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后感、好词好句,真能帮孩子写好作文吗?

 library003 2019-09-08

图|Carl Larsson

感谢微信公众号“真心爸妈”授权转载

读后感、读书笔记、好词好句,这“三宝”是爸爸妈妈们经常布置给孩子的阅读附加作业,然而,这些作业对孩子阅读和作文的作用,都可能是负的!

我们曾被很多爸爸妈妈问到:

为了保证孩子的阅读效果,同时帮孩子提升作文水平,我要求孩子每读一本书,都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这样好不好?

真心爸妈重视孩子阅读,也写文章、开音频课程讲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但从不认为,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是孩子需要在阅读时做的功课,也不认为,父母需要安排孩子做这些附加作业,以帮助孩子为写作文做好准备。

第一, 这些阅读附加作业会冲淡甚至打消孩子的阅读兴趣

对一个真正自由阅读、主动阅读的阅读者来说,阅读应该是快乐的事,而不是让人倍感压力的事。

一个成熟的成人读者,可能会从写书评、做读书笔记中获得很大的乐趣,但是对于刚刚开始阅读的孩子来说,阅读的同时要完成这些“作业”,肯定不是乐事一桩,再加上完全是机械式抄写的“好词好句”,孩子的阅读,会变得乐趣全无。

这些由父母布置的“阅读附加作业”,都会和孩子自发的阅读兴趣相冲突,要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阅读者,爸妈们得趁早放弃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

第二,这些阅读附加作业,对提升孩子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负面的

⊙ 先说读后感

读后感是中小学的作文练习中经常出现的题目。课程设计的初衷可能有三:

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后的“输出”能力;

二是读后感是书评的雏形,读后感写作练习可以为未来的书评写作打下一些基础;

三是希望学生通过读后感的写作,从阅读中受到人生、理想或者其他方面的有益教育。

但是,我很怀疑,这些目的是否真能达到。

作为一个从小学起就被要求写读后感,一直写到高中毕业的读者,我非常清楚,读后感其实是很多孩子最厌烦的作文题目之一。

就某篇文章或某本书写读后感,是一种典型的命题写作,而且语文课程中要求的读后感,通常要写出非常正面的内容,哪怕读者个人并没有从中获得那些感受。

甚至,读后感还常常有字数要求,那么我们又如何确定一个人读这本书的感受,一定会达到500字或者1000字呢?

所以读后感这种约定俗成的作文样式,很大程度上是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思考和自由表达的,自然,也无法让人发自内心地有浓厚兴趣。

很多孩子的读后感,其实都是为写而写,其中并没有自己的真实理解、真实感受和真实收获。

你到网上稍微搜索一下“读后感”,会发现无比大量的关于“某某书的读后感该怎么写”的提问。写读后感对中小学生来说,恐怕“完成作业”的意义远远大于阅读和分享真实的阅读感受的意义。

学校作业尚且如此,如果在孩子语文课程要求的读后感写作之外,父母再给孩子加上额外的读后感作业,孩子很可能就会敷衍了事地写出“我读了……我从中学到……”这样空泛的文章,这对于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没有任何帮助。

要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能力和阅读后的输出能力,其实有一种比读后感更有效的方式,那就是阅读分享。

《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的作者、美国著名语文教师和阅读倡导者唐娜琳·米勒在她教的班级中,就灵活地采用各种口头和书面的阅读分享方式:

孩子们可以组成阅读小组,讨论一本书,可以在班级中做“图书推介”,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以做“图书评论”,就一本书发表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她的发现是,这些方式的效果,都优于传统的书面读书报告。

我个人从自家两个孩子身上获得的发现是,他们都不喜欢写作读后感,但都特别喜欢班级中讨论分享形式的读书会,他们会为读书会精心准备提纲PPT,然后自由地讲上一二十分钟。

我们从未在家里布置过“读后感”作业,但是会有很多时间,根据孩子的兴致,随机展开关于某本书的讨论,可能讨论故事、可能讨论作者、也可能讨论自己从中发现的疑问或者发表对这本书的评价。

从这些讨论分享活动中,孩子获得的乐趣和成就感远远大于写读后感,当然,这些讨论培养出来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到了他们写作文能力的提升。

⊙ 再看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是一种深度阅读方式,资深阅读者在阅读非消遣型读物、重要读物时经常采用这种方式。

做读书笔记,可以记录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印象,同时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阅读时的所思所想,这样,阅读一本书的收获可以大大提升。

但是,并不是所有好的方法,都要用于刚刚开始阅读的孩子。父母同时需要考虑读书笔记对写作者的几个基本要求:

❶|对能力的要求

做读书笔记对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概括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至少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达到的。

对阅读经验的要求

做读书笔记需要把握到书中最核心的或者最能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同时还需要记录阅读者从中获得的触动、启发、共鸣、思考,这些都需要读者有丰富的阅读经验,而刚刚开始阅读的孩子,显然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才能获得这些经验。

❸|对写作经验的要求

阅读笔记不是一种固定的文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写法,但都需要既有实质性的内容,同时还有清楚的文字表达,因此,做出真正有价值的读书笔记,是需要一定的写作经验积累的。

如果勉强要求刚刚开始阅读的孩子做,他很可能只是重复性地记录下,“我今天读了某本书,讲的是……”。这既对提升写作水平没有帮助,也容易让孩子视日常阅读为畏途。

所以,我认为,读书笔记从年龄上看,至少需要在孩子上初中之后才开始,另外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它需要由孩子自愿自发地进行。

我们家对两个孩子的阅读,都没有做读书笔记的要求,但是上初一的小儿开心跟我分享了一些他做课堂笔记的经验,我觉得他已经开始把握到了做笔记的精髓。他说:

以前我做课堂笔记,都是老师在黑板或者PPT上写了什么,我就记什么,现在我不这样了。我先听老师讲完,记下关键词,然后我自己会再把课本上的内容读一遍,好好理解,然后再把关键内容补充到笔记里。

我觉得至少孩子对笔记的理解要达到这种程度,做读书笔记,对他才是有建设性、有意义的工作。

⊙ 最后来讨论摘抄好词好句

一些父母会认为,孩子记下了的好词好句多了,作文自然能写得漂亮。但问题是,这种“漂亮”,常常并不是真正的、每一句都发自写作者内心的好文章。

孩子写作文时脑子里总想如何用上那些所谓的“好词好句”,最后一篇文章很可能就成为这些词句的肤浅堆砌。

我有一位朋友,曾经在聚会时特别骄傲地拿出上高中的女儿写的作文,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其中充满了诗词名句、名家格言,以及各种繁复华丽的修饰语,那篇文章浮华的风格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但是文章到底讲的是什么,我一句都没有听懂。

所以,讨论孩子的写作,我特别不赞同对“好词好句”的关注。真正美妙的文字表达,并不在你要求孩子记下来的那些只言片语上,它是一个作者全部思想和技巧的综合产物,作者写下来时是鲜活的,你记下来,就成为僵死的,再生硬地使用,就会成为让读者生厌的东西。

只有通过持续的阅读,不断接触那些美妙的文字表达,体会其中的思想和美感,让它们沉淀到孩子头脑的深处,它们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自然浮现出来,成为他可以轻松驾驭、自由使用的资源。

要帮助孩子提升写作文的能力,真心爸妈更推崇的方式是鼓励孩子日常自发的自由写作,比如写日记、写简短的个人随笔,甚至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开始自发地尝试写小说、写诗。

这些写作活动,只要是出于孩子内心真正的兴趣,都会成为帮助孩子提升写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它们还可能为孩子未来的写作兴趣打下基础。

能在成年后各自坚持不同题材、体裁写作的人,未必是上学时写应试作文特别好的学生,但一定是很早就有自发的写作兴趣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