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宋晟,字景阳,一作景旸 。凤阳府定远县(安徽省定远县)人。明朝初年名将,镇守凉州二十年之久。宋晟早年随父兄投奔红巾军,参与抗元起义,累功至天宁翼元帅、总兵官等职。明朝建立后,他历守江西、大同、陕西等地,并四次出镇凉州,前后长达四十余年,期间屡败北元及西番进犯,“威著西鄙” ,又南下讨平诸苗叛乱。明成祖即位后,宋晟更受倚重,两个儿子分别取成祖之女安成公主、咸宁公主,显赫一时。官至甘肃总兵官、左都督、平羌将军,封西宁侯。永乐五年(1407年),宋晟病逝于凉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追封为宁国公。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宋晟在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随父亲宋朝用、兄长宋国兴前往投奔红巾军,参加抗元起义。次年,宋晟跟随父兄参与攻克濠州(今安徽凤阳)、击败贾鲁的战役。 至正十四年(1354年),又随红巾军将领张天祐攻克五河、泗州、盱眙。次年,宋氏父子再随红巾军大将朱元璋(后来的明太祖)攻取和州,渡江陷采石、太平二地,并跟随攻克溧阳。在进攻集庆路(今江苏南京)的战斗中,宋国兴战死,宋晟于是奉命继承兄长的职位。 一代骁将 至正十六年(1356年),宋晟与宋朝用从攻叛将陈兆先(一作其父陈也先)的水寨,将其攻克,并随克集庆,宋朝用升任广德元帅。次年,宋晟又随宋朝用攻取宣州。此役之后,宋朝用因年老请辞,被改授为天宁翼元帅,留居应天府(原集庆路),不再统兵。此后,宋晟独自随邓愈攻克徽州,受到赏赐。 至正十八年(1358年),宋晟被“召入侍卫”。次年,承袭父职天宁翼元帅。至正二十年(1360年),宋晟受调出征饶州及江西辖下诸郡,将其依次平定。又充任总兵官,率军讨平诸山寨。 抚治各地,威极西域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此年,宋晟率军攻克建宁(今福建北部),并留驻此地。朝廷新定官制,实授宋晟为武德将军、建宁卫正千户。 洪武四年(1371年),宋晟升任怀远将军,成为新设立的建宁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同知。同年冬,他被召还,改调为江西都指挥使。 五年后,宋晟被调至大同府镇守,授官龙虎将军。两年后,又被调至陕西镇守。 宋晟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治军抚民,能做到“不严而肃”。 洪武十二年(1379年),宋晟因罪被降为凉州卫指挥使。 次年,他追击北元兵至白城,俘获众多士兵及马匹。 征战疆场 洪武十七年(1384年),宋朝用病逝,宋晟服丧完毕,再次出镇凉州。 同年五月,宋晟讨伐屡次寇边的西番叛乱首领,直抵亦集乃路,斩杀其首领伊苏尔戬等。又擒获北元海道千户也先帖木儿、国公把都剌赤等人,俘虏和斩杀一万八千人,将他们的首领格布达尔等一百五十人送到京师,挑选其中的精锐一千人补充为部伍,其余择地安置,允许其“耕牧自便”。 朱元璋驿召宋晟回京,再三奖谕,重任其为都指挥使,进升为右军都督佥事,命他回镇凉州。 洪武十九年(1386年),宋晟被召回朝中,升任骠骑将军、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获赐钞币及文绮。父祖三代皆获赠官。事毕后,他仍然返镇凉州。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夏,朱元璋遣使赶赴凉州,赏赐宋晟白金及钞币。至此年秋季,又多次遣使赐其钞币及文绮。次年八月,哈密寇边。宋晟充任总兵官,与都督刘真率军讨伐。哈密离肃州有一千多里。宋晟令军中多备干粮,倍道兼程,乘夜推进到了城下。天亮时,金鼓之声震地,敌人全都股栗战抖,遂攻克此城,生擒哈密王子别儿怯帖木儿、豳王桑里失哥、知院岳山等,杀其国公,俘获一千三百人,将其部落和辎重收缴而归,所获牲畜全部赐予出征将士。从此外族慑服,明朝军威远播至西域。 大明疆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宋晟以总兵官随大将蓝玉出征罕东,巡行至阿真川,土酋哈昝等人逃走。九月,罕西西番率军入侵,蓝玉命宋晟率军将其讨平。之后凯旋班师。 此役,明军共擒斩番军七千五百余人,缴获马二千五百匹、牛羊十万头。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宋晟被调任为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第二年六月,宋晟充任副总兵官,随总兵官周兴出开原,在辽东脑温江遇敌,其酋长西阳哈逃走。明军追至甫答迷城,俘人畜共数千而还。 征战南北,因祸得福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广西帡幪诸寨苗人连结叛乱,宋晟被任为征南右副将军(一作右副总兵官),率师出征,擒斩叛军七千余人。平乱后,宋晟班师回朝。 洪武三十年(1397年),宋晟总领羽林八卫的部队,讨平五开、龙里十三洞苗人的叛乱。 第二年,宋晟出镇开平,随从燕王朱棣(后来的明成祖)出塞,担任左翼。回师后,宋晟又筑万全卫等城,方才回镇。 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宋晟仍然得到重用。建文二年(1400年),建文帝朱允炆因宋晟“威信久著凉州”,于是命他以总兵官的职务再此镇守甘肃。 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举兵南下,而远居河西的宋晟“缓师不进”,并未出兵征讨燕军。朱棣颇为感激,因此在继位后继续命他镇守甘肃。后人因此称他“以缓师得西宁(侯)”。 威震西北,功业未竟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授宋晟为平羌将军、总兵官,命其返回甘肃镇所。 十一月,宋晟谍知帖木儿帝国准备东征,于是奏报朝廷。朱棣命宁夏总兵官何福加强守备。 一代英主明成祖朱棣 永乐三年(1405年)二月,朱棣命宋晟“练士马、谨斥堠、计粮储”,严加守备,防备帖木儿及其盟军入侵。四月,又命工部赐宋晟、何福火药、兵器,以加强军力。 七月,宋晟命人宣示朝廷恩德,成功招降北元平章把都帖木儿(吴允诚)、伦都儿灰(柴秉诚)等部众五千人,并附带马驼牛羊一万六千头,边陲得以安宁 。朱棣降敕奖谕,于十一月命都督徐膺绪、礼部左侍郎赵羾持节前往甘肃,在军中册封宋晟为西宁侯,赐号推诚辅运宣忠效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食禄一千一百石,允许其子孙世袭侯爵(《明史》仅称“世指挥使”,此采《明太宗实录》及《明史·功臣世表》之说 )。 明初西域地图 永乐四年(1406年)二月,朱棣闻知北元鬼力赤、阿鲁台等动向不明,有南侵之意,遂命宋晟练兵修城,以防其入侵。 闰七月,宋晟奏言四事:
朱棣诏令施行后两条建议,并称赞宋晟尽心国事,命有司在凤阳县赐其田宅池塘等产业。 宋晟共四次出镇凉州,前后二十余年,威信远达边陲。朱棣因宋晟是旧臣,且有大将之才,所以专任他以边事,凡有奏请,总是批准。御史弹劾宋晟自专。朱棣说:“任人不专则不能成功,况且大将统制一边,怎能完全拘泥于文法?”即敕令宋晟可以便宜从事。 宋晟曾请入京朝见,朱棣回报说:“如今西北的边务,全部托付给卿。不是朝廷召命,不要总来朝。”。从这里可以看出皇帝对宋晟的充分信任。 在永乐四年(1406年)时,朱棣曾命宋晟经营河西牧地,以及规划出塞方略。 但此事未成,宋晟便于永乐五年七月二日(1407年8月4日)在肃州病逝。朱棣闻讣讯,命有司为其办理丧葬事宜。两年后,公元1408年,宋晟归葬于南京聚宝门外的宋朝用墓旁。 西宁侯宋晟墓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补开国名臣赠谥,宋晟获追封宁国公。 后记 宋晟长期镇守甘肃,战无不胜,声望极高,不仅手中有兵,而且与各部落来往密切,熟悉民族事务,可以算得上是一名杰出的边将。宋晟历经三朝,凭靠自己杰出的军事能力赢得了皇帝的信任。朱棣称赞他的功绩说:“晟虽老,其尽心边事,昼夜不懈于怀绥远人,爱恤士卒,得边将之道。使守边者皆然,朕复何忧。”后世在修明史的时候也称赞他有大将才能——“四镇凉州,威著西鄙。两子尚主,世列彻侯,功名盛矣。“作为将领有如此成就,名垂青史,宋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