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6年2月,经过长征后刚刚落脚陕北的红军重新整装出发,东渡黄河,开始了以阎锡山为主要作战对象的东征战役。此前,由于陕北地瘠民贫,红军在兵源、补给、武器装备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此番进入山西后,开始大量筹措钱粮、征集物资。 ![]() 筹款30余万元 红军东征进入山西后,真正见识了封建大地主是个什么样子。在陕北,一说起地主来,往往说他家有多少孔石窑,多少垧地,多少群羊。而在山西,尤其是富庶的汾河流域,除土地、羊群以外,有的地主宅第连云,几乎占半拉村子;有的地主有多少套大车,养着几十匹一色骡马,连一匹杂色的也没有。 红军在这一帯发动群众,很快了解了山西人存钱的习惯,学会了敲打地面听声响判断窖藏所在地的方法,将地主藏在地下的金银财宝大批没收,除了分给当地贫苦群众,也充实了红军的军费。东征期间,红军先后共筹款30万元,获得了大批棉布、粮食等物资。 ![]() 扩充数千兵源 红军由陕北进入山西,算是进入了一个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距离北平天津比较近,山西太原等地流入的抗日救亡报刊杂志不少,红军大量收集后以此为基础运用各种方式唤起民众。针对乡村群众不识字的特点,红军组建剧社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宣传形式,受到了热烈欢迎,许多农村群众报名参军,大大充实了红军队伍。 红军的抗日宣传和扩军行动被当时的一些报刊所报道。其中《红色中华》报称:“东征在晋开辟了大块苏区,发动和领导群众开展打到汉奸卖国贼及组织义勇军的活动,每日均有不少群众参加红军。”在东征的75天里,红军除歼灭晋绥军17000余人,补充不少俘虏兵以外,还招收新兵7000余人,并在20多个乡、村组建了地方游击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