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南宋鹅湖之辩,浅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为何格格不入?

 齐家平国 2019-09-09

题记:王阳明是明代心学代表人物,研究过王阳明的人都知道,他的心学可以征服很多人。在明代,甚至很多资历比王阳明高的学者,都拜王阳明为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明代是一个很注重知识氛围的朝代,只要你知识渊博,我就可以放下架子拜你为师,这是中国知识分子高尚的求知精神。今天,我们就从南宋历史上著名的哲学辩论赛'鹅湖之会'上,去浅析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为何格格不入?

众所周知,假如从学术的角度去看,心学思想其实可以被包含在理学的大范畴之内的,但是随着王阳明心学思想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比如从本质上讲,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研究与程朱的理学是格格不入的,程朱的理学在明朝占据了主流价值地位。王阳明在龙岗学院讲学时,席书(明代进士)问王阳明程朱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的异同,王阳明四处转悠,没有当场回答。因为这在当时真是个敏感的话题。

从南宋鹅湖之辩,浅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为何格格不入?

江西鹅湖之会

南宋时期的哲学辩论赛:鹅湖之辩

南宋时期,陆九渊心学与朱熹理学可谓是格格不入,曾有一场著名的鹅湖论战。为解决朱陆之争,东南三大圣人之一的吕祖谦在江西省铅山县鹅湖寺举办了一场哲学辩论赛——鹅湖之会,让朱熹带着他的弟子讲理学,陆九渊、陆九龄兄弟俩带着他们的弟子讲心学。结果辩论了三天三夜,灯火通明,挑灯夜战,都没能说服对方。

陆九渊的弟子朱亨道在史书记载:这场辩论赛,朱熹的理学就是'由博返约',先从大世界观出发,然后对小事物慢慢进行专研,如此日复一日,终能发现这件事物的真相;陆九渊的心学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然后在扩散到大事物。这完全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从南宋鹅湖之辩,浅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为何格格不入?

朱熹像

程朱理学的核心是什么?

程朱理学的核心是“格物致知”。朱熹的理学注重对物体的认知,将物体的本质参透。例如,这支笔的意义是什么?朱熹便会去彻底研究参透笔的本质;又比如这一张纸有什么意义?朱熹也要将它参透,朱熹理学一顶要经过一番周密的考查,探究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这就是'格物致知'。

朱熹的理学基础准则是:格物,要慢慢来,要尽量参透本质原理。有一次,王阳明便学习朱熹的格物观点,在年轻的时候就去格物竹子,结果参透了很久,参透得呕吐,有没有格出什么原理来,王阳明便认为朱熹的理学是行不通的。

从南宋鹅湖之辩,浅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为何格格不入?

陆九渊雕像

陆王心学的核心是什么?

陆九渊从小就是个天才。他刚出生的时候,家里就已经有许多兄长了,陆九渊最小。陆九渊的父母准备将他送到村民那里去抚养,结果,陆九渊的大哥不愿意,于是大哥将自己的孩子交给村民喂养,自己和妻子共同抚养这个弟弟。所以陆九渊一直视兄嫂为父母,非常孝顺。

陆九渊非常聪明,小时候就是个十万个为什么,从小就喜欢提问。三四岁的时候,他问父亲:'天地的界限在哪里?''时间的尽头在哪里?'他父亲笑了,没有回答,大概他回答不上来。

陆九渊自己就去翻书找答案,直到十三岁的时候,在古书上看到:

上下四方谓之字,古往今来谓之宙'。

这句话令陆九渊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就在此时,陆九渊总结了一句名言: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宇宙不出我心之外。”

这也是王阳明心学里所阐述的'心无外物'。可见,陆九渊的心学观点,对王阳明心学影响极大。

从南宋鹅湖之辩,浅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为何格格不入?

陆九渊画像

陆王心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个人想要,必须要塑造自己的为人之道,要掌握自己的心灵,个人的发展不能脱离实际。陆九渊的心学理论提倡'先做人,后做事'。

西方文艺复兴也被人文精神所唤醒,然后实验主义和科学主义兴起,导致了现代科学文明的诞生。没有'以人文本'的发展观念,就不会有现代的科学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假如没有人文主义作为出发点和制高点,人们就会逐渐迷失自我,被他物所控。

从南宋鹅湖之辩,浅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为何格格不入?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

为何程朱理学会与陆王心学格格不入?

主要的原因就是,程朱理学容易将人们带跑偏。那程朱理学为何会使人跑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1、 理学讲究'先物后心',先从事物的表面到本质,最后找到内心原理。朱熹将人心本质放到事物表面的后边,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原则。

2、程朱理学核心是'格物致知','格物'是手段,'致知'才是本质目的。在寻找本质的同时,人的观念很容易跑偏,以至于很多人都将精力放在了'格物'身上,他们始终得不到'致知',得不到'本质'的'格物'终究会是一次徒劳的尝试。

3、 很容易使人陷入'伪道学'。'格物'而不'致知'就从成了'假大空',从而使人们变得只说不做。这种行为被称为'语言巨人,行动侏儒'。不能参透'格物致知'本质的人,非常容易被专制统治阶级所利用,人性会被禁锢。

从南宋鹅湖之辩,浅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为何格格不入?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联系

如今,我国的应试教育仍然实行的是'朱熹理学之路'

从现今的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来看,我们仍在走朱熹理学之路,也就是'先格物,后致知'。

比如,我们在学堂要学习汉字,语文老师便会让我们将生字抄写100次,甚至是200次,这个几百次抄写的过程就是朱熹理学的'格物',通过几百次的抄写,我们参透了汉字的含义和写法,最终我们就认识了这个汉字,便是达到了'致知'的目的。

但是,不一定是格物到一定程度就能参透事物本质的,好比我们小时候不喜欢抄写100遍生字一样,抄习惯了就不爱学习了。因此,教育应该是德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德行教育(以人为本)是基础,知识教育(格物)是辅助。这就是王阳明心学倡导的核心“知行合一”。

从南宋鹅湖之辩,浅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为何格格不入?

王阳明倡导的“知行合一”

总结:虽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从我国哲学史的发展来看,陆王心学这条路是可以促使人性觉醒的,而程朱理学有很大可能会将人性带跑偏,使得人性被他物禁锢。著名的鹅湖之辩论上没有输赢结果,直到纵观我国当今的应试教育,我们才知道,程朱理学已经成为统治阶级喜欢的御用哲学,而陆王心学便慢慢衰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