改造国内也有,无锡一个面粉厂改造为图书馆,把装面粉的筒仓改造为书库。而在首钢,西十筒仓经过改造,改建为以人居环境为主题,集产业、休闲、旅游、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创意主题园。现在和国家体育总局合作,作为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冬奥会部分比赛举办地。

挪威奥斯陆粮食筒仓的改造

        上海佘山矿坑改造:位于上海松江佘山的国家风景区,藏匿着一个废弃的采石场深坑,经过几十年的采石,形成一个周长千米、深百米的深坑。当地充分利用深坑的自然环境,极富想象力地建造一座坑内五星级酒店,整个酒店与深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日前刚刚开业,有相当多人来体验。

位于上海松江佘山的矿坑酒店

       加拿大布查特花园(TheButchart Gardens):位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区北边二十一公里的,是在废弃的石灰石矿场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美丽花园。

加拿大布查特花园

       鞍钢拥有众多的工业遗产,大孤山铁矿占地面积10.6平方公里,经过100余年的采掘,目前已形成长宽各1600米,深300余米的亚洲最大人工深坑。上述提到的矿坑改造经验,在停止运行后,也可以尝试改造成为一个非常大的城市综合体,在“城市双修”的大背景下,改善破坏的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好的范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