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有一个梦想

 江山携手 2019-09-08

在一次讲座后的互动交流中,我无意中与老师们谈到了梦想,并建议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应该拥有一个关于教育的梦想。有老师说:“梦想这个词似乎过于虚幻和空洞,现在很少会有人再提及它。我倒是觉得可以像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的故事那样,只是去关注那些当下的小目标就可以了。”

这位老师说的故事我也曾经听说过,大意是:名不见经传的马拉松选手选手山田本一连续两次获得世界冠军。记者请他谈经验。山田本一回答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跑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过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许多小目标,被我一段一段地轻松地跑完了。”

这个故事常常被用来解读“关注当下”的重要性,所以才会有老师拿它来质疑梦想的意义。我倒是觉得,对于被分解的一个个小目标来说,40多公里赛程尽头的马拉松世界冠军就是选手们的一个梦想。没有这个梦想,就没有40多公里赛程所确定的路线,选手们也就没有奔跑的方向。也就是说,梦想虽然遥远,却可以给人以前行的指引,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去到哪里。至于山田本一的“目标分解、逐个解决”,则是一个人实现梦想的方法,这与一个人需要梦想并不矛盾,反倒是更加强调了梦想的重要性。

其实,于梦想而言,其意义并非仅是像灯塔一样指引方向,它还可以让人在成长过程中具有不一样的行动意志。这其中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去思考。

其一,一个有梦想的人不会被现实中的小障碍拦住行走的步伐。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从踏上教育岗位开始,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小困惑,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事。这些小困惑和麻烦事,无时无刻不在牵绊着老师们年轻而又脆弱的内心,让人不由得对教育心生厌倦,对成长萌生惧意。有时候,造成一个优秀教师职业倦怠的,未必是多么重大的灾难,也未必是多么严重的挫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委屈、小误解、小失败,极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腐蚀掉一个人成长的愿望,从而导致人生的失败。有个段子说:人在低处,看到的都是垃圾;人在高处,看到的都是风景。如此,梦想就是可以让人站到高处的那种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忽略掉那些应该被忽略的人生之憾。

其二,一个有梦想的人不会被眼前的小利所驱使。我们身边不乏一些本可以变得更加优秀的老师,他们往往在某一个方向上往小有成就。比如课讲得好,拿到过县里、市里的优质课奖励;比如班级管理有特色,获得过各级各类的表彰奖励,等等。诸如此类的教师,如果能够在自己的特长领域里更进一步,能够静下心来钻研业务,一定可以在专业发展上走得更远。但是,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会把持不住自己的内心。看看别人在学校里当了小领导,就觉得自己也应该去混个一官半职;看到别人兼职家教赚了大钱,觉得自己不去挣点钱就对不起自己的小名气……如此,心不静了,没有心思再去钻研业务,也没有心情再去研究专业,也随波逐流地去争取那些眼前的小利益、小获得,从而荒废了研究的能力和前行的动力。而一个有梦想的人,绝不会为一时的小利所趋,他一定会把视野与胸怀放得很远,一定会把成功定义得很辽阔,然后孜孜不倦地去努力、去争取、去奋斗。

我一直在想,梦想应该是有侵略性的,不是占据了你的内心,就是主导了你的胸怀。所以,它才可以驱使着你,让你始终不得松懈,始终不敢放弃,始终不能停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