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关于老舍婚姻事件的这篇报道,我想谈几点看法(参考文章见文末网址): 1,人这个生命体与一切生命体一样,对它来说,对自身有一个渴望得到最舒适感觉的生命索求。因为生命体,它自身的一种特殊结构,都有自身特殊的舒服体验,每一个人都不一样,都有其特殊性,谁也替代不了谁。基因研究专家说,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千分之一的基因构成的不同。所以使人在外形外貌,性格脾气,习惯爱好等等等等都有独特的个性差异。这些差异形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愉悦快感的独特感受。 2,爱情是人的自身舒服感觉索求的许多索求中的之一。因为爱情直接与生命的繁殖捆绑在一起。生命繁殖是生命中最重要必要的一个功能。爱情是这个重要必要功能延伸而产生的渴求。爱情它的基础在于性欲的支撑。性欲不一定等于爱情,但是爱情通常都建立在性欲基础上。当然,爱情是体现全身心的愉悦,不单单是性欲带来的愉悦。要得到全身心的愉悦,其中性欲带来的愉悦是决定性的,是生命体本质决定的。也是生命体带给自身最大愉悦的天然本能的存在。 3,婚姻是寻求和达到这个愉悦的形式和手段。但却并非是得到这个愉悦的必定固定形式。形成这个固定形式,一夫一妻配偶制的婚姻制度,在于人这生命体还具有的情感因素。这个情感因素会产生对配偶以及对下一代同样的爱欲。与爱情的爱欲一样具有愉悦感,形成了一夫一妻家庭构成的粘合性。这个粘合性被社会共识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道德观念。背叛婚姻似乎是道德的丑恶。所以从封建社会以来,在社会的观念中离婚似乎是可耻的行为。以至于使一些有感情痛苦的家庭只能使自己痛苦一辈子。 4,又要回到人的本性这点上来。婚姻是因爱欲而粘合,但是婚姻并非肯定一定是爱欲。爱欲是体现个人的特殊体验。每个人的爱欲都有其特殊性,没有一个绝对统一模式,只有相对统一模式。性欲可以有一个普遍配对性,只要是异性一般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愉悦感,但是爱欲却很难。爱欲具有非常特殊的差别性。并非随便二个异性在一起都可以得到爱欲。在许多情况下,一般的夫妻家庭,性欲往往替代了爱欲,维持了婚姻的存在。可是爱欲的婚姻因难于寻找配对,因爱情而成立的家庭要大大少于组合凑合的婚姻,这是很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爱情现象在社会的认同中成为非常珍贵的现象。特别在不容易独立生存的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凑合一桩婚姻还是非常不容易被得到,更不要说容易得到一桩爱情的婚姻。 5,但是生命的本性又决定,生命自身的动力驱动,对爱欲或爱情的追求必然是最大的动力驱动,这具有生命的本性特征。组合凑合的婚姻对寻找爱欲的压抑,只不过因理智对自身的压抑。一旦有驱动的合适机会,爱欲驱动就会成为它决断的行为结果。这个结果并非一定是违背道德。古今中外对历史上爱情故事的推崇肯定和同情,是表达了民众对爱欲渴望追求的普遍认同观念。中国的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就是一个例证。在这个观念下,维持一定终身的婚姻不一定就是道德。当然滥定婚姻的德性往往要被认定为不道德。 6,因为每个人对自身愉悦感的特殊差异性,二个因组合凑合形成的婚姻异性,要成为爱欲的婚姻一般都是很难。就如我看到的一个报道,说在国外有一个留学生,租住在一对老头老太的出租屋里,因晚上回家声音大了点,或者用厠忘了翻马桶盖板,老头老太就对租客产生抵触。在愉悦感觉不同的需求里,这些行为就会成为抵触反感。如果在自身所属空间范围里,这些行为就会是个人的习惯,他人是无权干涉。个人的习惯爱好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相互生活在一个空间的不同个人,相互只能迁求容纳,而不能采用强求一致的苛求。一个不喜欢香水的人和另一个不喜欢听音乐的人生活在一起,谁也不能强求排斥对方必须要服从自己的习惯。但是愉悦感的追求又会使双方容易非常排斥对方。这种有差别的愉悦感,在不能容纳对方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自身独立空间,而不是非要勉强痛苦地凑合生活在一起。所以现代人寻求空间隔离的独立性,变成普遍的需求模式。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处。这是解决因个性特殊不同,寻求相互和谐相处形成的社会模式。所以租客他可以搬走,夫妻在万不得已下,离婚对双方来说或许是最好解脱。 7,婚姻的构成,原本是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是决定于个人意愿的选择。双方对对方没有任何可以强迫。正因为这点,现代的进步的婚姻都是建立在结婚自由,离婚也自由的基础上。这就是充分体现符合生命本性的人性化的结果。之所以婚姻还要受到一定的法律约束,这是婚姻给双方带来必要责任的约束。只要这些约束双方都能合理承担,然后给与双方婚姻自由,这种进步的方式形成进步的观念,可以做到对双方都是公正合理。这样使社会每个个人最大限度都可以追求到有最大愉悦感的人生幸福。寻求到真正的爱情。这才是最道德最人性的婚姻方式。 8,用这个观点我们去衡量老舍的婚姻故事,和社会上形形式式的婚姻事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理智的认识。或许老舍的悲剧在当今时代一般就不会发生。让社会上更多人可以追求到他们的真正爱情。确立合理的婚姻原则,是为了让社会人们的幸福指数达到最理想化程度,以使社会成为最理想化的和谐社会。 宏土地原创 写于20190908 参考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xapD6KUMj3ie7cdcdQOXR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