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孩子说“我不会”时,9成父母都做错了

 肖雅尹 2019-09-09

妈妈:说,为啥半天了一道题都做不出来?

孩子:我不会啊!

妈妈:不会?我都教了十几遍了,你再说一遍你不会?成心气我是吧,看我不打死你!

孩子:你打啊,把我打傻了,我更不会!

妈妈:你......

在学习中,时常能听到孩子说“我不会”。在父母看来,孩子口中的“我不会”是在搪塞和推诿,是为自己的不努力找理由。

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和赏识,“我不会”这三个字,说出来并不容易,背后是孩子鲜为人知的复杂心境。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把“我不会”挂在嘴边?孩子说“我不会”时,父母又该怎么办呢?

一、“我不会”是孩子内心最深的痛

那些“我不会”孩子,普遍存在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效能感的问题。他们在说出“我不会”之前,内心其实早已经历了沧海桑田。

他们口中的“我不会”,代表了很多隐性含义。

No.1我努力了很久,却没有起色

深层含义:我的付出没有任何意义,那我为什么还要付出呢?

No.2我怕努力之后没结果

深层含义:我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尝试。

No.3我坚持不下去了

深层含义:我看不到坚持的意义,感受不到成就感。

No.3我坚持不下去了

深层含义:我看不到坚持的意义,感受不到成就感。

他们也曾渴望成功,也曾努力。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打击后,逐渐变得自卑,最终选择了放弃。

歌德说:

他们嘴上说着“我不会”,其实只是筑起了厚厚的壳,把自己深深地包裹了起来。

二、无助感让孩子自暴自弃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说从小到大,妈妈一直看不上她,经常打击她,给她贴负标签。以至于,她总怀疑自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哪怕犯一点点错误,妈妈都会厉声呵斥。学习中遇到困难,妈妈从来不帮忙,而是预先给她下结论,贴标签。

久而久之,她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厌学,破罐子破摔。

当孩子经过无数次失败、被惩罚、被打击后,会慢慢形成一种消极心理,产生深深的无助感和失尊感,从而放弃努力。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专家研究发现,这样的孩子大多来自于容错率低的家庭,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不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常常受到批评,甚至打击,变得焦虑和恐惧,从而失去自尊,破罐子破摔。

事实上,孩子并非“真的不行”,而是“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自设樊篱,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三、做到这三点,把“我不会”变成“我会”

爱迪生说:

No.1利用“成就效应”,逐步建立自信

多肯定和赞美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放大优点,不断传播“你是好孩子”的信念。

帮孩子设立跳一跳,够得到的合理目标,让他们逐渐尝到成功的甜头,激发“内在动力”。

“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动力。”

No.2形成自我认同,建立高自我效能

错误是人生最伟大的导师,是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最好的方法。

允许孩子犯错,帮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久而久之,孩子更容易形成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喜欢自己的孩子,自我效能高,才会内心从容,喜欢别人。

No.3帮助孩子正确归因

遇到挫折时,合理归因是孩子走出心境困境的救命稻草。

孩子成功时,帮助他们向内归因。失败时,帮他们总结经验,努力向外归因,树立信心,重新出发。

那个嘴上说着“我不会”的孩子,就像一个小困兽,正渴望我们的解救。

没有人不希望成功和被赞赏。认真地看一看孩子隐藏起来的伤痛,那正是我们需要帮助的部分。

接纳孩子的无助感,在他们心中注入一丝阳光,帮他们变成光芒万丈的小太阳。

No.4要允许孩子说“我不会”

家长要敢于向孩子问自己不懂而孩子懂的问题。

无论何时孩子说:“我不会”,家长都不能责怪和训斥,而是要肯定他们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当孩子回答错了的时候,家长切记不要生气,而是要热情耐心地启发他正确地回答。

要经常给孩子讲不懂装懂的危害,要求孩子在学习中把每一层知识都要搞清,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