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 | 無石不秀,無蒲不雅

 船舰锚 2019-09-08

菖蒲

——

前 记

《石菖蒲》

宋·曾几

窗明几净室空虚,

尽道幽人一事无。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阡陌纵横,山川灵秀。
这是无数文人骚客艳羡的生活境界,
明书《长物志》开篇直叙:
居山水间者为上,
陶公著文乃其君子志趣使然,
后世之人则将他们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付诸实践,
营造其理想的居住环境。

当君子无法寄情山野,

便在闹市择善而居,

情感世界、

生活趣味、

审美理念,

皆化作一室之雅,

室内的诸般细节,

都成为审美理想的载体。




一壶茶、
一缕香、
一床琴、
一菖蒲,
乃文人雅士最爱。
其中,
菖蒲以其
“耐苦寒,安淡泊”、
“不假日色,
不资寸土,
清逸俊秀,
挺拔如碧,
具山林之气,
无富贵之态。”
的特点脱颖而出。

唐宋时期,
文人将庭园中的菖蒲缩入案上山水,
莳幽石,
侣清泉,
但借一抹青碧。

好雅者,
须存古,
小斋之中,
幽袅之时,
对一盆细草菖蒲,
倒是有一丝孤清的古意,
似乎有那么一瞬可以与古人心意相通。
汲泉承露养菖蒲,
古人将这种植物奉为君子,
案头清供,
欣赏菖蒲的幽姿,
更看重菖蒲高洁的品性。

古人云:
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
此为静品,
此为寿品,
玩者珍惜,
维以观德。
菖蒲极爱清水,
生长在溪涧之中,
生根于白石之上,
有山林之气。

菖蒲又名溪荪,
即溪边香草,
很有幽致。
风和日丽,
白云报幽石,
满目苍翠,
山间云雾缭绕,
少有行人。
溪水泠泠处,
有菖蒲如青玉。
苍苔点点如画,
菖蒲枕石漱流,
水气弥漫,
清气扑鼻。
弄香草,
移石盆,
佐以苍石,
清泉,
案上幽绿名目,
寒碧入心,
怡然不已。


菖蒲四时皆宜,
正合幽人素心,
宜明几幽窗,
宜雨入翠微,
宜雪夜谈禅,
宜月沉碧梧,
宜帘影悄静,
细叶淡写,
室如芝兰,
清气淡而袅,
薄薄的一层,
朦胧地拂上心头。

宋代是菖蒲盆景兴盛的年代,
文人极爱这种碧绿的香草,
苏轼、陆游等文豪更是“蒲痴”。
蒲草本无心,
人可附之魂。
这样一株貌不惊人的野草,
为何能讨天下文人墨客之喜欢?
大概有如下几点:

非岁月不可

文人理想中菖蒲的样子,
是“短、细、密”,
想要养成如此,
没得任何办法,
只能天天照看,
然后等待。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说,
“欲其苗苍翠藩衍,非岁月不可。”
只清水也可



苏轼很喜欢菖蒲。
他在《石菖蒲赞》里说,
那些在石头上生长的草木,
大多数的根茎必须还得有些许土来附着,
“惟石菖蒲,
并石取之,
濯去泥土,
渍以清水,
置盆中,
可数十年不枯。”
菖蒲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不依尘土,
点水可活,
历冬不死。
文人喜欢它洁净,
不很起眼,
却“伍清泉,侣白石”,
是有好品质的草。
虽是寻常物,也需仔细寻

菖蒲不是稀罕物,
溪边山涧或陡峭石壁,
能常见。
却也不易得,
需留一份心去寻得,
攀岩涉水或行于漫漫道。
所以喜欢梅尧臣的一个诗,
说,
薄暮得菖蒲,
犹胜竟日无——
一天下来,
日暮已向晚,
方采得来,
多珍惜的事。
也如王安石经天柱山,
“沿崖涉涧三十里”,
才从石头上寻得了的那几株。

不逢知己不开花

金农谓菖蒲“不逢知己不开花”,
可见菖蒲少花,
一旦开花,
是很惊奇的事情。
苏辙蓄有一盆菖蒲多年,
忽开花八九多,
人以为瑞,
苏辙即写诗吟咏:

石贫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韮叶铺。
世说华开难值偶,天将寿考报勤劬。
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
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苏轼立即写诗唱和:

春荑夏英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
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籋霜须。


修心养性之“闲趣”

文震亨《长物志》有载:
花有四雅,
兰花淡雅,
菊花高雅,
水仙素雅,
菖蒲清雅。
四雅当中,
唯菖蒲能小隐于野、
大隐于市,
故被骚人墨客誉为“天下第一雅”。




一颗菖蒲,
小到指尖雅玩,
大到庭院摆设。
无论大与小,
都为人们“植”起了一个天地,
让人静心、
养心、
舒心。

菖蒲虽是文人雅物,
但现代社会里不仅仅是文人在“玩”,
更是现代人崇尚文雅生活的一种方式。



马未都曾说过:
人生有三个阶段,
年轻时趋利,
中年趋名。
到了有名有利了,
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
菖蒲,传递给人们的是内心的宁静。
马先生所说的三个阶段,
都可由菖蒲来伴随。
无论是你趋利、
趋名还是安放灵魂阶段,
都需要静静的思考,
雅静的环境与天地,
是人生当中任何阶段都所需要的一个天地。
植起菖蒲,
回归自身的雅静天地,
也能更好的促进自身成长。

静赏菖蒲时,
内心是放空的,
是留给自己“一片”宁静的内心世界。
菖蒲所带来的这种内心“独白”,
是在这纷繁复杂世界中难得的“净地”,
也是一种安放灵魂的归宿。
 

秋高气爽,
满目金黄,
几抹翠色,
不扰清净。
一个人独坐,
它是无言的知己。
三五好友品茗赏蒲,
更具人间难得的清欢。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