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青藏高原者得天下

 dawn的图书馆 2019-09-08

秦川自古帝王乡

得青藏高原者得天下

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这是《史记·高祖本纪》里的一段话,“高屋建瓴”一词由来于此。瓴乃盛水的瓶子,从屋顶之上泄水,可见其居高临下的气势。秦国内有富饶的八百里秦川,南有秦岭大巴山,据崤山和函谷关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有毛乌素沙漠,东有黄河和吕梁山,西部有六盘山;秦都咸阳处于一个天然襁褓之中,出可逐鹿中原,问鼎天下,退可养精蓄锐,独善其身。得天下必须要有得天下的本钱啊!

南宋时王阮在《义丰文集》里也有一段话:

古者立国,必有所恃,谋国之要,必负其所恃之地。秦有函谷,蜀有剑阁,魏有成皋,赵有井陉,燕有飞狐,而吴有长江,皆其所恃以为国也。今东南王气,钟在建业,长江千里,控扼所会,辍而弗顾,退守幽深之地,若将终身焉,如是而曰谋国,果得为善谋乎?且夫战者以地为本,湖山回环,孰与乎龙盘虎踞之雄?

可惜南宋的统治者没有听进去,依旧在临安苟且偷生。临安,临安,临时安置而已,结果竟“临时安置”长达一百多年。在这临时偷安的环境里产生僵化的宋明理学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一个人没有勇气改变外部环境,也就只能“折磨”自己了。

刘邦则不然,对田肯言听计从。他先稳定关中,以此为根据地,以高屋建瓴之气势与项羽在中原争霸,最终建立了大汉江山。有句歌词唱得好:“秦川自古帝王乡。”不管是咸阳还是延安,都有定鼎天下的气魄,两千年前的田肯所言不虚啊!

据“形胜之地”而得天下,古往今来,屡见不鲜。

得青藏高原者得天下

傲视群雄的吐蕃

隋唐帝国算是自秦汉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之极盛吧。隋炀帝曾在甘肃张掖的焉支山搞过一个“峰会”,西域二十几国都派了“代表团”参加,可谓风光一时。到了唐朝的高宗时期,中国的版图继续向西扩展,大唐牢牢占据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伊犁河流域,控制了俄属突厥斯坦的西突厥部落及原属突厥人统治的位于河中地区、吐火罗和阿富汗的许多城邦,疆域之大可谓空前。

唐高宗龙朔年间的疆域是唐王朝时疆域之最大,东到大海,西到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地区,北到蒙古和贝加尔湖,南到南海。可惜只有西南一角尚未臣服,这一角就是青藏高原上的吐蕃。

这个吐蕃没少给大唐找麻烦,其据“形胜之地”,往北可以切断大唐和西域诸国的联系,威胁安西四镇;向东可下四川和云南,拉拢南诏国。搞得唐太宗都没脾气,不得已使出和亲的手段,将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这文成公主真是厉害,也不怕高原反应。那时可没有什么制氧设备,为了大唐的福祉,她也是拼了。

唐朝时著名画家阎立本画了一幅画:《步辇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描绘的就是松赞干布派使臣禄东赞到长安觐见唐太宗要求和亲时的场景。此事发生在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和亲虽是好事一桩,但是为了此次和亲,背后可是刀光剑影。虽不是为财礼钱,但关乎面子。

(贞观)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筑馆河源王之国。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自褫毡罽,袭纨绡,为华风。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

化干戈为玉帛总是好事。不过,文成公主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后还有金城公主,名字叫李奴奴,其乃唐中宗养女。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吐蕃赞普遣使请婚,中宗许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春,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入藏。

“(天宝六年丁亥,公元747年)吐蕃以女妻小勃律王,及其旁二十余国,皆附吐蕃,贡献不入,前后节度使讨之,皆不能克。”这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事情。吐蕃也学着唐朝样,使出了和亲的手段,将公主强嫁给西域的小勃律王。听说过有强娶美女的,有听说过强嫁姑娘的吗?小勃律在什么地方呢,让唐王朝如此牵挂?它就在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你看今天印度与巴基斯坦为克什米尔争得你死我活,就大概知道它的战略地位有多么重要了。唐玄宗先后派了三任安西节度使,即田仁琬、盖嘉运和夫蒙灵察去讨伐,皆无功而返,最后派了高仙芝才平了叛乱。“制以仙芝为行营节度使,将万骑讨之……八月,仙芝虏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而还。”

(天宝八年己丑,公元749年)上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帅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益以朔方、河东兵,凡六万三千,攻吐蕃石堡城。其城三面险绝,惟一径可上,吐蕃但以数百人守之,多贮粮食,积檑木及石,唐兵前后屡攻之,不能克。翰进攻数日不拔,召裨将高秀岩、张守瑜,欲斩之,二人请三日期可克;如期拔之,获吐蕃铁刃悉诺罗等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顷之,翰又遣兵于赤岭西开屯田,以谪卒二千戍龙驹岛;冬冰合,吐蕃大集,戍者尽没。

公元749年,唐朝与吐蕃又在今青海湟源县的石堡城进行惨烈的争夺战,唐朝付出了数万人的代价才拿下了战略要地石堡城。唐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哥舒歌》,唐·西鄙人)就是盛赞哥舒翰对吐蕃之战的。可是这一胜利的成果并不能持久,只要吐蕃王朝还在,威胁就无时无刻不在。

得青藏高原者得天下

公元751年,高仙芝孤军深入,在怛逻斯之战中败于大食(阿拉伯帝国)。怛逻斯位于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塔拉兹,临近今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边界,距离唐都长安近万里之遥。彼时地球上最大的两大帝国在此地只是擦了一点火花就各自罢兵回营了,据说被俘的唐朝士兵把造纸术带到了中亚。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势力退出了西域,小勃律及周围地区再次臣服于吐蕃。

唐兴,四夷有弗率者,皆利兵移之,蹙其牙,犁其廷而后已。惟吐蕃、回鹘号强雄,为中国患最久。

吐蕃王朝虽然于公元842年分崩离析,但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政权真正纳入中原王朝还要等到五百年后的明王朝。不过那时还是朝贡关系,只是承接了元朝与西藏的关系而已。真正融为一体是清朝时候的事了,清王朝以满、蒙、回、藏四族为建国之基,采取宗教和民族融合的政策,本意是防范中原汉人,客观上却促进了各主要民族的融合,特别是把中原政治势力扩张到了世界屋脊。这份功劳要算到清朝头上。

南诏&大理

南诏处于西南边陲,紧挨着吐蕃王朝,是唐王朝和吐蕃争相拉拢的势力。南诏北部和东部有金沙江和大渡河做天然屏障,西部有怒江和澜沧江做天然屏障,天然的形胜之地也。唐朝天宝年间,唐军征伐南诏,南诏向吐蕃求援,吐蕃和南诏联军大败唐军于洱海地区。

《新唐书》记载如下:

鲜于仲通领剑南节度使,卞忿少方略。故事,南诏尝与妻子谒都督,过云南,太守张虔陀私之,多所求丐,閤罗凤不应。虔陀数诟靳之,阴表其罪,由是忿怨,反,发兵攻虔陀,杀之,取姚州及小夷州凡三十二。明年,仲通自将出戎、巂州,分二道进次曲州、靖州。閤罗凤遣使者谢罪,愿还所虏,得自新,且城姚州;如不听,则归命吐蕃,恐云南非唐有。仲通怒,囚使者,进薄白厓城,大败引还。閤罗凤敛战胔,筑京观,遂北臣吐蕃,吐蕃以为弟。夷谓弟“钟”,故称“赞普钟”,给金印,号“东帝”。揭碑国门,明不得已而叛,尝曰:“我上世世奉中国,累封赏,后嗣容归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会杨国忠以剑南节度当国,乃调天下兵凡十万,使侍御史李宓讨之,辇饷者尚不在。涉海而疫死相踵于道,宓败于大和城,死者十八。

唐军在天宝战争中接连惨败,丞相杨国忠却不断向唐玄宗报捷。第一次征伐南诏的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全军覆没,只身一人逃回长安,没被治罪,反而被高升为长安京兆尹,相当于从四川省省长升为首都的市长。

三次征伐,唐军损兵折将二十万人,无功而返。南诏国王閤罗凤诏曰:“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亡大礼。”遂收亡将等尸,祭而葬之,以存恩旧。

这就是今天大理的“大唐天宝阵亡战士冢”。明代万历云南副总兵,在万历朝鲜战争中建立功勋的邓子龙将军曾路过此“万人冢”,颇有感触,留下笔墨:

得青藏高原者得天下

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

南诏叛唐表面上是杨国忠祸国乱政,地方骄兵悍将无端挑衅所致,但以唐玄宗的聪明,不可能被属下一骗再骗。一举拿下云贵高原这块形胜之地,形成对吐蕃的孤立之势,恐怕才是他的主要考量。只可惜方法不对,南辕北辙,原本亲近大唐的南诏自此与大唐若即若离,时好时坏。

天宝之战不仅暴露了唐王朝外强中干的本质,将南诏推向了吐蕃的怀抱,而且成了其后“安史之乱”的导火索。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理由起兵反唐,唐王朝开始了八年的“安史之乱”,自此由盛转衰。

明皇一日杀三庶人,昏蔽甚矣。呜呼!父子不相信,而远治閤罗凤之罪,士死十万,当时冤之。……汉亡于董卓,而兵兆于冀州;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远在西南边陲洱海边的一只小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千里之外的长安城里竟然起了风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前奏结束,大剧登场。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山西太原人王全斌率大军灭后蜀,想趁势攻取云南。赵匡胤以镇纸用的玉斧在地图上指着大渡河说:鉴于唐朝天宝之战,大渡河以西非我们所有啊!

自全斌等发京师至昶降,才六十六日,凡得州四十六,县二百四十,户五十三万四千二十九。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直到公元1252年的冬天,忽必烈率大军渡过大渡河和金沙江,攻陷了大理国,云贵高原才终于纳入版图。

冬十月丙午,过大渡河,又经行山谷二千余里,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摩娑蛮主迎降,其地在大理北四百余里。十一月辛卯,复遣玉律术等使大理。丁酉,师至白蛮打郭寨,其主将出降,其侄坚壁拒守,攻拔杀之,不及其民。庚子,次三甸。辛丑,白蛮送款。十二月丙辰,军薄大理城。初,大理主段氏微弱,国事皆决于高祥、高和兄弟,是夜,祥率众遁去,命大将也古及拔突儿追之。帝既入大理,曰:“城破而我使不出,计必死矣。”己未,西道兵亦至,命姚枢等搜访图籍,乃得三使尸。既瘗,命枢为文祭之。辛酉,南出龙首城,次赵睑。癸亥,获高祥,斩于姚州。留大将兀良合带戍守,以刘时中为宣抚使,与段氏同安辑大理,遂班师。

得青藏高原者得天下

燕云十六州

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自此,辽国居高临下,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中原政权的头上。

石敬瑭遣间使求救于契丹,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刘知远谏曰:“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敬瑭不从,表至契丹。契丹主大喜,白其母曰:“儿比梦石郎遣使来。今果然,此天意也。”(注:自是之后,辽灭晋,金破宋)。

燕云十六州是哪十六州呢?

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

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十六州大致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是一片平地,位于黄河边。太行山以东是华北大平原,骑兵从北南下,不几天就可到黄河边,一渡黄河,兵锋即可抵开封城下。公元1004年,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才勉强与辽国在黄河边打了个平手,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花钱买平安,北宋在契丹的淫威下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能相安无事就不错了;至于北伐,还是算了吧!

北宋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就反映了这一无奈的历史片段。屡次北伐,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在陈家谷一战,杨业壮烈殉国。至于后来杜撰的杨门女将挂帅的故事,多少有点自我安慰。云、应、寰、朔四镇(大同、应县和朔州)都收复不了,何况其他十二重镇呢?终宋一代,燕云十六州都未能纳入中原版图。

清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里写道:“耶律德光立晋,有燕云十六州,而契丹之盛极矣。”不唯辽国,以后的金和元都是因为据有燕云十六州而定鼎中原的。两宋之所以富甲天下却频遭挨打,原因很多,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占据形胜之地燕云十六州。

从公元938年开始,到公元1368年明朝初立,一晃四百多年过去,燕云十六州才回到中原汉族政权的疆域里。

得青藏高原者得天下

由地形图观之,青藏高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也是南亚很多国家母亲河的发源地。要说高屋建瓴,还有比之更高屋建瓴的吗?立于世界屋脊之上的岂有甘居人下之理?得青藏高原者得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