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ID:hlmyj001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徐芊清 “风月宝鉴”两面可照人,甚至可以哭泣,可以开口说话。正面是美人,背面是骷髅。暗合第八回的“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亦是“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整本红楼梦一直在探究真实与虚幻。刘心武说“《风月宝鉴》是曹雪芹的早期作品,被融入到红楼梦的故事里来。所以和秦可卿死亡时间承接上略有出入。”可是贾瑞的故事跨越两回合,除了塑造凤姐“如蛇”的形象,还有什么作用? 到曹雪芹这个级别的作家,描写人物只要寥寥几笔,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姑娘们的笑相,姑娘们的住处就可以反应姑娘们不同的性格。 所以贾瑞的故事,更重要的目的是引出风月宝鉴。道士介绍风月宝鉴时说它“出自太虚幻境,警幻仙子所制”与“红楼梦”呼应。朱楼富贵如梦易散,风月旖旎引以为鉴。此处隐隐已经点出风月宝鉴和这本书的关系。 到后文里更是明显,贾代儒夫妇毁镜,他们毁坏的方式不是把镜子摔碎,而是“遂命架火来烧”。什么能烧?是书。而此处脂砚斋的夹批已经点明了:“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已经将风月宝鉴和这本书联系在一起。又透露出当时的文字狱。 对于这一段剧情,张公子也有解释,侧重于贾瑞。“你读《红楼梦》,犹如贾瑞看风月宝鉴。贾瑞是全书第一个死的有笔墨人物,就是提醒大家这一点。如果能从中体会从诸行无常、盛极必衰、不过是骷髅,你就悟了。如果你看得乐在其中、流连红粉,就好比贾瑞。最后下场,犹且不觉。” 红楼梦还有一个镜子,是贾宝玉的镜子。 文中多次提及贾宝玉卧室里的镜子。
“石兄迷否”“写镜中景”这两句话古怪。好像透露出一个信息:贾府在是镜子中的。江南与长安,甄府与贾府遥遥对应。而连接两府的媒介是宝玉房里的镜子。第五十六回,是唯一一次明写甄府事迹。
甄府和贾府是完全的一样的。甄宝玉也有个妹妹,也有个宠溺他的老太太,严厉的父亲。另外一处对甄府,镜子着墨较多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次。刘姥姥讲雪中抽柴的故事时,下人报得走水了。
金陵甄家,就是在长安贾家的东南方向。抄检大观园时探春说甄家之前也有抄检大观园的行为,最后落得抄家的下场。如今贾家也来步后尘了。可知那时甄家已经败落了。一段为后回作引,引出了甄家的败落。 刘姥姥那开玩笑说:“大火烧了毛毛虫。”的大火,是否也隐喻贾家的败落呢?而且每次贾府都比甄府慢一拍。抄检大观园时探春还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与前文联系也有贾家将要败落的意思了。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在《襄阳歌四首》中提到:“君不见百足之虫光如虹,雷火烧死枯树中。”引用在这里,再贴切不过。就是那繁盛时的烈火烹油,将贾府烧的支离破碎。连残骸也在“一片白茫茫大地”中不可寻觅。 “假逢真时真亦假”究竟谁是真,谁是假?贾宝玉房里的镜子的作用是什么? 脂砚斋曾说“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这个旁批很有意思,不妨用六耳和悟空来看甄府和贾府。 《西游记》原文中写道:
如来当时的讲经句句又可以对上红楼梦的主旨。立无足境,是方干净。”真假美猴王是“二心”不是二猴,就是说六耳,悟空本是一体。那可否能解释成甄府和贾府本是一体呢? 说这两大段话,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甄府贾府是一体的,贾府是甄府镜子中的幻象,而甄府的一切,是在现实中的。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文中渲染出甄府的兴盛,却不写甄府和王史薛家有交往,甚至与贾家的交往都是写得极少。贾府的时间整个比甄府慢一拍,贾府的一切都与甄府一模一样,那是因为贾府是甄府的倒影。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贾宝玉灯谜是写镜子:“南面而座,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其他姐妹的灯谜都是她们的结局,那么宝玉的结局是镜子,因为他的一生早就完了。他沿着旧路往前走,耽于女儿口上的胭脂,女儿水似的温柔。等贾家败落时,他的无力,他的不舍,与放不下风月宝鉴的贾瑞何异? 镜子的回光那一瞬,刹那的明艳,然后迅速归于黑暗。一别青春鉴,回光照华发。原来是梦,一场早就完了的胭脂色的梦。 雅物 ·红楼梦研究 热/卖/推/荐 喜鹊梅花·春喜上眉梢 双鱼戏莲·年年有鱼 黛玉原是草胎木质 宝玉也只是一块顽石 长按购买 |
|
来自: 昵称37581541 > 《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