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12)各家论温病之阳明温病

 罾事物语 2020-12-01


先君温病笔记(12)

各家论温病之阳明温病

王东海

【原文】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黄连黄芩汤主之;不渴而舌滑者,属湿温。

【注释】温热,燥病也。其呕由于邪热挟秽,扰乱中宫而然,故以黄连、黄芩撤其热,以芳香蒸变化其浊也。

【原文】黄连黄芩汤方

黄连、黄芩、香豉各一钱、郁金钱半。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温二服。

【原文】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邪热在血分,清营汤主之;若滑者,不可与也,当于湿温中求之。

【霖按】舌绛苔黄燥而不可与,虽不滑,须防挟湿,又恐气分之邪未尽。

【汪按】舌绛而中心黄者,当气血两清;纯绛鲜红,急涤心包;中心绛干,两清心胃;尖独干绛,专泄火府;舌绛而光,当濡胃阴;绛而枯痿,急用胶黄(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干绛无色,宜投复脉(此二说属下焦),以上合脉证参详;若舌绛兼有白苔,或黄白相兼,是邪仍在气分;绛有滑苔者,为湿热薰蒸,误用血药滋腻,邪必难解,不可不慎。

【原文】清营汤方

犀角二钱、生地五钱、元参二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

风温有痰者加竹沥、贝母;湿温邪入心包,此方去玄参加丹皮、郁金、石菖蒲。

【原文】阳明斑者,化斑汤主之。

【原文】化斑汤方

生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二钱、玄参二钱、犀角二钱、白粳米一合。

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杯,夜一服。

【注释】此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法也。前人悉以白虎汤作化斑汤者,以其为阳明证也。

阳明主肌肉,斑家遍体皆赤,自内而外,故以石膏清肺胃之热;知母清金保肺,治阳明独胜之热;甘草清热解毒和中;粳米清胃热而保胃液,为阳明燥金之岁谷。本论独加玄参、犀角者,以斑色正赤,本火太过,其变最速,但用白虎燥金之品清肃上焦,恐不胜任,故加玄参启肾经之气上交于肺,金水互生,上下循环,不致泉源暴绝也。犀角咸寒,禀水木火相生之气,为灵异之兽,且阳刚之体,主治白毒虫注,邪鬼瘴气,取其咸寒救肾水以济心火,托斑外出而又败毒辟瘟也。再病至发斑,邪热不但在气而亦在血分也。

【原文】阳明温病,下后疹续出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元参、丹皮主之。

【注释】斑疹用升提则衄,或厥或呛咳或痉厥,壅补则瞀乱。

【霖按】斑多属血分,疹多属气分,斑点大从肌肤而出,故热在胃;疹点小,从血络而出,故热在心。然既从血络而出,本属血分,但邪由气而闭其血,故多属气分。治斑宜凉血为重,治疹宜清气为先,若斑疹互见,则两清气血。

【原文】斑疹阳明证悉具,外出不快,内壅特甚者,调胃承气汤微和之,得通则止,不可令大泄,大泄则内陷。

【霖按】 斑疹色淡红而白者,宜松肌透表;色赤者,宜透营解毒,此气血之分也;有因痰因食,内壅盛外出不快者;宜宣泄者,百中一二,升散不可,例禁攻伐,犹须慎重也。

【原文】阳明温病发痘者,如斑疹法,随其所在而攻之。 

【注释】温毒发痘,如小儿痘疮,或多或少,紫黑者皆秽太盛,疗治失宜而然也,虽不多见,间亦有之,随其所在而攻:谓有表脉浮,用银翘散加生地、丹皮;渴加花粉;毒重加金汁、人中黄;小便短加芩、连之属。脉沉内壅甚者,酌情轻下之。

【原文】阳明温病,杨梅疮者,以上法随其所偏而调之,重加败毒,兼与利湿。(败毒如银翘,利湿则萆薢、土苓之属)。

【原文】阳明温病,不甚渴,腹不满,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侬,必发黄,黄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原文】阳明温病,无汗,或但头汗出,渴欲饮水,腹满舌燥黄,小便不利者,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原文】茵陈蒿汤方

茵陈六钱、栀子、大黄各二钱。

【王按】余向来治时病发黄初起,以藿香二钱,光杏二钱,连翘二钱,赤小豆二钱,秦艽二钱。茯苓二钱,茵陈六钱,陈皮一钱,人曲二钱,腹满加厚朴;口渴加芦根;大便泄加茯苓、猪苓、泽泻;身热加滑石、灯芯、薏仁,黄渐退而相机加入扁豆、白术、谷芽、山药、佛手、饭蒸荷叶以健脾化湿,其余唯见证治证,每每获效。又 寒月可加葱、苏叶,夏月可入滑石。

【原文】 阳明温病无汗,实证未剧,不可下,小便不利,甘苦合化,冬地三黄汤主之。

【注释】大凡小便不通,有责膀胱不开者;有责上游热结者;有责肺气不降者。温病之小便不通,无膀胱不开证,皆上游(小肠)热结与肺气不化而然。小肠火府,故以三黄苦药通之;热结则液干,故以甘寒润之;金受火克,化气维艰,故用麦冬以化之。

【原文】冬地三黄汤方

麦冬八钱、黄连一钱、芦根汁半杯、玄参四钱、黄柏一钱、银花露半杯、细生地四钱、黄芩一钱、甘草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利为度。

【霖按】小便不利而渴者,热在上焦,法当淡渗;小便不利而不渴者,热在下焦,法当苦寒;若屡经汗下,小便不利者,阴竭也,法当育阴,渗利苦燥,又非所宜,审证处方,不可误也。

【原文】温病小便不利,淡渗不可与也,忌五苓八正辈。

【霖按】此温病阴竭之小便不利,不可用淡,若属热结,自当分利。非凡温病之小便不利,皆不可淡渗也。

【原文】温病燥热,欲解燥者,先滋其干,不可纯用苦寒也;服之,反燥甚。

【霖按】冬不藏精之温病,苦寒宜禁,自是确论,即非精亏热炽而苦寒服之不应,亦不当屡用致讥,延续之恣用大黄,误矣。湿热互结之疫证急下,即所以存阴,不可与水亏热炽之温病同日语也。温瘟不分,每多误事。

【原文】阳明温病,下后热退,不可即食,食则必复,周十二时缓缓与服,先食清者,勿令饱;饱则必复,复必重也。

【原文】阳明温病,下后脉静,身不热,舌上津回,十数日不大便,可与益胃、增液辈,断不可与承气也;下后舌苔未尽退,口微渴,面微赤,脉微数,身微热,日浅者,亦与增液辈;日深舌微干者,属下焦复脉法也,勿得轻与承气。轻与者,肺燥而咳,脾滑而泄,热反不除,渴反甚也,百日死。

【陆氏】春温热渴不已,舌光而绛,心悸神迷,此热伤胃阴,宜复脉汤去姜、桂,加石斛、白芍、蔗浆、沙参甘寒以养胃阴也。

【自注】此胃中气液为热耗涸,未成热结实证,当大养胃中气液为主。盖胃为诸脏腑之海,胃中气液竭,则诸脏腑无资,立可延及肝肾阴液涸竭之可能,宜复脉之甘寒守中以复液。

编者按:继《伤寒论方解》之后,《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也已分作三十九条消息全部发送完毕。从今天起,我们将以《先君温病笔记》为题,继续推送由王东海先生整理的他父亲王济生老中医的笔记体遗著《温病综集》。从“伤寒”到“金匮”再到“温病”,王老先生对经典的深刻领悟和悉心诠释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一个底层白发医者对医道的孜孜追求。本公众号特别感谢王东海先生把他的家珍无私分享给大家。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