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组织结构图,你的痛我懂

 么么她爹 2019-09-08

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翻翻教科书,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与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组织结构的理论基础是组织设计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而加以研究。

看完概念还是有点懵,好像是说了句大白话,又好像是什么都没讲。为什么组织结构设计这么难,为了学了理论还只是会画几条线几个矩形,画出来总觉得心虚,不敢拿给BOSS看。从笔者个人经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没有领悟到组织结构图的本质是什么。概念说组织结构是内部分工与协作的形式,看起来仍然抽象。换个解释,组织结构是企业的权责和信息传递路线图。也就是说,从上到下看,塔顶的BOSS位高权重,发号施令,发布任务,他不可能一人完成,于是就通过各个层级和岗位去分工完成,任务传达到哪里,权力和责任就分解到了哪里,老板到部门,部门再到岗位,岗位再到具体的个人,权责通过这个组织架构层层传递,最后调动了整个组织。同样的从下到上,基层任务执行情况和结构通过组织结构再一层层传递到塔尖。所有的信息传递,都需要你为他建立正确的传递结构和渠道。这就是组织架构。

2、不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不要不服,很多HR只能看到自身的岗位,最多也就是部门层面,对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没有一个整体概念。比如做招聘,看到只是一个个招聘计划中的岗位,按照用人部门要求招人,至于这些岗位之间有没有联系,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这种认知,让你画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无疑是无米下锅了。

3、不了解公司的权责路线。一个生产型企业的高层,可能会有这样几个角色,总经理一名、副总经理若干。总经理不用多想了,权力最大,主持全盘工作。副总经理可能会分专业来设置,比如生产副总、市场副总、技术副总、综合管理副总等等。这个分工就是高层的权责分工。也许到这里你还很清楚,但再往下看,哪个副总分管哪些部门,部门定位和授权是什么,一级一级的权责和信息如何传递,你都清楚吗。如果不清楚,画不出组织结构图,是你自己的理所当然。

4、不知道业务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支持。这是与业务发展动态相关的问题,组织结构在很多程度上是为了保证业务的高效实现。如果平时不关注业务战略和布局,发展重点和最新动态,你可能画得出组织结构图,但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以上四点如有中招,请自觉闭门思过。

------------------------------分割线-------------------------------

知道难点和痛点,还不够。继续来点理论,组织结构图一般包含哪些类型?常见的类型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式和复合式。至于每种组织结构图的内容和特点,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简单来说说,从直线制到后面的类型,对应的组织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规模从小到大情况。主要弄清两个概念,直线和职能,直线就是直接管理关系,职能就是通过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进行间接管理。具体来设计的时候,要能够清楚的指导这几种组织结构图的画法和原理。

论组织结构图的适配,主要考虑四种影响因素。分别是企业环境、企业规模、战略目标、信息传递。企业环境主要影响职权划分和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为了保证灵活应变,需要加大分权力度和基层组织的动态性。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是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也相对集权和稳定。企业规模大,管理工作量大,组织结构层级和内部机构也较多,规模小则管理工作量小,内部机构也较精简。企业战略目标与组织结构设计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但组织结构是由企业战略决定的。另外,组织结构要能够保证信息有效获取和传递,保证信息传输全面、及时。

------------------------------分割线-------------------------------

说了这么多理论,其实就是为真正下手设计组织结构的时候,做好铺垫和准备。熟悉几种组织结构的类型,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影响,才能保证扎实的专业的基础和坚定工作的信心。扫除了专业的障碍,下面可以大显身手了。设计组织结构抓住技术核心和关键步骤,让你和企业经营管理一起飞翔。

一、设计前的一般准备

设计组织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生产和创新。进行生产之前,先要准备好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等。组织结构的原材料是什么,怎么来?主要包括三类:工作岗位说明书、管理体系图和业务流程图。说白了就是要了解岗位职责和分工,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都有哪些职责,怎么分工的。管理体系图就是权力和职责,从上到下是如何分配的,互相之间的管理和联系网络。还要掌握业务开展的流程,部门与部门之间是有哪些联系,每个部门的核心职能是什么,如何在互相支撑下完成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有的企业内部管理不够规范,或初创或新设立公司,不具备这些全面的原始信息,收集起来难度会大些。但从这三个方面去做,也是可行的。

组织结构图的生产设备是什么?最简单就是纸和笔,画出来。不过因为传播和使用的需要,这些企业管理文件都要转化为电子文件版本。所以画出来,还要转化为电子文档。随着办公软件的开发,有很多专门的画图软件,可以更加便利的绘图。除了WORD和EXCEL之外,还要掌握1-2种绘图软件,我习惯使用VISIO或亿图,都是工具性比较强的软件。作为我个人来说,介入传统和现代之间。有的时候面对电脑没有灵感,手中有纸笔才有感觉,所以会先在纸上绘制草图,然后再用绘图软件进行展示和优化。

二、战略与经营管理模式明确

组织结构图是战略的意志体现,是经营模式的另一种描绘。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弄明白这两件事。企业战略的集中类型与适合的组织结构图类型,在行业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适合采取简单的结构,扩大地区需要建立分支机构和职能,纵向整合后需要对对应产业成立事业部,多种经营模式则可采用矩阵式结构来解决总部对多种模式的管理。

经营模式从控股程度和财务核算模式来看,可以根据控制程度不同而采取强化或放权的管理方式,放权程度不同,组织结构图的机构设置也截然不同。比如,某下属产业分公司为承包制,总部只关注结果和投资回报,在整个管理组织中,结构就较简单。管理模式方面,管理层级多则结构复杂,层级少则相对简单。如强化总部集权,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层级则大大减少。90年代的通用曾经将十几级的管理层级削减到从CEO到基层员工不超过三级,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是确定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和企业自我管理的程度,然后确定组织结构图的主线和方向。

三、职权关系明确

职权包含职责和权力两个方面,职权要对等平衡。不同岗位的所赋予的职权在工作中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组织内部的职权关系。职权关系是一种现实存在。体现在总经理的发号施令中,也体现在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安排中,也体现在某岗位员工执行工作所需承担的职责中。组织结构图的价值之一就是让权力按照路线顺利的行走,让职责相互挂钩和关联。

大企业从岗位职责和管理关系图里去挖出这种职权关系。中小企业则请老板拍板,再去与一些核心关键岗位人员交流交流。这样就能够了解老板对下属的授权和分工,下属对于权责分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就能够把握权责关系的主线,才好去继续设计下层组织。职权关系在实际设计中,较为敏感,一定要和BOSS确认清楚,否则碰上高压线就直接回家吧。比如说,某企业有数名副总,有的是实职,有的是虚职,如果组织结构中混淆了搞反了,就属于严重的失误。所以,权责关系从专业要求和实际职场政治角度来看,都马虎不得。

四、组织分级与有效管理幅度

组织设计进入实质的阶段,做好分层分级,掌握好管理幅度。再小的企业也有两个层级:老板和员工。一般来讲,有一定规模的独立法人企业,在层级上包含企业第一负责人(CEO),公司经营管理层(各专业副总等高层管理人员),部门层面和各级岗位。每个层级的授权和分工不同,定位不同,在组织结构中的作用和价值不同。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知识和经验是有局限的,管理下属的数量也有一定的有效性范围。要遵循这个客观的事实,在设计组织结构的时候,要注意有效管理幅度的问题。组织过于庞大,人员规模过大的时候,需要通过增加管理层次在有效控制管理幅度。比如说,生产部门有员工500人,生产经理一个人肯定管不了这么多人,下设不同的车间5个,每个车间100人,每个车间设主任一名,每个主任下面设班长5名,每名班长管理20人。这样通过经理、主任和班长三个层次分化,实现管理幅度的有效控制。

五、机构的精炼与职能的全面

组织结构的设计要注意内部机构的精简,不要重复设置,不设置没有核心职能的部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企业从创业到发展期,开始时财务、行政、人事放在一个部门,部门名称综合管理部。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分工的细化要求组织结构调整,综合管理部拆分为财务部和行政人事部,但同时设立一个企业管理部,企业管理部是为了强化企业的内部协作,具有行政和经营方面的职能。实施后才发现,企业管理部与各部门摩擦和冲突越来越多,业务重叠打架,造成了内耗,根本没有起到综合协作的作用。所以在设计组织结构的时候要注意结构精简的原则。同时,又要注意内部管理职能的全面,保证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对口部门负责。企业中有运动员,也要有裁判员,有授权就应该有监督,所以要考虑职能的完整性。比如在一些大型企业中设置审计部门,作为部门间工作纠纷的调解和公正部门,作为企业廉洁工作的监督部门。

最后,再交待一点,组织结构的设计是动态管理工作,组织结构图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需要不断的调整更新,以满足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